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63例,其中缝合锚钉组患者34例,金属螺钉组患者2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CT测量评价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修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胫腓钩治疗下胫腓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采用胫腓钩固定,参考Leeds评价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7个月。所有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价均为优良。结论胫腓钩固定符合下胫腓关节生物力学,固定过程中不损伤下胫腓关节连接结构,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解剖复位,是下胫腓关节分离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并形成相应的诊疗流程.[方法]2011~2012年共收治40例踝部外伤,分别作踝关节镜诊治,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分组治疗.[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定期复查(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其中下胫腓联合行螺钉内固定者于术后8周取出螺钉.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8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在踝关节外伤中应用关节镜进行诊疗,可直视下探查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决定是否固定;同时探查其他韧带损伤情况,骨折情况及复位情况,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和漏诊,指导早期功能锻炼,获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赵海洋 《系统医学》2023,(11):102-105
目的 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下胫腓螺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铆钉修复下胫腓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患者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胫腓韧带损伤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骨折稳定性和功能关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距小腿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除有距小腿关节骨折外,往往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在损伤后早期处理时多重视距小腿关节骨折的处理,对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忽视或对此认识不足,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距小腿关节功能障碍。在行二期手术开放复位基础上,采用超声治疗、中频电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37例,取得了消除疼痛,使患肢距小腿关节活动度(ROM)得到良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三踩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2001年我们对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59例采取了手术治疗,临床观察疗效并与保守治疗做对比性研究。结果 手术效果满意,骨折复住良好,可以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有助益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ndobutton弹性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Endobutton弹性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普通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中有效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腓骨钩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应用腓骨钩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结论 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及时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韧带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9.
距小腿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除有距小腿关节骨折外,往往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在损伤后早期处理时多重视距小腿关节骨折的处理,对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忽视或对此认识不足,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距小腿关节功能障碍。在行二期手术开放复位基础上,采用超声治疗、中频电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37例,取得了消除疼痛,使患肢距小腿关节活动度(ROM)得到良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位置不佳行二次手术治疗, 1例患者发生螺钉断裂。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疗效相当,但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的复位不良率更高,存在术后断钉风险,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应用。 方法2009年8月~2014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150例,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伴有下胫腓分离者48例,内固定术后,行C臂机透视,如发现下胫腓联合仍然分离者,行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 结果全病例经跟踪得到6个月~4年9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7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8%。 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腓分离,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及组织相容性,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拆除横向螺钉手术过程再次手术的痛苦,避免金属螺钉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5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随访1~3年,优17例,良4例,可4例,其中3例患者复诊时拉力螺钉断裂,但功能均优。结论: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定标准,本组优2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8%.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满意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5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则采用改良的腓骨后外侧弧形联合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顺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2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31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1%。本组1例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长距离行走时出现疼痛症状。结论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踝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者2001-10/2004-0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患者23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其中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9例。方法: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2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常规摄X射线片。1周即可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即可部分负重行走。功能测评根据改良Mazur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优16例,良5例,可2例。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患者下胫腓间隙无分离,内、外踝与距骨之间的距离对称,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能恢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功能,其内固定稳定,生物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崔新广  常增林  庄正陵  段俊虎  刘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67-1069,1072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新刚  黄鹏  吕荼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89-391,39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支撑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切开复位联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每组5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万向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应用 AO 2.4 mm 桡骨远端万向双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疗效。【结果】患者均获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X 线片示术后达临床愈合。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端再次发生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病例。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平均9.4°(6°~15)°;尺偏角平均18.9°(11°~26)°。根据 Gar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万向双柱 LCP 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高频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对13例急性踝部扭伤伴局部肿痛、功能障碍患者,探测了胫腓骨之间不同平面的距离,并将患肢与健肢比较,同时与CT检查结果比较,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下胫腓固定术,术后1个月进行了超声随访。 结果 在超声检测的13例患者中,4例患肢胫骨踝关节面上1cm平面胫腓骨间距与健侧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2cm平面与健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cm平面与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临床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行手术治疗。对这4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胫骨踝关节面上1cm及2cm平面胫腓间距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分别为1.8mm、0.7mm。其余9例患者患肢与健肢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考虑为单纯性踝部骨折,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及术后随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