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按照常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和12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C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力量测试评分外其他项目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角度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及CMS总分3个方面较治疗6周后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在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中均有明显疗效,但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后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经针灸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及强化肩胛带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9年5月—2020年2月选取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组别,单号30例为控制组,双号30例为试验组.控制组应用针灸治疗+一般训练,基于此试验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及强化肩胛带训练.比较两组FMA、VAS等评分变化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性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性肩痛患者,均不伴肩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术;对照组(B组)应用传统疗法(按摩、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减轻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两方面均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松动术对不伴肩关节半脱位的偏瘫性肩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脑卒中后1—3个月[1],也可发生在后期,甚至几个月后,其发病率高达72%—84%[2],通常表现为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严重者可静息时自发痛,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均造成严重影响[3]。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在康复实践中已被证实安全有效,目前多应用于肌骨损伤和颈腰椎病患者康复[4],但针对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性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利俊  姜丹 《现代康复》2000,4(10):1536-1536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性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性肩痛患,均不伴肩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术;对照组(B组)应用传统疗法(按摩、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减轻和增加关节活动度两方面均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松动术对不伴肩关节半脱位的偏瘫性肩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后肩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以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观察组予以BTA联合利多卡因,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正偏瘫肩痛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尽管类固醇注射常被用于缓解疼痛,但不乏有人对其长期作用表示担忧,包括:组织退变及肌腱撕裂。我们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究透明质酸在卒中后偏瘫肩中的作用。此项随机、双盲研究的对象为康复中心住院的26名卒中后偏瘫肩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天一小时的作业治疗及物理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连续三周每周一次的超声引导下三角肌下囊药物注射治疗,实验组予以2.5ml透明质酸钠注射,对照组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治疗前后均进行肩关节  相似文献   

9.
上肢功能训练对偏瘫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资料与方法59例偏瘫并发肩痛病人,男41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8.9岁;脑出血16例,脑梗塞43例;右侧肩痛39例,左侧肩痛20例;疼痛出现时间1—2个月者17例,2—3个月者29例,3个月以上者13例;其中肩关节脱位、半脱位者8例,肩腕手综合征15例,误用动作造成肩痛32例。均经CT扫描证实。上肢功能采用Brunnstrom六级评价法[1]。疼痛的评分参照《中风病人功能障碍评价》,疼痛严重、影响睡眠为0分;疼痛较重、有时影响睡眠为1分;疼痛中等、不影响睡眠为2分;无疼痛为3分。ADL能力的评定运用Barthel指数法[2]。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疼痛消失,肩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影像特点,为偏瘫肩痛患者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随机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31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NA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肩痛组和非肩痛组,所有患者双侧肩关节均进行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内收内旋肌群肌张力等。结果: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肩痛组高于非肩痛组(81.3%vs 40.0%,P=0.018)。肩痛组患者肩胛下肌-喙突滑囊粘连(81.3%)、肩峰下撞击征(75.0%)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56.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肩痛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肩胛下肌-喙突滑囊粘连、肩峰下撞击征及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肩痛患者。超声影像可明确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有助于明确导致卒中后肩痛的可能原因,为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倩  孙新亭 《中国康复》2023,38(6):336-339
目的:观察视频镜像疗法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镜像组各20例,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每天增加30min镜像训练。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对2组患者进行数字分级量表(NRS)评估肩关节在主动和被动运动下的疼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运动部分评估日常生活独立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FMA-UE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治疗4后,镜像组的主、被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镜像组的FMA-UE及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镜像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药熏蒸治疗偏瘫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本科共收治脑卒中亚急性期及恢复期肢体偏瘫伴有患侧肩痛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1—92岁,平均67±3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12天。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6例,出血性梗死2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病,同时合并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全部患者均有肢体偏瘫,均伴有患侧肩痛。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治疗方法为自拟舒筋活血汤,熏蒸床使用南京康龙威科技公司的KLW—SZ型熏蒸治疗仪,熏蒸温度在40—55℃,熏蒸部位为…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康复治疗偏瘫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肩痛是偏瘫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在偏瘫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84%,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全面康复及生存质量,因此探寻有效治疗偏瘫后肩痛的疗法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间对15例偏瘫并肩痛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偏瘫病人经常患有肩部疾病,不仅引起严重疼痛,也会成为影响瘫痪上肢功能的重要因素。肩关节造影术,能有效地揭示某些肩部疾患的关节内变化,也可用来观察偏瘫肩的形态学变化,如关节腔内粘连,旋肌袖撕裂,吸收延迟,造影剂向关节外渗出。当然,这些关节造影改变也曾在许多并没有任何偏瘫症状的成人肩部观察到。因此,对偏瘫肩来说不能证明上述关节造影所见是由偏瘫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2月,我们对4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瘫后重度肩痛患者在进行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助力下主动活动等的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物理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66例偏瘫后重度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治疗,治疗组康复训练前进行电脑中频电疗;训练后对肩部进行对置超短波微热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功能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肩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偏瘫后重度肩痛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偏瘫后重度肩痛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61-2561
目的 探讨偏瘫后重度肩痛患在进行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助力下主动活动等的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物理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66例偏瘫后重度肩痛患,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均接受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治疗,治疗组康复训练前进行电脑中频电疗;训练后对肩部进行对置超短波微热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上肢功能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肩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 偏瘫后重度肩痛的患在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有利于患更好地接受康复训练,提高患的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方法 60例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方法 的基础上加入肩胛骨控制训练.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及肩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肩痛症状较训练前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肩胛控制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缓解肩痛有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诗韵  刘艳梅  白薇薇 《全科护理》2020,18(10):1197-1199
从中医基本护理以及中医特色护理如穴位按摩、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方面综述中医延续性护理在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对中医延续护理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问题。同时中医护理技术缺乏循证,需在将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探索出适应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的中医延续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2%—60%不等~([1—4])。它不仅发生在脑卒中的早期阶段,也可以持续至慢性阶段~([4])。其发病原因不是单一的,疼痛往往发生在运动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范围受限。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情绪;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功能恢复,造成抑郁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5—7])。因此,关于偏瘫肩痛的研究一直是康复的焦点,目前的治疗研究包括运动疗法、理疗、肉毒毒素注射、皮质类固醇注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