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病因、发病时间、发病率、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159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在病后6~12 h为发病高峰;年龄、血压与继续出血无相关性,继续出血组中发病8 h内应用甘露醇、大量吸烟史、大量饮酒史、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发病8 h内应用甘露醇、大量吸烟史、大量饮酒史、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与年龄、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是否合并早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及血肿未扩大两组;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血肿形态、出血部位、肝功能、血小板水平、酗酒史、既往应用阿司匹林史及应用甘露醇时间等情况。结果血肿扩大组的不规则形态出血、出血部位为丘脑者、酗酒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及早期应用甘露醇者均较血肿未扩大组增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扩大组收缩压、舒张压、谷丙转氨酶、谷酰转肽酶、血小板值分别为(188.76±32.29)mm Hg、(128.35±4.29)mm Hg、(56.26±10.83)U/L、(68.53±8.79)U/L、(124.53±35.74)×109/L;血肿未扩大组为(164.63±27.16)mm Hg、(120.28±3.15)mm Hg、(32.75±9.38)U/L、(31.36±7.34)U/L、(216.29±53.1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24、5.867、4.194、5.538、7.145,均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血肿形态、肝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酗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早期应用甘露醇有关,应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方法:对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测定血压,使用甘露醇治疗。结果:45例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继续出血与早期使用甘露醇、收缩压明显升高、部位在丘脑、血肿不规则、肝功能异常及长期酗酒有关。结论:充分了解高血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亚冬眠合剂、早期使用止血剂、适当降低血压与24h后运用甘露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预防术后继续出血。方法 2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治疗,对其中68例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继续出血组)与162例未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无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出血部位及血肿形状以及手术前后躁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继续出血的因素。结果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多在6 h内(61.76%),24 h后继续出血较少(8.82%),与无继续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无继续出血组(t=2.73、3.20,P〈0.05);首次血肿抽吸量显著多于无继续出血组(t=2.91,P〈0.05);继续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多在基底节区(42.65%)、丘脑(29.41%)和壳核(27.94%),不规则血肿更易发生继续出血(χ^2=11.83,P〈0.01);手术前后躁动者易发生继续出血(χ^2=24.37,P〈0.01)。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与6 h内发病,高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过大,基底节区、丘脑和壳核出血,不规则血肿,以及患者躁动有关,应给予相应应对措施,降低术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98例ICH患者中,按微创术后有无继续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20例为继续出血者,对照组78例为无继续出血者.统计分析患者有无饮酒史、术前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原发出血量、出血到微创手术的时间、穿刺部位、术后血压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后继续出血与手术时间、术前血压增高、手术前后躁动、长期酗酒、血肿形态不规则等有关(P <0.05).结论 酗酒、术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形态、手术时间及患者躁动是引起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继续出血1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6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123例(84.3%);继续出血高峰时间在发病后6~12h;出血量在10~30ml,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继续出血与慢性肝病、卒中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血肿形状不规则者易发生继续出血;继续出血部位以丘脑多见。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肝病、卒中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是继续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与年龄、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7.
张海杰 《中外医疗》2010,29(4):100-100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相关病因。方法分析导致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相关病因,包括再出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等。结果39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者大部分发生在脑出血后24h内(6h内多见),丘脑、壳核区的出血,形成不规则血肿,且血压持续性升高,易出现继续出血。结论脑出血后继续出血多发生于发病24h(尤其是6h内),有持续高血压、超早期(发病6h内)使用脱水剂、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病史者,首次头颅CT检查显示丘脑、壳核区的不规则形态血肿,且其出血量在20~30mL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分析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高危因素,并对脑出血的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对76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有115例患者发生继续出血,发生率为18.2%。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是:73.1%病例在24h内,15.7%病例在24~72h内。首次头颅CT显示血肿量在10~30ml者继续出血的发生最多。出血部位在壳核、脑叶和丘脑等部位者占继续出血总病例的87.8%。危险因素还包括发病时收缩压升高、血肿形态不规则、既往有脑血管病史、长期酗酒史、慢性肝病史、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剂等。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存在继续出血,且发生率较高。继续出血有多种危险因素。治疗中采用合理控制血压、保护肝功能、使用止血药物、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避免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等,是预防继续出血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3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73例同期住院治疗的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丘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早期使用甘露醇等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丘脑出血等,而且发病初期有甘露醇使用史者更容易发生继续出血。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利春 《中原医刊》2005,32(8):23-2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有关因素。方法对17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1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8.2%,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为67.7%。不规则血肿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2例(25.6%),明显高于未用组9例(10.7%),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主要因素是血肿形状不规则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95例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在6h、6~24h、24~48h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血压水平、血肿形态、肝功能异常、是否经长途搬运及是否早期使用甘露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发病后24h之内,尤其6h内为高发期,发病时血压高、血肿形态不规则、肝功能异常、长途搬运、早期使用甘露醇是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进展型脑出血的影像学和临床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u JJ  Ji N  Zhao YL  Wang S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7):438-441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出血的影像学和临床预测指标。方法98例患者均由发病后4h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为自发性脑内出血(ICH),24h后复查CT了解血肿进展的发生。先将可能的危险因素与早期血肿进展之间进行显著性检验,再用多元逐步回归加以明确,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进展型脑出血发生率为26.5%。有效预测指标分别是:CT上血肿密度不均、就诊时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首诊CT距发病时间和既往脑梗死病史。同时,CT上特征性的“血肿生长线”对进展型脑出血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结论进展型脑出血存在明确的预测指标。血肿密度不均对进展性脑出血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和命名了“血肿生长线”这一进展型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5例,根据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70例)和血肿稳定组(19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离子钙水平、CT影像学特征、凝血功能综合评分(coagulation functional composite score,CFCS)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离子钙水平、出血征、入院时血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FCS评分、离子钙水平、出血征、入院时血肿量、年龄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CFCS评分、离子钙水平降低、出血征、入院时血肿量大、年龄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陆菁菁  季楠  赵性泉 《北京医学》2006,28(11):641-64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内出血(ICH)患者发病4h内的首诊CT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 本组98例患者均由发病后4h内CT诊断为ICH,24h后复查CT,以了解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先将可能的危险因素与血肿扩大之间进行显著性检验,再用Logistic回归加以明确,得到回归方程.结果 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6.5%.根据影响力大小,首诊CT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依次是血肿密度不均和首诊CT距发病的时间(IOFC).结论 首诊CT对ICH早期血肿扩大具有明确的预测作用.血肿密度不均和IOFC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因素和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Ⅰ组)和非血肿扩大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同时将入组患者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A组)和预后良好组(B组),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4 h人数(15 VS 71)、入院时收缩压[(106.32±17.42) VS(98.76±15.67)]、入院时舒张压[(180.21±23.08)VS(170.21±20.10)]、意识障碍发生率(66.7% VS 32.1%)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58.06% VS 30.26%)、意识障碍发生率(32.3% VS 13.2%)和入院时NIHSS评分[(17.27±2.23)VS(11.71±1.43)]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血肿形态、意识障碍为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血肿扩大、意识障碍率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血肿扩大能显著改善ICH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对策。方法:将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30例总结分析,总结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GCS评分、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颅内血肿体积、手术时间间隔、术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术后24小时平均舒张压、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间隔、血肿形态不规则、是否发现出血动脉因素密切相关(P 〈0.05),与血糖水平、钻孔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颇多,积极有效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燃 《吉林医学》2012,(36):7933-7934
目的:探讨与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因素。结果:年龄、伴发贫血及脑保护剂为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的主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饮酒史、血肿形态、位置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与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伴发贫血及脑保护剂均为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发生占位效应的临床因素,故需在临床上予以注意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急性期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与50例血肿扩大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压、血肿量、CGS评分、首次出血量、呕吐、肝肾功能差异、甘露醇应用情况、吸烟、饮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要加强监护,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减少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甘露醇治疗方案对中等量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发病时间在24 h内且血肿体积为15~30 m L的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20%甘露醇250 m L,连续7 d,另一组给予20%甘露醇125 m L快速静脉滴注,连续7 d;采用发病后3月时的mRS评分作为临床疗效指标。mRS评分为0~2分的定义为结局良好;治疗1 d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以血肿体积增大比入组时增大33%以上定义为早期血肿扩大。结果:共入选78例,两组各39例,采用250 m L甘露醇治疗组发病后3月时结局良好的有17例,占43.9%(17/39),采用125 m L甘露醇治疗组有26例,占66.7%(26/39),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250 m L治疗组血肿扩大比率为17.9%(7/39),125 m L治疗组为7.7%(3/39),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中等量的幕上脑出血,125 m L甘露醇的临床疗效好于250 m L,且低剂量治疗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有利于其推广。  相似文献   

20.
邵惠珍  李袁华  赵德明  周春雷 《安徽医学》2009,30(10):1177-1179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好发部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7例,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42例,发生率为30.7%,多发生于24h内,以丘脑多见。继续出血与病后持续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长期饮酒、肝病史及抗凝治疗有关。结论继续出血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