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提高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而进行相关调查。方法 选择到我科行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例 3 0例 ,参加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本知识 ,疾病自我管理、健康信念及Cr、BuN、Hb。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基本知识、自我管理水平、健康信念、Cr、Hb、BUN等调查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探索行之有效的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模式 ,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 ,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总结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2例,观察对比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52例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对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所提高,且透析期间干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吴艳青  邢伟  张立国 《河北医学》2012,18(12):1828-1831
目的:探讨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完成健康教育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得分及血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问卷得分、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改用临床路径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改变了其不良行为,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血压会更接近或达到正常的血压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62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内瘘闭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严艳  阮可菲 《基层医学论坛》2023,(3):103-105+118
目的 观察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制自我护理能力调查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状况,同时比较2组干预期间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感染、内瘘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干预前各项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62例,按非随机同期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授权教育方法。结果:实施授权教育6个月后,干预组比对照组患者MQ-SGA、BMI、MAC、Alb、SCR、BUN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老年M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放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遵医行为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其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社会支持和遵医行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取临床路径的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教育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得分情况及血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教育后尿量、体重增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动压、问卷得分分别为(877.34±23.56)mL、(1.49±0.27)kg、(135.86±28.34)mmHg、(76.23±13.85)mmHg、(97.34±17.38)mmHg、(91.37±7.87)分、对照组各值分别为(251.23±17.21)mL、(2.45±0.27)kg、(152.31±22.43)mmHg、(87.76±13.87)mmHg、(109.13±13.24)mmHg、(69.22±7.49)分。除收缩压以外,其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教育后与教育前在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临床路径的方式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常识的认知度,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了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从而达到血压恢复正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路径,对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以及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患儿采用相关量表对其教育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患儿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儿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儿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儿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实施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6个月,对比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各项营养指标变化,评定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6个月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各营养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干预、指导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营养不良,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并发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宾庚玲 《当代医学》2010,16(13):106-10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住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评价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压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然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6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后,较对照组患者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上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可缓解和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护患合作和信任,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明显稳定,治疗信心与配合度明显提高,保证了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完整资料的膀胱癌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于术前、术中、术后着重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的合格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SAS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2.1±0.2)d vs (4.2±0.9) d,P<0.05],干预组患者的手术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中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及出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尿流改造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入院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及满意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待产并拟行剖宫产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的心理质量(焦虑情况(SAS)、抑郁情况(SDS))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性格的音乐疗法和健康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o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CI且术前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129例,通过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62)和干预组(n=67)。常规组给予PCI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性格的音乐疗法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1d、3d、7d后,干预组的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前,常规组的各项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各项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基于性格的音乐疗法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PCI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知识水平,是一种有效、经济的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领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强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85例白领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组主要通过定点监测、健康宣教、面对面交流、发放资料、门诊随诊及电话提醒等方式进行个体化干预;对照组进行随机教育、门诊随诊。干预内容包括认识高血压、合理膳食、限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运动、心理调节等。干预前、后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体重指数达标率、血压下降水平、不良生活行为改变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干预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93.0%)、体重指数达标(61.3%)分别高于对照组(63.6%,50.7%),干预组吸烟、饮酒、少运动、不合理饮食、作息不规律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工作压力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白领人群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患者血压达标,从根本上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浙江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为提高IBD患者中医健康素养、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浙江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消化科自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IBD患者8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