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19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10名和对照组9名.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分管患者具体到人,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得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专业技术操作得分、专业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区护理质量得分、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设立护理组长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病区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骨科中心两个病区的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学历、工龄均衡分配,共同拥有护士长1名,护士长助理1名。将病区一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制度,含护理人员10名(含护士长)。将病区二设为观察组,采用以护理组长制为中心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含护理人员10名(含助理,护理组长1名)。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满意度、护士自身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组长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效能、病区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韩海燕 《全科护理》2012,(4):357-358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住院病人的满意度情况。[方法]将286例住院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护士的入院介绍、生活照顾、工作态度、疾病宣教、出院健康指导、巡视病房及护士长的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明显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2013年1—6月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1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管床护士连续性管床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连续性管床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在护士长及护士提供"E:equity(公平)"服务的规范基础上,重点考核患者的"B:base(基础)"和护患的"S:satisfy(满意)"内容,达到护士的"T:talent(人才个性化管理)",取消以执业护士定独立管床资格;取消以高年资、高职称定组长资格。首先从学历、工龄、职称、能力、责任心、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全体护士进行带班护士(包括组长)和跟班护士资格划分,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划分从根本上解决了年资与能力冲突问题,修订为组长从带班护士中评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连续性管床创优模式相比,实施B-E-S-T链创优模式能够从提升护士职业成就感角度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实现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贺竹梅 《全科护理》2013,11(8):742-74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脑外伤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采用问卷调查法让病人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脑外伤病人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38位护理人员,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名,对照组18名。试验组20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患者的管理具体到人,在护理组长的带领下,该组护理人员一起协作患者完成治疗工作与护理任务;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 ̄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20位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的得分,还是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均明显比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的高,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值得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优质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阮宁 《全科护理》2020,18(12):1526-1528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对综合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某院各科室20名护理组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士临床护理质量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意识,达到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翠玲 《全科护理》2013,11(14):1317-1318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对照组630例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80例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即从改革护理模式、明确护士护理职责、培训学习3方面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再从识别病人需要、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方面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人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门诊护理绩效二次分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分诊、导诊护士41人、抽血室护士12人、治疗室护士6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采用SMART原则,进行绩效平均分配,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SMART原则进行二次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科研产出量、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得分、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门诊护理绩效分配通过实施SMART原则,门诊量增幅2.76%、治疗量增幅8.19%、抽血量增幅10.34%,均呈上升趋势;实施SMART原则绩效管理后专家预约率、护理质量得分、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门诊病人抽血等待时间缩短(P<0.01)。[结论]门诊护理组通过实施SMART原则进行绩效二次分配管理,充分调动了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及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0.
薛燕妮  刘娟  钟文心 《全科护理》2012,10(15):1409-1411
[目的]产科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和身心健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结合我院实际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病人的满意度、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妇幼信息化管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服务有效提高了对孕产妇的服务质量,改善了母婴结局,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更好地完成了妇幼信息化管理工作和妇幼保健。  相似文献   

11.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士排班实行以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发挥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实施层级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需求评估表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12月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服务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6月应用护理需求评估表对病人进行评估后,再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服务的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病人护理需求评估表为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正确指导,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薛志红  张红梅  朱瑞芳 《全科护理》2013,(26):2462-246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210例辅助生殖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实施常规护理的210例辅助生殖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妊娠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妊娠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辅助生殖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病人的妊娠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王卫红  尹月娥  朱天丽 《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在介入诊疗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由介入诊疗室护士清洗、包装可重复使用手术器械,观察组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集中统一回收、清洗、包装,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目测法、ATP检测法检测清洗质量,采用临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临床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目测、ATP检测法的合格率为98%、94%,对照组为86%、72%;观察组临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介入诊疗室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和临床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胡敏 《全科护理》2020,18(3):316-3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为对照组,随后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样本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前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项目,比较两组病人恢复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相关知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第8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护理人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每次考核较前一次提高明显(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落实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可有效提高病人疗效与护理人员知识技能,提升优质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彭复新 《当代护士》2014,(6):186-187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的28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6名,对照组12名。在实验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护理组长的带领组员开展各项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而对照组实施护士长一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将实验组护理人员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设置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医患满意度以及综合护理质量,应高度重视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叶惠坚  李瑜  吴玉玲  洪莉萍 《全科护理》2013,11(22):2086-208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老年科住院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安全意外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安全意外情况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燕  孙华宾 《全科护理》2011,(14):1285-1286
[目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活动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特诊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设立护理组长,实施成组护理,做到护士分层级、分组护理,护士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结果]病区管理质量达标率为99.2%,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7%,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9.1%,护理文书质量达标率为99.7%,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各项指标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结论]成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切实可行,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AS、SDS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