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渗湿定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奇志 《新中医》2009,(5):35-36
目的:观察自拟渗湿定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渗湿定痛汤(萆蓐、车前草、薏苡仁、秦皮、赤芍、地龙、牛膝、黄柏、土茯苓、甘草)治疗。对照组予正清风痛宁缓释胶囊口服。1个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关节肿痛分数、血尿酸、血脂等指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及血脂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尿酸及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渗湿定痛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疗效较好,并能降低血尿酸,迅速缓解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毫针刺法(以行间、大榷、解溪、太白、太溪、丘墟、三阴交、阴陵泉为主穴)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中药内服,观察2组总体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对血尿酸的调整作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积分和血尿酸值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平均疼痛积分和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总体疗效、止痛效果及改善血尿酸方面,均较单纯内服中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平 《新中医》2006,38(2):46-47
目的:观察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痛风胶囊(组成:土茯苓、草薜、山慈菇、延胡索)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痛风定胶囊(组成:黄柏、秦艽、赤芍)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有明显降低血尿酸的作用。结论: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并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将10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用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和秋水仙碱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各生化指标改善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7.67%和70.37%,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S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差值比较(P〈0.05),均有显著的差异。表明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能较快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疼痛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将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75例,在应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痛风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和治疗前后血尿酸及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7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沉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中西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口服美洛昔康,疼痛控制后改为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36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祛湿化浊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2%,对照组7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关节肿胀、疼痛、发热、活动受限及血尿酸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35例给予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搽治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71.4%,对照组愈显率为48.0%。两组关节疼痛、肿胀、总积分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5天时在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10天时在关节疼痛、总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关节肿胀积分方面,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WB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BUA、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BUA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消肿疗效,并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配合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当归拈痛汤配合四妙散;对照组44例,予秋水仙碱片和别嘌呤醇,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等情况及血尿酸及血沉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79.5%)(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和血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当归拈痛汤配合四妙散能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血尿酸和血沉水平,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跃  ;武士芬 《北京中医》2008,(5):336-338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五味消毒饮,对照组予秋水仙碱。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做关节肿痛指数、血尿酸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痛指数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血尿酸的改善及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0.
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抹,治疗组给予自制清痹散外敷治疗。结果:2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尿酸、ESR、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痹散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西药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电针配合西药及口服西药两种方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尿酸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降血尿酸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西药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对血尿酸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痛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其血尿酸水平也显著下降(P〈0.001)。结论: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湿热痹冲剂治疗,均于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2天内症状缓解率高(P〈0.05),临床疗效相近(P〉0.05),对血尿酸的改善作用相近(P〉0.05),但对关节肿胀改善作用明显(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能够迅速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尿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腹浮针配合中药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腹浮针配合中药活血止痛散外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外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6.67%,对照组显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腹浮针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孙树旺 《河北中医》2009,31(5):669-670
2002-01—2007—12,笔者运用通痹止痛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并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依据1.1.1诊断标准参照《痛风》中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制订以下诊断标准:(1)有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2)炎症在1d之内达到高峰;(3)单关节发作;(4)关节充血肿胀;(5)第1跖趾疼痛或肿胀;(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发作;(7)累及单侧跗骨关节;(8)可疑痛风石;(9)血清尿酸水平升高;(10)不对称的1个关节肿痛;(11)X线示骨质下囊性变不伴骨浸润糜烂;  相似文献   

17.
段志杰 《河南中医》2011,31(6):628-62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加复方辣椒碱贴,观察组采用中药汤荆内服加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0%和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86例 ,以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洗治疗 ;对照组40例 ,单纯以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差值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和3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章珍明 《新中医》2012,(10):87-89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观察2组即时显效率、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止痛即时显效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尿酸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点刺放血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即时止痛效果显著,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复方豨莶草胶囊治疗反复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豨莶草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复方豨莶草胶囊,对照组(65例)采用扶他林和别嘌呤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尿酸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结论:复方豨莶草胶囊治疗反复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