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欣  马跃  李茜  王力  王继同 《上海口腔医学》2000,9(3):156-157,182
目的 观察并比较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进行兔面神经缺损修复 ,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 ,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 ,观察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 ,但其效果存在差别。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 3个月时 ,两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之差值为 2 .33± 1.2m/s ,而硅橡胶管组为 10 .2 1± 1.5m/s,自体神经移植组为 2 .16± 1.6m/s。结论 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修复面神经的效果明显优于硅橡胶管桥接法 ,且具有其它优点 ,有望成为修复面神经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自体静脉空管移植对2.0cm ̄3.0cm以上面神经缺损的患者进行桥接治疗,共诊治7例,其中颞支1条,颧支4条,上颊支3条,下颊支3条,随访6 ̄12个月,全部病例肌电图呈恢复性变化。作者认为静脉桥接治疗面神经缺损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腭部缺损的整复矫治,长期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国内外学者做了各种探索研究。本文对膜引导再生技术在腭部缺损整复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膜引导再生术在腭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在腭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腭部缺损的整复矫治,长期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国内外学者做了各种探索研究。本文对膜引导再生技术在腭部缺损整复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膜引导再生术在腭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骨感染征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4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39例,脱落1例。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95.00%。次要疗效评价2组材料植入后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12 d,2组均无排异反应、无骨代谢变化、无骨感染征象。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5.00%,对照组:0.00%。结论: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相似文献   

6.
自体静脉移值修复颅外段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对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引导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的观察进行评价。方法6只成年狗,实验组,对照组各18颗牙。分别在每条狗抽取骨髓1ml,在实验室内进行原代骨髓干细胞培养,培养液为内含15%小牛血清(FCS)和0.5%青-链霉素抗生素的a-MEM培养液。第1代细胞转移到18块大小为6×2mm2胶原膜上,约每张胶原膜上1×107个细胞,培养24小时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膜上附着情况。在人工制造的牙周缺损中进行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GTR方法(实验组)和单纯GTR方法(对照组)。在6周后切片行牙周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组织及新生牙骨质的修复再生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形成了的牙周结构,只是引导再生的牙周组织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牙周组织高度。实验组牙槽骨再生高度平均为4.50±0.13mm;对照组为3.09±0.28mm。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e-pTFE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加快正常骨结构组织的建立并缩短修复再生时间。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经静脉腔定向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面神经有无定向再生能力,本研究以自体静脉套接或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干缺损。术后3个月。用形态学方法及HRP逆行标记法观察移植内再生轴突的形态,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靶器官与神经元对应关系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自体静脉套接法修复面神经干缺损后,从神经元到静脉腔内的再生轴突以及靶器官与呆区的对应关系都更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9.
钛膜引导种植体周围组织再生的形态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在其每根股骨的中段制备两个直径3mm的骨缺损,植入1.5Xllmm的圆柱状钛钟植体,使种植体与原合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在其中一个种植体表面覆盖钛膜,另一个不覆盖作为对照。并在种植区邻近肌肉内将钛膜常规埋植。分别于术后2,3,4周处死动物,作肉眼、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肌肉内钛膜植入区无炎性反应,其周围的纤维组织结构及细胞随时间增加而成熟术膜覆盖的种植体周围无来自种植窝外的纤维组织,而在无钛膜覆盖的种植体周围,种植窝外的纤维组织向间隙内生长;与对照部位的同期相比,实验部位的种植体周围的成骨反应较明显,在骨皮质表面及内侧的新骨生长较早、较快。说明钛膜有引导组织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 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内翻静脉即刻修复面神经缺损。在手术后4,8与16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取神经标本行定量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8周,自体内翻静脉移植组修复面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多于常规静脉移植组。但在16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静脉可以为面神经节段性缺损提供修复与再生的管道;内翻静脉相对于常规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端侧吻合与游离移植修复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比较面神经端侧吻合与耳大神经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用体重 2 .0~ 2 .5kg大白兔 ,右侧切掉面神经上颊支 2cm ,远心端吻合到外膜开窗的下颊支上。左侧同样切掉面神经上颊支 2cm ,取耳大神经行端 -端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3个月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 2 3.5 6± 4 .4 6m/s ,2 2 .86± 5 .2m/s(P >0 .0 5 ) ,两组均可见大量神经纤维和髓鞘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6 4 .6 6± 2 .4 8,6 3.84± 2 .78个 /每高倍视野 (P >0 .0 5 )。结论 :正常神经发出侧芽能通过端侧缝合口长入远端神经 ,使变性神经再神经化 ,面神经端侧吻合能取得与神经移植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面神经爆炸伤动物模型,并研究面神经爆炸伤特点及相关的全身反应。方法 麻醉下分别在距犬面部7、10、15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在雷管爆炸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伤犬同侧咬肌或颈部以模拟破片致伤。观察动物伤情,并取材检测面神经病理和传导速度改变。分析不同距离条件下全身和局部的创伤效应。结果 7cm致伤时动物伤情较重,不能存活较长时间;10cm致伤时动物经过抢救仍可存活,受伤的面神经干肿胀,外膜不光滑,神经干内弥漫性出血。镜下表现为广泛的神经纤维断裂、坏死,并由大量炎细胞弥散浸润;单纯爆炸、15cm处爆炸复合面部破片或10cm处爆炸复合颈部破片致伤时,局部伤情均较轻。随着创伤的恢复,面神经传导速度也逐渐恢复。结论 采用距爆源10cm,咬肌切线伤的致伤条件能最好地模拟爆炸条件对面神经的致伤作用,这种致伤条件接近实战情况,并利于伤后长期观察面神经创伤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正常大鼠及家兔面神经的颅外段主干及分支的解剖及组织学指标,研究并评价两种实验动物模型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大鼠与家兔双侧面神经,游标卡尺测量各分支的长度、中点外径。改良特殊三色法染色,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轴突、髓鞘形态。结果:大鼠和家兔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至面部表情肌。大鼠5个主要分支共干发出,而家兔颞支和颧支由颞面干发出;颊支分叉较多,分为上下颊支,行至口角。大鼠各分支神经束较少,多为2~3束,而家兔神经束平均为9束。结论:家兔表情肌活动较明显,应选择家兔作为面神经缺损修复动物模型;大鼠面神经各分支分叉少,可用于病理学及组织学的研究。在分支的选取上首先考虑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  相似文献   

14.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屏膜对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时,屏障膜放置不同时间对牙周创区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杂种犬下颌第三、四前磨牙近中根前磨牙近中根颊制备“U”型牙周缺损,其表面覆盖ePTFE膜,置留时间分别为2、3、4、8周,以放膜组(右下第二前磨牙)为空白对照。术后8周处死动物,经颈动脉行墨汁灌注,制作500μm厚组织标本,镜下观察分析牙槽嵴上血管网及龈瓣血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放膜2、3、4周组,膜取出后龈瓣与新生牙周组织间的血管吻合重建,形成了较完整的牙槽嵴上血管网。放膜8周组的牙槽嵴上血管网较稀疏,但龈瓣内血管网恢复正常。结论 不可吸收屏障膜的存在,影响牙周创区牙槽嵴上血管网的重建,但对牙龈瓣血循环无明显影响,放膜2-4周对取膜后龈瓣与新生组织间血管网的重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P-6/ABM复合物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结合肽(P-6肽)与无机骨粒(ABM)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P-6/ABM复合物植入兔颅骨缺损区,分别于2、4、8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以ABM植入组为对照,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结果表明X线、组织学检查P-6/ABM组较ABM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P-6/ABM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软骨细胞移植修复颞下颌关节软骨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经关节镜植入软骨细胞修复颞下颌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修复组织的质量。方法 经关节镜对12只猕猴的髁突和(或)关节结节进行钻孔,造成骨软骨缺损模型;将软骨细胞悬液与人工基质材料PluronicF127混合形成复合物,经关节镜注入颞下颌关节面缺损区;4周、8周、12周和24周后经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学染色评价修复情况。结果 软骨细胞移植术后,关节面缺损均得到了修复,修复组织内为分化良好的软骨细胞,并随时间推移排列逐渐有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修复组织Ⅱ型胶原染色明显。结论 关节镜导向下的细胞移植术是切实可行的。软骨细胞移植能修复关节面骨软骨缺损,修复组织接近正常的关节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7.
在唇腭裂患者颌、齿槽裂的二期修复术中,临床较普遍采用自体髂骨(海绵骨、皮质骨)的细片移植术,以闭锁口鼻的裂隙,恢复其形态及功能。三下羟基磷灰石HAP·TCP,被临床广泛应用地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作用。本研究通过选择性地使用颗粒状HAP·TCP,对家兔的颌、齿槽裂实验结果表明,一的HAP·TCP,颗粒不仅促进良好的骨形成,有效地闭锁裂隙,而且对颌骨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断裂后面神经元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面神经离断的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面神经元的凋亡和面神经核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面神经元在面神经断裂后15天达到凋亡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GFAP阳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达最多,细胞着色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面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低温保存的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POB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体外复合后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经鉴定的幼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置入液氮罐中保存,取冻存6个月的细胞做生物学鉴定,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然后与BGC复合培养,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处,对照组为植入单纯BGC组。术后第2、4、8、12周取材,行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复合材料的成骨能力。结果 复苏的成骨细胞仍具有典型的成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BGC复合植入体内后,能继续生长增殖并形成骨组织,能较快较好地修复骨缺损。结论 利用冻存复苏的成骨细胞进行组织工程学研究是可行的,细胞与材料复合所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望在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