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系《伤寒论》,并结合临床,认为解释《金匮》脉学条文,必须明确:“寸口脉,在《金匮》有不同的用法;《金匮》对不同的诊脉部位用法不同;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金匮》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数”在《金匮》不一定指脉象,“微”有时是形容词;一病可见数脉,一脉可主多病。  相似文献   

2.
贵刊1987年第3期刊登的柴瑞霁同志之《论大柴胡汤无大黄》一文(下面简称柴文),笔者读后对文中关于《金匮》大柴胡汤无大黄的观点,不敢赞同,今略陈管见,以期共同研讨。柴文认为:“与《金匮》联系比较(这里的《金匮》应为《伤寒论》,可能是书写或印刷之误),《金匮》用大柴胡汤仅一见,从条文‘按之  相似文献   

3.
《金匮》首篇相当于杂病治疗的总论,实为全书之纲领。全面领会本篇的主要精神,对学好《金匮》各篇均有裨益。一、整体观和正邪观为《金匮》论病的指导思想《金匮》一书发展了《内经》中人与天地相适应的思想,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仲景首先阐明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5.
一、简答题1.朱丹溪《金匮钩玄》的主要内容与书名涵义。2.朱丹溪门人戴思恭的生平与著作。二、论述题朱丹溪对郁证有哪些创见?一、简答题1.《金匮钩玄》全书三卷。卷一、卷二为杂证,近百余条,有论有方;卷三为妇科、儿科疾病。书末附有六篇专题论文,乃门人戴思恭所补。全书分证论治,所列各证,先述病因,病机,次言脉证、治则,后立方药。可谓理、法、方、药俱全,使人能见病知因,依法处方。书中体现了朱氏以养阴为主的学术思想和重视气血痰郁,善治杂证的治疗经验。戴氏则在此基础上更突出了“气化火,血易亏”的观点,从而继承和发挥了朱丹溪“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说。“金匮”,乃“藏书之器”;“钩玄”,即“探求精深的道理,钩玄提要”。丹溪此书,有论有方,简明精要,甚合钩玄之旨。故《四库全书提要》评云:“是书词旨简明,不愧钩玄之目”。古人以金匮命名者,亦要言妙道、宝而藏之之义。如《素问》有“金匮真言论”之篇;仲景有《金匮要略》之著。又《金匮钩玄》经明代医家薛立斋校订后,改名为《平治荟萃》。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称《金匮钩元》。《金匮钩玄》学习辅导题参考答案2.戴思恭,字原礼,号肃斋;元末明初浦江人;生活于公元1324-1405年。戴氏...  相似文献   

6.
现存之《金匮要略》,乃宋代翰林学士于馆阁蠹简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盖此乃仲景《伤寒杂病论》之节略本。孙奇、林亿等在论序中说,“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  相似文献   

7.
论《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辛法是将苦味药与辛味药结合,具有辛开苦降作用,以调理气机、驱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它由仲景据《内经》的理论,首创于《伤寒杂病论》。统观《金匮》全书,运用苦辛法的方剂之多,达32方,占《金匮》实有方剂总数140个的22.86%;运用苦辛药味之多达32味,占《金匮》共用药物总数147味的21.77%;而苦辛法运用范围之广,涉及《金匮》大部分篇章。在苦辛法指导下组合的方剂,方与证紧密配合,组织严谨、用药精细、配伍有度、加减有法、疗效卓著,定有规律可循,堪称经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应用范围颇广。认真探讨《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对于发展仲景学说以及正确地指  相似文献   

8.
论《金匮》肺痿、肺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金匮要略》中肺痿、肺胀之源流进行考析。认为《金匮》所论之肺痿强调肺脾两虚,以咳嗽、吐痰为主症,类似于呼吸系统的慢性渗出性炎性病变,治以补虚化瘀止咳;《金匮》所谓之肺胀为表寒里饮郁热闭肺,表里同病,以喘为主症,病变实质类似于哮喘发作,治以宣肺平喘。今人所认定上之肺痿(治必活血化瘀之肺纤维化),肺胀(肺心病之肺胀),与《金匮要略》所论名同实异,证治俱不同,提示学柱石在循名责实,明  相似文献   

9.
妇人妊娠妊娠之名,始见于《金匮》。与妊子、重身、怀娠等均同怀孕。其脉证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渴,不能食,无寒热。”考《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金匮》言妊娠之症状为渴,不能食,乃是有病之象。而脉则平,为无病之脉也。何以致之?此《素问·腹中论》所谓之:“身有病面无邪脉”也。妊娠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古代论述杂病的一本方书。它的理法方药,临床上用之有效,是中医学院可以讲读的一本原著。对这本原著的讲法,个人经验:一是要指导学生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例如对于《金匮》论脉,不能“就脉论脉”来理解,而是要理解《金匮》是  相似文献   

11.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12.
《金匮》一书,言简意赅,有些医理,于文未尽。学习时,不仅要知仲景所言,还应知其未言;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现浅析《金匮》两则,望能对《金匮》的学习有所帮助。一、肝病“补用酸”与“辛补之,酸泻之”仲景在《金匮》首篇提出:“肝之病,补用酸”,这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酸生肝”理论相应,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何以肝病既有“补用酸”之说,又有“辛补之,酸泻之”之论?现简述其理。  相似文献   

13.
<正>魏晋间医学家王叔和,名熙。其着述见梁七录有《论病》一卷;隋书经籍志有《脉经》十卷;唐书艺文志有《脉经》十卷、《仲景药方》十五卷、《伤寒卒病论》十卷;宋史艺文志有《脉经》十卷、《金匮要略方》三卷、《金匮玉函经》八卷、《脉诀机要》三卷;民间行本有《脉经》十卷、《金匮玉函经》八卷。上书十一种,去复四种,凡七种。均系西晋太医令高平王叔和撰。叔和一代名医,去汉未远,故有深知灼见,能传仲景道脉。他曾说过:"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他摭集古经名论,撰《脉经》九十七篇。仲景伤寒金匮之文十载八九,当成于三阴三阳篇之先。  相似文献   

14.
《金匮》所论“历节”病的临床特征是以遍历关节疼痛,甚则不可屈伸、关节肿大或变形,身体羸瘦为主。笔者认为应用仲景论治历节病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无启迪,故不揣简陋,略述之,与同道共勉。1《金匮》论历节开章明义,千古常新历节之仲景首重内因:责...  相似文献   

15.
血证为临床常见病。清代名医吴鞠通禀承《内经》、《金匮》之旨,在《温病条辨》卷四之〈杂说·治血论〉篇加以讨论及阐发。其文理法简明,准古酌今;其论在吴氏医案中亦有例证。笔者将其归纳为治血四要,愿与同道探讨之。一、血病治气吴氏不是见血治血,而是  相似文献   

16.
对肝与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祖国医学对眼与脏腑的关系,曾有过不少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眼与脏腑生理病理的密切关联。其中对眼与肝的关系尤为重视,《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肝开窍于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肝主目”。  相似文献   

17.
黄疸治法黄疸(瘅)病名,出自《素问》之《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以及《灵枢》之《经脉》篇、《论疾诊尺》篇等。《金匮》则专列一篇论之。就其病因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就其病机,分为湿热发黄,火劫发黄,实热发黄,虚黄等。  相似文献   

18.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物理学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之下 ,大脑功能发生紊乱 ,导致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识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如果说《内经》有关心神的理论奠定了中医学精神疾病的理论与临床基础的话 ,那么《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关于精神疾病的证治实开中医辨治精神疾病之先河。现将《金匮》中有关内容初步整理如下 ,以利今后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本文所引《金匮》原文皆出自《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1 972年版 )1 精神疾病的病因依据《金匮》所论 ,精神疾病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1…  相似文献   

19.
“伤寒”与“金匮”是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后世医家整理编次,分别命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互为表里,一经一纬,交织而成,可称之为“姊妹丛书”。现就其关系浅议如下。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有形之实质,即精髓,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临床辨证以“外因是变化之条件,内因是变化之根据”这一思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虽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而伤寒六经之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又无时不贯穿于金匮之中,金匮之脏腑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则又无时不充满于伤寒之理。二者既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0.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 ,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 ,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 ,兹就此浅析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