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索C形臂X线监测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的方法,并评定其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①取6具正常成人T1-T8脊椎骨架标本,分解出单个椎体,导针沿椎弓根轴线进针,分别于进针点、针前端位于椎弓根中部、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皮质下,通过C形臂X线透视,记录、分析椎弓根轴线导针在进针点及不同进针深度时在正侧位透视图像上导针前端的位置,以及相关位置对应关系变化规律。②按上述椎弓根轴线导针C形臂X线透视监测对应位置变化规律,作为C形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的方法。取6具T1-T8脊柱标本,C形臂X线机引导下分步植入椎弓根螺钉96枚,然后将脊椎标本作CT扫描,判定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根据CT扫描结果,优(椎弓根螺钉安全位于椎弓根内者)90枚,可(螺钉穿破椎弓根内或外侧骨皮质较少,突破在2mm以内者)6枚,差(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骨皮质较多,突破在2mm以上)0枚。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是一种能提高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椎斜位片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C形臂X线机以不同角度拍摄的尸体颈椎样本的斜位片观测颈椎椎弓根。在此基础之上不同角度的颈椎斜位片上观察术前拟行下颈椎椎弓根钉植入的患者颈椎椎弓根影象学表现。在这两个观测的基础上找到颈椎椎弓根及螺钉植入的最佳斜位片角度。方法选用干燥的人颈椎(C3~7)标本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通过透视不同的斜位角度(40°、45°、50°、55°、60°)观测椎弓根。同时在颈椎标本观测的基础上,对拟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患者术前摄不同角度的颈椎斜位片(45°、50°、55°)观测颈椎椎弓根的显示。两次试验都是观测椎弓根的长度及对侧椎弓根在椎体上显影的位置(把椎体3等分)。结果通过测量发现55°颈椎双斜位片对椎弓根长度的显示及对侧椎弓根位置显示与其他角度斜位片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5°双斜位片对术前颈椎椎弓根的判断及术中椎弓根钉植入准确性的判断是斜位片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设计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运用的可行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6具颈椎标本随机分割获得C3.4,C4加C5.6,C6,7各8个运动单元(functionalspinalunit,FSu),共32个FSU。运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模拟植入重建FSU稳定性。测量钢板螺钉与椎体之间的适应性,运用X线摄片及CT扫描及重建评估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对于穿破椎弓根的标本,解剖明确其累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结果:32个FSU共计植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64枚,所有螺钉均顺利植入,无术中植入困难者。螺钉植入后与钢板螺钉孔之间的匹配程度好,未见难以锁紧的情况。钢板与椎体之间适应性良好。X线片提示所有64枚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植入位置满意,螺钉长短合适。CT横断位像提示共有6枚螺钉在下颈椎椎弓根穿出,2枚内侧皮质1度穿破,4枚1度外侧缘皮质穿破累及横突孔内侧缘,未见螺钉≥2度穿破椎弓根。2枚下颈椎前路椎弓根内侧皮质1度穿破的患者,解剖发现仅有椎管内椎弓根内侧的静脉丛累及,未见硬膜囊受压,未见神经根受累。4枚1度外侧缘穿破的患者有1枚横突孔内椎静脉的累及,未见椎动脉穿破累及的情况,但其中1枚螺钉紧换椎动脉而行。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适应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重建,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对颈椎伤病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cervical pedicle screw system,CPSS)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椎伤病患者行CPSS内固定的应用情况。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C”型臂X线机侧位或斜位监视下置钉,术后均摄X线片观察螺钉位置。38例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介绍置钉方法,总结CPSS的应用价值,分析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探讨适应证。结果:52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其中9例(10侧)经椎弓根置钉时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调整置钉方向后置入成功。术后X线片提示螺钉位置良好。随访时未发现断钉、脱钉现象。临床应用证实CPSS内固定有椎间撑开作用,并对向椎管内移位的骨折块及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有间接复位作用。结论:CPSS内固定是可供选择的颈椎后路固定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须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形导针配合双侧斜位X线片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准确性的可行性。方法:在干燥人C3 ̄C7标本的椎弓根峡部环扎钢丝,拍摄X线片。做出通过椎弓根中央及破坏椎弓根内、外侧壁种孔3道,插入螺旋形导针,拍摄X线片。分别采用前后位与单侧斜位X线片相结合、单侧斜位X线片及双侧斜位X线片判定导针置入位置,比较X线片判定结果与实际所做孔道的符合率。结果:斜位X线片上,椎弓根椭圆形影是由椎弓根峡部形成的,螺旋形导针在判断椎弓根置入孔道位置时,双侧斜位X线片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前后位与单侧斜位片结合法和单侧斜位片法。前后位与单侧斜位X线片相结合、单侧斜位X线片、双侧斜位X线片三种读片方法判定导针置入位置准确性分别为75.78%、88.89%、93.05%,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判断位于椎弓根中央、穿破内侧椎弓根皮质和穿破外侧皮质这3种孔道位置时,双侧斜位X线片法的准确性分别为90.21%、90.76%、94.74%,高于其它两种读片方法(P<0.05)。结论:螺旋形导针配合双侧斜位X线片用于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位置的准确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②安装完毕后,即用C型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G~G,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螺钉(6.9%)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对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作者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要点为:①术前仔细观察颈椎的侧位和双斜位x线片,并予以CT扫描以评估螺钉进针点、进针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及直径:②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卜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cm~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③安装完毕后,即用C掣臂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到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6.9%)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钉穿破椎弓根卜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仃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埘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同定是安全查行。  相似文献   

8.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并发症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6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清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2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直径2.0mm的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完毕后用C形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结果:从C3到C7,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314枚,其中21枚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7枚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其余螺钉置钉一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检查有28枚螺钉穿出椎弓根,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7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手术前充分了解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术中仔细按原则操作,正确处理则会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计算机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方法总结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C2-7)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同时总结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并与CT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精确性的监测。结果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两组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位置不满意的4枚螺钉均发生于早期病例,导航系统使用熟练后未再出现置钉不满意病例。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min(2~8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mm(0.12~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min(1~3.5min)。术中只需进行2次C型臂X线机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与X线透视引导相比,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李翀  沈忆新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2):902-905
目的研究X线片、CT和MRI对术后胸腰椎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影像判断特点,选择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6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T9-L5),分别将108个钛合金的椎弓根螺钉植入标本椎弓根,然后分别摄X线片、CT和MRI扫描。随后由不知情的第三者阅片判断各个椎弓钉位置,再逐个轴位横断解剖脊柱标本以检查螺钉的实际植入位置。最后,评估各种评判方案的准确度。结果X线片组、CT组、MRI组和X线片加CT加MRI联合组的判定灵敏度分别是93.68%、95.79%、93.68%和97.89%。其判定特异度分别是23.08%、5 3.85%、46.15%和33.33%、63.64%、50.00%和81.82%。综合判定X线片组、CT组、MRI组和X线片加CT加MRI联合组的准确度分别是85.19%、90.74%、87.96%和94.44%。结论对于常规胸腰椎术后患者,单纯应用X线片判定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是比较可靠的,但对于术后出现神经症状者应联合应用X线片加CT加MRI,以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产生误差的原因.[方法]25例下颈椎疾患手术病人,导航辅助下置入144枚颈椎(C3-7,)椎弓根螺钉,术后行X线、CT检查,横断位测量螺钉中线与椎弓根内壁的相对位置、与椎体中线的角度;矢状位测量螺钉中线与椎弓根上壁的相对位置、与椎体上缘的角度;并与导航图像的对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枚螺钉穿出椎弓根上壁,3枚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入椎动脉孔,其它螺钉术后CT和术中导航图像所显示的位置角度无显著性差异,导航图像的显示是基于坚硬物体原则,颈椎手术本身特点不可能完全满足如此要求,两者偏差表现为"漂移"现象.[结论]导航辅助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准确性显著提高,术中漂移是置钉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手持式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瞄准器的研制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制能三维调节角度的手持式置钉瞄准器,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提供帮助。方法:制作以杠杆百分表显示偏摆角度的瞄准器,利用图形矢量化软件快速处理术前轴位CT图和45°斜位X线片,精确确定进钉点、置入角度、螺钉直径与长度,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瞄准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公式,采用正弦规校验瞄准器钻套调整角。以瞄准器为钻模在9具新鲜成人标本颈椎椎弓根上进行钻孔,并进行个体化置钉。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6枚,42枚位置正确,正确率为91%。结论:手持式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瞄准器可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C型臂X线透视判断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型臂X线透视判断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准确性。方法:选用10具成年防腐保存的脊柱标本(T1~T6),根据椎弓根水平面倾斜角用手锥建立螺钉位置偏内(38个)、偏外(36个)、居中(46个)3种模型,分别置入导针和椎弓根螺钉后依次透视正位、侧位、椎弓根轴位、导针轴位、椎弓根螺钉轴位,根据导针和椎弓根钉与椎弓根投影的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导针和椎弓根钉位置.同时行CT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以及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穿透情况.根据CT扫描结果判断C型臂X线图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监测的准确率。结果:120个椎弓根正位透视10枚偏内,其中5枚实际位置良好.未发现偏外者.正确率为35%;侧位透视不能判断偏内及偏外错误;椎弓根轴位透视将5枚居中判为偏内,准确率为95.9%;导针和椎弓根钉轴位透视均将4枚偏外模型判为居中,准确率为96.7%。结论:C型臂X线透视时椎弓根轴位和导针轴位图像能较准确判断椎弓根钉导针位置。  相似文献   

14.
对X线图像评价椎弓根螺钉水平面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水平面位置的X线图像判断方法。方法:选用12具脊柱标本(T11~L5)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测量各节段与螺钉水平面位置相关的7个参数:椎弓根水平面成角,椎弓根狭窄处横径,椎弓根中心轴椎后方(PAPP)距正位成像椎弓根阴影中心的水平距离,椎弓根中心轴椎前方距正位成像椎弓根阴影中心的水平距离,直径6mm螺钉在PAPP进钉水平面内的最大允许偏离角度,PAPP距关节突关节中央(胸椎)或关节间隙中央(腰椎)的水平距离,PAPP距上关节突外缘的水平距离。以此作为客观依据对实验性三种水平面位置(好、可、差)螺钉共240枚进行X线评价。结果:经方差分析,7个位置参数在各节段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图像法判断的敏感性为84%~95%,特异性为93%~96%,预估值为85%~92%,与40例经CT扫描证实的螺钉位置进行比较,其诊断价值与实验结果相近。结论:以各节段椎弓根螺钉水平面位置参数为依据的X线评价法是一种简单、相对可靠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椎斜位X线片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通过颈椎斜位X线片观察椎弓根的位置和方向,及其在判断椎弓根钉固定中准确,安全地进行钉的作用。方法:人尸体颈椎30例,其中椎动脉造影8例,椎动脉脊髓同时造影6例,根据术前X线斜位片,结合解剖标记定位,选择是钉点及进行钉方向,将直径3.5mm、长度24mm的不锈钢螺钉固定于C2或C3-C6或C7椎弓根中,共160枚,通过术后斜位X线片中判断螺钉在椎弓根的位置,并与CT扫描结果对照,以肯定X线的判断,结果:螺钉位置方向正确者152枚,X线片与CT扫描片的判断完全相符;X线判断螺钉偏向椎弓根外侧边缘5枚,偏向椎弓根内侧的边缘3枚。CT扫描确位于椎弓根外侧边缘3枚,怀疑进入椎动脉孔的2枚;在椎弓根内侧边缘没有进入椎管的3枚。结论:术前通过X线斜位片基本可以解椎弓根方向,上下径;通过术后X线斜位片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椎弓根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及有无进行推动脉孔、椎管的情况,X线与CT的结果差异可能与CT扫描的角度及其伪影有关,该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因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3例,其中腰椎间盘术后继发椎管狭窄4例,腰椎置钉失败2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4例、椎体滑脱3例。在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同时在三维CT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术中G型臂X线机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以及术后三维影像系统(CT、MRI)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结果共置入62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1.8%,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7±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患者术中应用CT三维影像导航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置钉的精确性以及保证了安全性,降低了脊柱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的风险性,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例(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进行颈椎CT三维重建,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并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矢状面角度及直径、长度等参数;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0级,螺钉未穿破椎弓根;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的螺钉直径;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但50%的螺钉直径;3级,螺钉穿破椎弓根50%的螺钉直径。2级和3级判为螺钉误置,分析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因术中置钉困难更改为侧块螺钉3枚,改为寰椎椎板钩1枚,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47枚(上颈椎40枚,中下颈椎10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53枚,1级67枚,2级17枚(上颈椎2枚,下颈椎15枚),3级10枚(上颈椎1枚,下颈椎9枚)。椎弓根螺钉总误置率为18.3%(2级+3级);外侧壁穿破17枚,下壁5枚,上壁4枚,内侧壁1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7.5%)显著低于中下颈椎(22.4%)(P0.05);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率(11.5%)高于上壁(2.7%)、下壁(3.4%,)及内侧壁(0.7%)(P均0.01)。5例患者6枚螺钉术中椎弓根钉道攻丝后活动性出血,予骨蜡封堵及置入螺钉后即止血,无血肿或脑缺血梗死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予颈椎制动、神经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好转。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较少;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多于内侧壁、上壁或下壁;中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高于上颈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