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经中医辨证后予以针刺加安慰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问卷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问卷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与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效果均显著,且疗效相当,但针刺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每晚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1~3 mg;对照组65例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2 mg,疗程均为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症疗效与艾司唑仑片相似,但不良反应低于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中风病相关西医药物及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1mg艾司唑仑片,1次/晚;试验组患者给予针对失眠的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若治疗期间在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前提下,上床30min后仍不能入睡可临时给予1mg艾司唑仑口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睡眠状态,比较2组患者在研究观察期间使用艾司唑仑剂量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比较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中2组患者日间功能比较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比较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的剂量比较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口服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分,明显改善患者日间功能,减少口服艾司唑仑片的剂量,提高总有效率,较常规西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研究组口服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治疗,观察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末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3.0%,对照组为8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与佐匹克隆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彭纯清 《山西临床医药》2009,(26):2059-2061
目的:观察甜梦胶囊联合艾司唑仑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艾司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w、2w、4w末及停药后第1w、4w、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w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组阿普唑仑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结论:甜梦胶囊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口服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B组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C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组治疗各时段均较B组、C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4周末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舒肝解郁胶囊及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旋佐匹克隆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联合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脱落病例不计入研究结果,观察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研究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8.09%、有效率93.62%,对照组为60.87%、91.3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53,P>0.05).研究组嗜睡、头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62、4.57,P<0.05).结论 右旋佐匹克隆组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与阿普唑仑相当,但安全性优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13.
张骐  赵丽  夏小红  刘江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60-2162
目的 研究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已用安坦、金刚烷胺、维生素E联合治疗的早期PD患者随机分为司来吉兰组和艾司唑仑组,前者在原用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添加司来吉兰片,5 mg/d ,后者添加艾司唑仑1 mg/d。疗程均为4周。9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同时在加药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PS Q I评分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司来吉兰组和艾司唑仑组治疗后的 PSQI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在PSQI中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三个因子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司来吉兰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艾司唑仑组为36.9%,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其中治疗后嗜睡和直立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司来吉兰组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 P <0.01)。结论 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安全、有效,并且在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以及改善PD患者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3%、有效率84.4%,对照组分别为71.1%和8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06、0.11,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研究组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焦虑;对照组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月经紊乱或泌乳、静坐不能、震颤;研究组体质量增加、月经紊乱或泌乳以及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与利培酮相当,但阿立哌唑对内分泌和代谢影响较小,几乎不引起体质量增加及月经紊乱或泌乳,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口服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末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佐匹克隆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佐匹克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两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62例存在睡眠障碍,对照组16名存在睡眠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38.28,P〈0.01);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睡眠障碍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者(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道家认知疗法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中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予以道家认知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状况,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定临床症状、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结果治疗6周末起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社会支持量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维度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消极应对维度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药物联合道家认知疗法能显著改善中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躯体症状,对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改善积极应对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口服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1周、2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6周末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9.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显著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瑞波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口服瑞波西汀治疗,对照组34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1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有效率为62.9%,显著高于对照组(23.5%,P〈0.01);治疗6周末治愈率为62.9%、有效率91.4%,与对照组(61.8%、9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周末起,研究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但瑞波西汀起效更快,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更高,耐受性良好,长期应用不影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塞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多塞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评定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评定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显效率90.0%,对照组为8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3%,对照组为40.00%,研究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嗜睡、口干、心悸、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减轻或缓解.结论 多塞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帕罗西汀,但经对症处理后可减轻或缓解,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