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5年来经胃镜检出胃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微创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1975年1月至1999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胃癌患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25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95%(1178/61475),其中早期胃癌48例,占4.1%。在48例早期胃癌中胃窦部癌28例(58.3%),胃体部癌12例(25%),胃贲门部癌6例(12.5),胃底部癌2例(4.2%)。25年来每年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每年胃贲门癌无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常规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仅4.1%,对有症状人群常规进行胃镜检查、提高对胃癌的识别能力以及准确活检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关键。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IN)患者胃镜所见及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1例经胃镜钳取活组织病理诊断为胃黏膜高级别IN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并对照分析其中33例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胃镜下有29例(56.9%)的病灶分布在胃窦部,11例(21.6%)在胃体,1例(2.0%)广泛累及胃窦胃体,其余10例分别在胃角和胃底:43例(84.3%)的浅表病灶形似早期胃癌样表现,另有8例(15.7%)的病灶形似进展期胃癌样。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中,13例(39.4%)术后病理证实维持高级别IN的诊断,胃镜下病灶形态均为浅表病变,大小均不足20mm;其余20例(60.6%)术后则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14例.进展期胃癌6例。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IN的患者存在胃癌的概率高,应积极随访甚至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4岁。上腹胀痛,食欲减退,消瘦,伴双下肢浮肿一年。无明显反酸暖气病史。X线钡透,见胃体大弯侧广泛充盈缺损,胃底胃体部粘膜粗大不规则,局部破坏中断,可见散在不规则龛影,诊为进行性胃癌。纤维内镜检查,见胃体上部前后壁有多个隆起,呈菜花样或围堤样。隆起处表面糜烂,点状出血。于胃体中部前壁见4个半球形隆起,广基无蒂。内镜医生认为胃癌确诊无疑,故未取材做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底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11例胃底腺癌的临床内镜病理资料。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症状等;内镜特征包括部位、内镜下长径、色泽和形态等;病理资料包括长径、浸润深度、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等。结果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8/11)居多,无特异临床表现。病灶多为位于胃上部(8/11)的隆起型病灶(10/11),长径均≤1 cm。4处病灶浸润黏膜下层。多数(9/11)Ki67≤10%,大部分(10/11)HP阴性。结论胃底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内镜见胃上部隆起型小病灶时需考虑该病可能,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年人与老年人早期胃癌的特点和差异,采取更为合理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比分析1990~1999年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30岁以下早期胃癌20例、60岁以上早期胃癌39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青年组发病年龄平均(25.1±2.3)岁,老年组发病年龄平均(64.9±4.4)岁。青年组男:女=1:1.5,老年组男:女=3.9:1(P<0.05)。青年组胃底贲门癌2例(10.0%),老年组12例(30.8%);青年组胃体癌8例(40.0%),老年组16例(41.0%);青年组胃窦癌10例(50.0%),老年组11例(28.2%)(P<0.01)。青年组分化较好的胃癌6例(30.0%),老年组23例(59.0%),P<0.05。多数病例经D_2根治术。青年组术后5年生存率85.7%,老年组90.5%(P>0.05)。结论 青年人早期胃癌以女性多见,多位于胃窦部且分化较差;老年人早期胃癌以男性多见,多位于胃底贲门且分化较好。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因而早期诊断、早期行根治性手术,可能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4岁。上腹胀痛,食欲减退,消瘦,伴双下肢浮肿一年。无明显反酸嗳气病史。X 线钡透,见胃体大弯侧广泛充盈缺损,胃底、胃体粘膜粗大不规则,局部破坏中断,可见散在不规则龛影,诊为进行性胃癌。纤维内镜检查,见胃体上部前后壁有多个隆起,星菜花样或围堤样。隆起处表面糜烂,点状出血。予胃体中部前壁见4个半球形隆起,广基无蒂。内镜医生认为胃癌确诊无疑,故未取材做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收缩肽。ET-1的生物活性最强。本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浆及胃粘膜中ET水平的测定,并检测幽门螺杆菌(HP),以探讨ET在PU中的病理生理意义及与HP感染的关系。对象与方法对象消化性溃疡(PU)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胃溃疡(GU)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0例。均由电子内镜确诊。正常者12例系同期电子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且HP阴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取空腹时肘静脉血2ml,4℃离心分离血浆。同时取血雨滴作ELISA检测抗HP。另于胃镜检查时取胃窦、胃体粘膜行HE染色…  相似文献   

8.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和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分析影响检出率的有关因素。方法对5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分化腺癌发生率在贲门部高于胃体和胃窦部(P<0.05),低分化腺癌发生率在胃窦部高于胃体和贲门部(P>0.05)。癌灶小于2cm的早期胃癌中,粘膜内癌发生率大于粘膜下癌(P<0.01)。癌灶大于2cm的早期胃癌中,粘膜下癌的发生率大于粘膜内癌(P<0.01)。5年存活率92%,10年存活率83.3%。贲门癌、胃体部癌、胃窦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5年存活率分别为85.7%、89.5%、95%、96.5%、82.4%。高分化腺癌5年存活率94.4%,低分化腺癌5年存活率82.4%。结论早期胃癌预后好,但检出率低,提醒广大医生重视癌前病变和内镜下微小病变。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对4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现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  1.病例选择  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选择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胃癌,病变范围<2cm;②癌前病变的切除,如重度不典型增生,平坦型隆起的腺瘤或不适应常规圈套切除的平坦型或浅凹型的痂变;③常规内镜活检难以确诊的某些病变。  2.病例情况  我院近3年共诊断早期胃癌4例。例1,男,91岁,胃镜诊断为胃窦体交界处中分化粘液腺癌(Ⅱa+Ⅱc型),病灶直径为3cm×4cm;例2,男,67岁,胃镜诊断为胃窦部中分化粘液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上腹部疼痛1个月于2006年12月6日入院。既往无胃病史。查体:腹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5.0cm×6.0cm大小包块,触痛明显,上界不清。胃镜检查:前壁偏小弯侧黏膜略隆起,大小约2.5cm×2.5cm,表面粗糙,散在糜烂。病理活检:胃腺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胃窦大弯侧见-3.5cm×2.2cm阴影,有增强,诊断:胃窦大弯侧间质瘤可能性大。临床诊断:早期胃癌,胃间质瘤(中度恶性)。于2006年12月9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远端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窦前壁近大弯侧有一大小约7.0cm×6.0cm外生型肿块,边界清.未侵及黏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梭形细胞瘤。胃窦近小弯侧黏膜有一大小约2.0cm×1.5cm肿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