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步进数字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外科疑诊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透视下将导管送至目的位后行步进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步进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动静脉瘘3例,血管畸形2例。结论步进数字减影技术是目前下肢动脉造影中,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形态改变的较先进的检查技术,与分段下肢动脉造影相比有以下优点: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减少造影次数及造影剂剂量;减轻造影剂对患者刺激引起的疼痛及毒性反应;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国玲  赫卫平 《医学综述》1995,1(7):309-3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是医学影象学中,继X线CT之后的又一项新技术,也是当前医学影象学中具有突破性的新进展。尤其在血管疾患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发展过程关于DSA的发展过程,还需追溯到血管造影术本身的历史。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个星期后,两位奥地利医生就在尸体上进行了动脉血管造影尝试。1923年,德国医生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内,成功地利用X射线实施了人体四肢动静脉造影。30年代中期,创建了经腰部穿剌实施主动脉、颈动脉及周围血管造影的方法。此后,随着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
4.
大动脉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张川1夏云2刘闽生1我院自1988年至1996年间,对18例大动脉炎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动脉法血管造影(IADSA)可清楚显示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髂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阻塞性和扩张性病变,具有...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随着医学及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心血管影像学取得了飞跃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广泛应用,使得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治冠心病方面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有关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方面的报道甚多,然而造影的成败,除插管技术正确外,摄影技术参数与角度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一环。本文就DSA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方面展开讨论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步进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较常规分段DSA的优势.方法 将98例需行下肢静脉造影的患肢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9例行步进式DSA,对照组49例行常规分段DSA,并对两组造影影像质量、对比剂的平均用量、平均辐射剂量和平均检查时间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对比剂使用总量较对照组下降33.33%,并且研究组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显示清楚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44%和67.34%,研究组均未出现因对比剂滞留而出现伪影;研究组平均辐射剂量较对照组下降54.91%,平均检查时间较对照组下降了65.45%.结论 下肢静脉步进DSA较常规分段DSA在对比剂用量,检查时间,辐射剂量和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显示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20世纪80年代继CT之后出现的一项医学影像新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机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DSA的基本原理是将获取人体某一部位注入造影剂前后的两副X线图像,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后进行实时减影以消除骨骼、肌肉及内脏影像,留下单一清晰的血管影像,再经数-模转换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的一种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同时能实时地显现随时间变化的血管影像。与常规血管造影像相比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漏诊率低、医生和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量减少,实现了无胶片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8.
9.
10.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为2.0ml/h,用微量泵维持7天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支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与糖尿病足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操作规范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3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施行十细胞移植各1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500μ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5d,然后用MCS+ED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干细胞。将干细胞悬液按3cm×3cm距离进行患侧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PBSC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3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升高,下肢凉感消失,感染得到控制,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足趾色由暗紫转为正常,肿胀消失.经血管造影显示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产生。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移植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丰  李尚珠 《医学综述》2008,14(3):422-42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缺血坏死而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运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将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现对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等三方面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评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可疑罹患下肢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MRA、DSA造影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价MRA图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团注追踪法增强MRA检查,所有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均显示满意。MRA检出狭窄程度≥50%的血管(B类)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98%,检出血管闭塞(C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9%。MRA对整个下肢动脉、腘动脉以上动脉和腘动脉下血管的评价均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0.96、0.91。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病性疾病评价。  相似文献   

14.
彭艳  程培 《医学综述》2011,17(13):2009-2011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所致下肢缺血可致足溃疡,甚至截肢,形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治疗成了大家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主要是内科的药物治疗和外科的血流重建,其中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缺乏远端动脉流出道,故往往无法接受动脉搭桥或血管介入,而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促进局部血管再生达到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目的。在此就糖尿病足内皮祖细胞治疗的情况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15.
纪亮  张鹏  沈雷 《中外医疗》2014,(14):17-19
目的阐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糖尿病足(DF)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为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链脲佐菌素法建立C57BL/6J小鼠糖尿病足模型,分别以2×104 MSC的实验组(pcDNA3.1-MnSOD转染MSC)、空白质粒组(仅转染pcDNA3.1)和对照组(未转染者为MSC)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在7、14 d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分别切取皮肤组织,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密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观察点的匀浆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GSHPX)变化。结果与空白质粒组相比,MnSOD-MSC实验组伤口愈合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nSOD-MSC实验组血管密度比空白质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ODMSC实验组GSHPX、SOD含量明显比空白质粒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MnSOD转染MSC可以促进抗氧化酶类表达增高,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抗自由基损伤,加速血管新生和糖尿病足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联合给予缬沙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糖饮食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体外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SCs便于示踪。造模成功后,单独及联合给予缬沙坦灌胃和BMSCs移植。4周后检测不同组大鼠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心肌凋亡,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及微血管密度下降,心肌纤维化及凋亡比率增加,处理后,心功能及微血管密度升高,心肌纤维化及凋亡率下降,联合组优于单独处理组(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MMP-9增高,TIMP-1下降,CTGF上调(P<0.05),处理后,单纯缬沙坦组CTGF下调(P<0.05),BMSCs移植组可见标记的BMSCs定植分化为新生血管,且MMP-9下降,TIMP-1增高。联合组MMP-9下降,TIMP-1升高,CTGF下降,且与单纯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缬沙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诱导血管新生,改善心肌重构,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共纳入36例志愿者及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3.0T磁共振行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将其分为图像质量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对比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率、呼吸末膈肌位移及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结果冠状动脉3支血管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在2分以上,左前降支近中段图像质量高于其远段(P=0.000),左回旋支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0),右冠状动脉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1)。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为38例(64.4%)。图像质量合格组的BMI[(24.72±3.33) kg/m2]、心率[(66.35±9.39)次/min]均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的BMI[(27.82±3.61) kg/m2](P=0.002)、心率[(75.32±11.67)次/min](P=0.002)。图像质量合格组的呼吸末膈肌位移[(4.43±2.07) mm]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9....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金平 《医学综述》2009,15(14):2166-216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口径、长球囊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及预后等至关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潘攀  孙中武  杨晶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342-343,387
目的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颅内血管病变情况,进一步探讨LA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1例经头颅MRI证实的LA患者和44例无LA的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A检查并调查其血管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LA与颅内血管病变和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LA组MRA显示多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史等方面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和血脂异常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高血压病史、年龄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与LA的关系最为密切(OR=5.663,P=0.010),高血压病史、年龄与LA也密切相关(P〈0.05),收缩压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高血压病史和年龄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