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则是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理论多宗《内经》,书中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尤在治则方面颇有新的见解。本文仅就书中论述和体现的各种治则加以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2.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3,(12):2049-2049
宋代郓州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生于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为吴越王宗属,曾祖之辈,随王纳土,因家于郓。父颢善针,匿姓名东游海上,乙三岁母亡,姑嫁医工吕,哀其孤,抚为子以授其业,姑病革始告之,故乙泣请迹父,五六往始得遇,又数年乃迎归。  相似文献   

3.
消法自古有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有"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得其平矣……正气微者调补之,其次平定之,邪气盛者辟夺之".其中,"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有余折之","邪气盛者辟夺之",都是指通过"消"与"散"的方法而祛除体内有形或有余之实邪.  相似文献   

4.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另一方面又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使其易汗出、喜汗出,因此汗证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小儿汗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悠久的历史。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著名儿科专家,《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1部儿科专著。该文从《小儿药证直诀》中关于小儿汗证的脉证治法、医案和方药出发,总结前人治疗该病的经验,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汗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小儿药证直诀》为一部辑录北宋医家钱乙儿科学术成就的著作,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纵观《直诀》一书,其立方用药严谨入微,深合小儿特点,故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而有效地用于临床。从方药的组合配伍着眼,探索其效应奥秘,这对于继承钱氏的学术思想,进而指导临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兹不揣鄙陋,根据《直诀》的有关内容,对钱氏的立方用药特点谨作如下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 ,该书已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书。全书共三卷 ,上卷论脉证 ,中卷为医案 ,下卷为方论。本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脉证治法论述精详独到 ,素为儿科学界所推崇 ,现仅就该书中的主要学术特点加以浅析。1 脏腑柔弱 ,全而未壮  正确认识和掌握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儿科医生的首务 ,唯此才能有效的指导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儿出生后虽五脏六腑、四肢五官等俱与成人同 ,但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他们的许多生理特点有别于成人。钱氏凭借自己对儿科学的高深造诣和长期深入地观察 ,总结出小儿的…  相似文献   

7.
周斌 《河南中医》2004,24(9):15-16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字仲阳,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该书系统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总结了钱氏临床经验及调制方剂特点,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儿科疾病和整体观念的专著,但其学术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儿科范围。笔者仅对《直诀》中注重脾胃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8.
钱乙在诊断儿科疾病过程中四诊合参,首重望诊,提出面上诊和目上诊.他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并创立五脏补泻诸方;在遣药制方中灵活运用,善化古方,创制新方.  相似文献   

9.
<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儿科的重要文献,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立新法、创新方,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医儿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下法为《小儿药证直诀》常用之法。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钱乙在  相似文献   

10.
戴世银 《新中医》2007,39(3):82-83
宋代名医钱乙是中医儿科一代宗师。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完善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钱乙学术造诣精湛,善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注重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现将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思璀 《中医药学报》2012,40(6):145-146
北宋著名医家钱乙一生著述颇丰,惜唯《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得以传世,成为研究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然其中关于肝肾学术思想的论述与今人引述略有出入。从此点出发,对此书中有关肝肾病机特点与诊断治疗的论述进行梳理探析,既可加强对钱乙脏腑学术思想认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亦能辨明其肝肾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学术观点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医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药证直诀》是北宋著名的儿科学专著,集中体现了钱乙的儿科学理论。其医案部分具体反映了钱乙的治疗思想及经验,与卷上《脉证治法》理论相互融通,互为发明;行文简捷精当,常设问答阐明医理,论理精辟,发人深省,故其医案研究对于深入挖掘钱氏的儿科学治疗方法及思路,进—步指导儿科临床有重要意义。笔者所析钱氏医案包括二方面内容:一为卷中的“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即23个医案,一为《钱仲阳传》中所记的医案,二者合并共得28例。涉及疾病种类有12种,即:搐(4例)、吐泻(7例)、嗽喘(4例)、疮疹(2例。原3例,有2例重复)、发热(3例)、汗证(1例)…  相似文献   

13.
建立<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药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钱乙治疗小儿疾病的用药特点为:组方药少力专、善用毒药、剂型灵活、重视肝脾胃肺.  相似文献   

14.
廖荣臻 《中医药通报》2010,9(1):36-37, 62
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下证就是可攻下之证,但小儿在病理上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特点,因此若下证不下而贻误病机,则易生他变。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则十分重视儿科下证的辨治,凡具有“下”的证候,  相似文献   

16.
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小儿身体娇嫩,气血未坚,脏腑柔弱,故小儿疾病的攻下疗法难以掌握,误攻或过下则伤正;应下而失下则留邪。幼科鼻祖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对攻下法多有阐发,立攻下方剂达 20余首,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1明确五脏分证,攻法有别   钱乙认识到小儿实证会导致“气上下行涩”,故师承《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等旨义,确立“盛即下之”的治疗法则。并且,以五脏为辨治纲领,根据各脏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选用适宜的攻下方法,以引实邪,疏通气机为首务,不盲目追求通导大便之狭义攻下。在…  相似文献   

18.
《小儿药证直诀》脏腑辨证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药证直诀》是系统阐述北宋著名医学家钱乙学术思想的儿科学专著。钱乙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的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以五脏为纲,五腑、五官、五志为目的五脏辨证系统。从4个方面说明钱乙脏腑辨证的方法:即小儿变蒸与五脏六腑发育规律,小儿病变的五脏定位与虚实分证,五脏病变的基本证型,脏腑辨证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杨中  彭暾  刘俊梅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25-2326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对咳嗽辨证论治思想来源于《内经》,注重通过咳嗽发生时间、伴随症状、病程长短辨别咳嗽虚实,注重临床情况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提出治嗽大法,对后世小儿咳嗽的辨证论治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喆 《陕西中医》2008,29(7):899-901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是系统论述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关于儿科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本文谨就《直诀》所载方剂的用药特点浅析如下,以期更好地学习掌握儿科病遣方用药的特殊性,对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1药味少功专力强《直诀》互校本所载方剂共140首(含附方20首),其中由1~6味药组成的有109首,占方剂总数的77%,7~10味药组成的方剂25首,占方剂总量的18%,10味药以上的方剂仅占方剂总量的4%,可见钱氏组方药味之少和用药之精,且主治明确,对所治疾病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一味药的泻心汤,取仲景诸泻心汤中皆用的黄连一味,治小儿心火实证,以其苦寒入心经,泻心火又兼燥湿之力直达病所。二味药有甘桔汤、紫草散等,甘桔汤重用桔梗,抓住肺热壅滞的病机,以开泄肺气疏散风热为主治小儿手掐眉目鼻面之肺热证;紫草汤以紫草、钩藤开泄风热,清血解毒,以酒调服可透发斑疹,助正达邪。三味药有百部丸、泻白散等,百部丸遵寒者温散的原则,以麻黄、杏仁宣肺疏风,百部温润降逆,治小儿受寒而痰饮咳嗽,泻白散以桑白皮泻肺化痰、降逆平喘,地骨皮清退伏热,甘草益胃和中,治肺有伏热之喘嗽,后人李时珍称之为泻肺诸方之准绳。四味药的导赤散以清心凉血,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