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23-26+封三
目的探讨应用眉间-上睑双叶皮瓣联合鼻唇沟推进皮瓣修复内眦及鼻背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内眦及鼻背部皮肤肿瘤患者16例,基底细胞癌14例,鳞癌2例,男9例,女7例,年龄46~72岁。切除肿瘤后创面面积(1.5 cm×1.0 cm)~(2.0 cm×4.0 cm)。肿瘤切除后创面采用眉间-上睑双叶皮瓣联合鼻唇沟推进皮瓣修复。结果本组16例皮瓣全部成活,内眦及鼻背皮肤缺损区、眉间-上睑及鼻唇沟供瓣区均一期闭合,术后内眦角及鼻背形态良好,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近,切口瘢痕隐藏于鼻唇沟及眉间纹,术后随访6~18个月,未见内眦部及附近组织器官畸形,形态满意,皮肤肿瘤无复发。结论修复内眦及鼻背跨美容单位皮肤缺损时,眉间-上睑双叶皮瓣能很好地重建内眦角,术后内眦角形态自然,联合鼻唇沟推进皮瓣修复鼻背皮肤缺损,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内眦、鼻背区域美容亚单位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外伤性鼻部皮肤缺损即时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其鼻部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尖部、鼻翼部、鼻背部,缺损大小由2.0cm×1.9cm~3.3cm×2.8cm,皮瓣沿鼻唇沟走形设计,蒂宽约1.0cm,长宽比例约2∶1. 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鼻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鼻部皮肤一致,皮肤触觉、温觉、痛觉存在,鼻唇沟区平整,形态正常.结论 鼻唇沟皮瓣取材方便,供皮区疤痕不明显,不留畸形,是鼻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即时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义 《海南医学》2008,19(6):74-75
目的介绍鼻尖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即刻修复经验。方法从2004年2月—2007年2月,在遵循鼻亚单位组成的美学基础上,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选择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8—66岁,基底细胞癌15例、鳞状细胞癌9例、黑色素痣7例、表皮囊肿5例。恶性肿瘤分期0—Ⅰ期,病程3个月—25年。肿瘤切除后致鼻尖缺损0.6cm×0.8cm—1.5cm×2.0cm。用鼻唇沟皮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35例全部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在鼻部亚单位组成的美容学基础,利用周围皮瓣可以修复鼻尖部的缺损,获得颜色、外形和纹理的一致,而且美学效果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谷琪  李川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2):151+154-151,154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较大色素痣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根据面部色素痣切除后遗留的皮肤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应用V-Y皮瓣、改良菱形皮瓣、A-T皮瓣、风筝皮瓣等来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2-24mo,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匹配,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切除遗留的组织缺损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顺吕 《微创医学》2009,4(4):373-374
目的 总结隐神经皮瓣转移修复膝以远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下肢创面12例,创面范围为6 cm×5 cm~15 cm×7 cm,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6 cm~16 cm×8 cm.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足背前足部分皮瓣坏死需Ⅱ期清灶植皮手术外,其余病例均Ⅰ期愈合,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损伤所致皮肤缺损,近、远期疗效好,质地满意,不牺牲主要动脉,操作易行,成功率较高,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缺损最大面积12.0cm×7.0cm,最小面积1.5cm×2.0cm,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2例,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缺损面积分别为12.5cm×6.0cm、9.0cm×4.0cm。双侧足跟Ⅲ°冻伤后致双侧跟骨硬化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1例,其缺损面积左9.0cm×6.0cm、右8.0cm×4.0cm。足跟部皮肤鳞癌切除后1例,其缺损面积为8.0cm×6.0cm。分别选择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2例,逆行比目鱼肌肌瓣修复2例,邻位筋膜皮瓣修复3例,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3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 2 结果 11例病人所转位的全部带蒂皮肤瓣、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邻位筋膜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仍有骨外露,经再次筋膜皮瓣转位痊愈。2例创面感染者经彻底清创,反复清洗创面,保留内固定物,在转瓣的同时置管闭式冲洗,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皮肤体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45例皮肤体表肿瘤切除后的皮肤圆形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治疗方法分别采用菱形皮瓣、双叶皮瓣、风筝皮瓣、阅读者皮瓣修复;术后3-6个月随访,对患者的皮瓣色泽、质地及瘢痕等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依次记为5、4、3、2、1分)。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创面均一期愈合。采用阅读者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满意度最高,评分为(4.75±0.108)分;术区周围器官未发生移位,切缘无明显瘢痕,外观形态较满意。结论 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中各种局部皮瓣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其中阅读者皮瓣具有一定的优势,该皮瓣设计简单灵活,术后瘢痕不明显,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301-303
目的:探讨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疗效。该患者右侧颧颞部皮肤患有鳞状细胞癌,病灶大小近7.0 cm×5.0 cm,病灶切除后形成约8.5 cm×6.0 cm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侧颌颈皮瓣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旋转修复。结果:该患者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旋转即刻予以修复,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甲愈合,外形满意。继以放疗,未见皮瓣溃疡、坏死。术后随访8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颧颞部皮肤癌术后继发形成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立峰 《中外医疗》2013,32(26):41-42
目的 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大小设计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皮辩面积4.0 cm×4.0 cm~6.0 cm×10.0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缝线反应,1例出现皮瓣供血障碍,经相应处理后好转;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厚度、外观恢复良好,手外形恢复满意率为80%,功能恢复满意率为73.3%.结论 髂腹股沟皮瓣供区隐蔽,皮瓣切取方便,质地良好,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单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方法: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切取范围5cm×5cm~15cm×1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4例6个月~3年,皮瓣外观功能均良好,质地接近正常,负重后无溃疡发生.结论:足跟部为负重区,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较高,以质地接近的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病人14指末端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1.5 cm~2.1cm×3.2 cm,从同侧前臂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供区缺损。结果:13例14指皮瓣术后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手指外形恢复满意,是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包括鼻尖、鼻翼、鼻背、上下唇等,沿鼻唇沟行走方向设计皮瓣,最大缺损范围约3.0cm×4.0cm。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对术后外形、颜色、触痛觉、温度觉满意,供区瘢痕隐蔽无畸形且皮瓣颜色和受区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就近取材,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面部邻近部位皮瓣在外鼻部分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39例因外伤或鼻部肿瘤术后造成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清除创面或病变组织,选取面部邻近部位皮瓣进行修复。结果:3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供区Ⅰ期愈合,患者较满意。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鼻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及畸形,修复组织触觉、痛觉存在,色泽、质地、光化性损害程度与周围皮肤组织相似。鼻部生理功能正常。随访期内鼻部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面部邻近部位皮瓣修复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效果良好,遵循鼻部美学分区,皮瓣设计合理,鼻外形美观,无明显畸形及继发性瘢痕形成,患者对修复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皮瓣远端坏死2例。术后12例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同,未出现破溃。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双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连的较小的背阔肌肌皮瓣,两叶皮瓣在受区进行拼接修复较大的缺损,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最大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6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3~6个月后,移植皮瓣成活良好、柔软、色泽佳,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的数目和损伤,并能获得最佳的供区术后外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25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5~61岁,平均3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cm×3cm~7cm×14cm;创面采用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皮瓣面积为3cm×5cm~9cm×18cm,病程7天至2月。结果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骨外露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其中2例因切取平面达腘窝平面上2cm,术后皮瓣远端约2cm×3cm表皮青紫,经换药拆线松解蒂部后皮瓣完全存活,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3月,平均18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随访病例6月后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高位穿支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供区损害小,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  相似文献   

17.
张丽霞  王倩  陈金  蔡震 《四川医学》2011,32(5):665-666
目的评价鼻翼与鼻尖部皮肤良恶性肿瘤切除后采取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鼻翼或鼻尖部位皮肤肿瘤患者。男22例,女25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岁,病程1~30年。鼻翼部35例,鼻尖部12例,其中血管瘤6例,基底细胞癌28例,色素痣6例,鳞癌5例,角化棘皮瘤2例。肿瘤大小范围1.0 cm×1.0 cm~3.0 cm×2.5 cm,形状不规则。根据肿瘤不同性质和范围,选择不同术式完整切除并行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术后7~10d拆线。结果术后患者切口Ⅰ期愈合4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39例获随访1年,切口瘢痕不明显,眼口鼻器官无变形,36例完全满意,3例基本满意。结论鼻尖或鼻翼部位皮肤肿瘤切除后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形态美观,瘢痕小,取得满意效果,是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37指),男19例(22指),女14例(15指);受伤至入院时间1h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230°,中位数204.6°。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皮瓣厚薄、质地良好,皮瓣可恢复感觉,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用于足跟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据此设计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对10例足跟部组织缺损9 cm×7 cm~15 cm×14 cm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8~60岁;交通伤9例,足跟部黑色素瘤1例.对其中3例跟腱缺损者同时携带拇趾展肌肌腱和跖腱膜修复跟腱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在距起点1.0~2.0 cm处分为浅、深2支,浅支直径(1.0±0.2)mm,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3~5条皮支;深支直径(1.5±0.3)mm,在距足底内侧动脉起点2.5~5.0 cm处分为外侧深支和内侧深支,前者分出3~5条皮支,后者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1~2条皮支,长度为(8.9±0.2)cm;足内侧和跖弓区切取联合皮瓣的最大面积男性可达10.4 cm×9.2 cm,女性可达9.1 cm×8.2 cm.10例患者足跟部修复手术中切取的联合皮瓣大小为9.0 cm×7.0 cm~10.0 cm×8.0 cm,术后10块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1~18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皮瓣植皮处的两点辨别觉与对侧足内侧区无明显差异,患肢活动自如.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是修复足跟及其周围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