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干预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6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方法:于2009-03对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2 a以上的67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建档前后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P<0.01);服药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善.结论:社区干预是控制和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英  石青萍  肖义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11-3013,3024
目的分析昆明市2009~2011年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探讨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的经验与模式。方法 2009年~2011年3月对昆明市红云、昆机、重工3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698名进行健康建档和规范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入组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前入组者高血压知晓率为89.68%,治疗率为76.07%,控制率为27.22%;管理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93.55%、79.08%,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不同的社区分层后,重工社区及昆机社区管理前后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社区管理后的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0.001)。按照不同的性别分层后,男性管理后高血压治疗率与管理前相比提高较显著(P﹤0.05),男性和女性参与管理后的知晓率及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0.01)。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参与随访管理的入组者血压控制率均提高较大,不论随访时间长短,血压控制率均高于管理前(P﹤0.001)。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从而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和控制现状,探讨该人群血压水平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5县≥35岁农村居民共5 122人进行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服药控制率分别为34.6%,36.68%,21.78%,3.05%和13.99%;高血压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P0.01);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和治疗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控制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普遍高发,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和患者中2、3级血压比例高,控制水平低下,亟需提高综合干预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规范化运作健康管理家园-社区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平台,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的影响.方法 签约全科医生的300名高血压患者进入健康管理家园-社区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平台,由全科医生进行全方位健康管理,半年后对比血压变化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结果 进入一体化管理平台后,高血压患者血压较前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健康管理家园-社区慢病一体化管理平台可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于2011—2013年对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五星社区14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及生活方式。结果实施综合干预后,低危组患者比例由10.20%下降到8.84%,中危组患者比例由50.34%提高到65.99%,高危组患者比例由39.46%下降到2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26%、57.82%和29.93%提高到80.95%、88.44%和65.31%(P均0.01);高血压患者饮酒、缺乏运动、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贵阳市瑞华社区高血压患者行规范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贵阳市瑞华社区高血压患者500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疾病的控制率、治疗率及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100.00%,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6.00%,疾病的控制率为50.00%,高血压的治疗率为55.00%;规范化管理患者知晓率81.82%高于未规范化管理患者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管理后患者收缩压(83.56±8.80)mm Hg、舒张压(133.36±11.25)mm Hg低于规范化管理前[(95.37±8.94)、(152.22±17.7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贵阳市瑞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疾病的控制率、高血压治疗率偏低,规范管理后患者知晓率增高,血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控制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病的意义。方法分析175例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主要问题,并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跟踪随访等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监测血压控制状况。结果经过一年的护理干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参加体育锻炼率、血压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4.6%、44.6%、49.7%、35.4%提高到89.1%、82.9%、75.4%、74.9%,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参加体育锻炼率、血压控制率,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673名高血压患者,在社区中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干预,研究对象的血压控制率达到84.0%,较干预前提高46.1%(P<0.01);高血压相关知识、遵医嘱服药率均显著提高(P<0.01);生活方式方面,除高脂饮食无明显改变外,其他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采纳率均有所提高(P<0.05);血脂控制率较干预前有提高(P<0.01)但血糖控制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研究平台,探讨社区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效果。方法 2014年3月从张家港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分层随机抽取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人群和干预人群。对对照组采用社区高血压常规管理,干预组开展“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干预。一年后随访比较两组实施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行为改变(遵医服药、盐摄入控制、适量运动以及饮酒控制)及高血压分级与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实施前,631例干预患者与650例对照患者在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行为及高血压分级与控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实施一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得分指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遵医服药率、盐摄入控制率、适量运动率以及饮酒控制率指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分级分布上,干预组中、重度高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高血压控制率上,干预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是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我院管辖下的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均与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包括进行健康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阶段评估等.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高血压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1.3±9.5)、(80.5±6.3)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6.7±12.6)、(90.3±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3.442、3.895,P<0.01),干预组患者1年后随访,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高危因素、治疗方法、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前发生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后,患者合理运动、控制食盐摄入、心理调整、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所占比例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的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稳定血压,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良好效果原因与高血压认识加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关,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