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气管旋转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危重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气管切开术(ST),观察组给予经气管旋转切开术(PDT)。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术后渗血量及皮下气肿发生率等。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及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0.01);(2)观察组术后渗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ST相比,PDT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等方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34±2.31)min、(1.58±0.32)cm、(4.1±1.3)d,和(6.32±1.57)ml,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2.31±2.61)min、(3.87±0.53)cm、(7.8±1.6)d和(21.38±1.86)ml。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例),对照组为30%(12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ICU病房2007年6月~2008年6月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8例患者的操作时间、安全性、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PDT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拔管后切口愈合快。结论:PDT是急危重患者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较常规气管切开术安全、简单、快速、损伤小,但PDT不能完全取代正规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其中颅脑损伤有13例,脑出血有17例.有25例昏迷,5例合并多发伤,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分析预后良好率;气管切开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过程出血量;患者皮下气肿、套管脱出、插管失败、肉芽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8例预后良好,良好率为93.33%.3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皮下气肿,无套管脱出、插管失败、肉芽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发生率3.33%.30例患者中气管切开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过程出血量分别为(7.39±2.77)min、(1.39±0.12)cm、(6.61±2.59)mL.结论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手术组织损伤,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无肉芽形成或套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抢救中采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观察与应用。方法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导管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结果治疗组Ⅱ度以上出血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经皮穿刺法可以减少手术出血、减轻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途径之一,标准的气管切开方法在1909年被Jackson确立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需较大的皮肤切口,分离颈前组织和切开气管前壁副损伤明显,并发症较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来替代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PDT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建立迅速的微创气管切开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从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25例患者进行了PDT,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常规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在S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比较PDT组和OT组在住院期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和操作时间.结果:PDT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明显低于OT组(P<0.05),PDT组操作时间6~11分钟,平均8.43±1.70.OT组操作时间14~35min,平均24.45±6.27.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在SICU危重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床旁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周以上的患者,实施Percu Twist术,观察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时间(从局部麻醉到置管成功)、手术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并与30例导丝扩张钳法气管切开术(GWDF)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8例Percu Twist手术均操作顺利。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0.01)。除GWDF组有2例发生20ml以上的出血外,两组其余患者出血量均≤15ml,所有的出血均不需特别干预,量多者稍加压迫并置管成功后即止。另外,除GWDF组有2例发生轻微的皮下气肿外,两组未发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Percu Twist技术更简便、快速、安全,适合床边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过程。结果:18例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结论: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极其重要,基础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呼吸道湿化和温化、气管套管的护理等几个环节的有效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也是提高原发病治愈率、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武猛  王燊  白琳  王嘉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92+1698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在持续性床旁血液滤过(CBP)全身性肝素抗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对黑龙江省医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1日-2012年3月1日行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其中实验组20例患者同时行持续性床旁血液滤过全身性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为凝血机制正常患者20例。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总出血量在20 ml以内及20 ml以上例数的不同,比较两组患者24 h内出血量在20 ml以上的大出血率。结果与凝血机制正常患者相比,同时行持续性床旁血液滤过全身性肝素抗凝治疗中的患者行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24 h内出血量在20 ml以上的大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在持续性床旁血液滤过全身性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吴燕  印卫芩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18-1120
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随着对谷氨酰胺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补充谷氨酰胺可减少重症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璇  吴坚 《医学综述》2009,15(13):1944-1947
肠黏膜具有选择性渗透吸收营养物质和防御肠道内微生物及致炎因子入侵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在严重感染、创伤、手术、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其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肠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对于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收住ICU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DT组23例实施PDT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23例实施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比较两组镇静剂用量、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疤痕大小、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T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45.88±14.53)mg和(117.18±22.55)mg,手术时间分别为(9.66±3.25)min和(17.63±3.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7±2.41)ml和(14.18±3.61)ml,切口大小分别为(1.52±0.38)cm和(3.72±0.27)cm,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87±0.32)d和(6.63±1.15)d,手术疤痕大小分别为(0.26±0.04)cm2和(1.39±0.26)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手术前监测PDT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7.44±3.17)mmHg(1mmHg=0.133kPa)和(76.15±3.86)mmHg,心率(HR)分别为(81.67±5.37)次/min和(80.69±4.82)次/min,SpO2分别为(97.92±1.76)%和(97.83±1.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测MAP分别为(82.81±4.20)mmHg和(88.63±8.96)mmHg,HR分别为(85.35±7.77)次/min和(92.17±12.23)次/min,SpO2分别为(95.22±2.73)%和(91.38±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MAP变化值分别为(5.37±1.18)mmHg和(12.48±4.52)mmHg,HR变化值分别为(3.68±2.03)次/min和(11.48±6.02)次/min,SpO2变化值分别为(2.70±0.89)%和(6.45±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χ2=8.1778,P〈0.01)。结论 PDT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微创急救技术,值得在ICU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徐媶  奚艳  吴小梅  汤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5-886,889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55例)和CVC组(50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平均穿刺时间少于CVC组;PICC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满足了老年危重患者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赖军华  李敏  刘欢 《医学综述》2012,18(10):1548-1549
乳酸作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产生与排泄的平衡,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由呼吸或者循环衰竭导致的组织缺氧,会引起血乳酸浓度的升高。血乳酸升高可极大地增加乳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血乳酸水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不仅可以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预测组织缺氧情况,防止引起其他严重症状。  相似文献   

16.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开展的PT术90例,并与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术中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O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T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PT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组的皮下气肿、切口溢痰、套管脱出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中平  陆洁  葛亚强  丁红英 《河北医学》2011,(11):1500-1502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营养支持,并于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1.5±3.1)min。手术后2个月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和传统的外科胃肠造瘘比较,内镜经皮胃造瘘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而安全、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较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Portex法经皮气管切开术组60例和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PCHEⅡ评分等一般情况和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Portex法经皮气管切开术组与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组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PCHEⅡ评分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ortex法经皮气管切开术组相比较,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组与Portex法经皮气管切开术组相比,气管后壁损伤或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与Portex法经皮气管切开术相比较,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气管后壁损伤或穿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梁绍诚 《医学综述》2010,16(15):2320-2323
目前,国内外有人在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应用特殊营养素(比如:谷氨酰胺、精氨酸、鱼油、生长激素等),以达到加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目的。现就特殊营养素对氮平衡、免疫功能、烧伤、炎性反应及胃肠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予以综述,并评价特殊营养素在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中心NICU内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别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及传统气管切开术,2组各30例。观察2组患者气管切开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情况、疤痕大小、气胸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及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相比,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是一种快速、安全、简易的气管切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