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治疗基底节区胶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方法治疗基底节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近期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自2004年1月以来我科应用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治疗20例基底节区星形胶质瘤患者。在我科行立体定向活检及放疗囊植入术,术后给予肿瘤间质内131I放疗并辅以颈动脉化疗(表鬼臼噻吩糖苷1mg/kg,盐酸尼莫司汀2mg/kg)。观察患者6个月内临床表现,复查增强MRI。结果1例显效,8例有效,5例微效,5例无变化,1例恶化,总有效率为45%。结论基底节区胶质细胞瘤手术致残率高,而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的近期疗效肯定,能控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胶质母细胞瘤即使采用手术切除,同时辅助替莫唑胺化疗及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仍然只有12~15个月[1]。胶质瘤母细胞瘤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性及高复发率[2]。有研究表明,胶质瘤干细胞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3],很可能是胶质母细胞瘤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和放化疗抵抗等是胶质瘤干细胞研究的热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胶质瘤干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和放化疗抵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而组织病理学上则狭义地指来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胶质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预后还很不乐观。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可达6-10年,但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30-36个月和12-15个月。美国最新资料显示,在所有胶质细胞瘤中占半数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年生存率约为30%,五年生存率不足5%。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膜细胞瘤等.长期以来,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一直是脑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因肿瘤本身往往有恶性趋向并常涉及大脑重要功能区或深部位置,手术往往难以做到彻底切除且肿瘤术后易复发,故术后行化学药物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脑胶质瘤的化学治疗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新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它对于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性及疗效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重视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2%.其中3/4以上为高级别胶质瘤。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可以达到6~10年的平均生存时间,但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还分别只有30~36个月和12~15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单克隆抗体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或拓扑替康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4例复发或残留恶性胶质瘤患者,3例行贝伐单克隆抗体(10mg/kg)联合替莫唑胺[50mg/(m2·d)]治疗(分别治疗14、15和6个周期);1例给予贝伐单克隆抗体(10mg/kg)联合拓扑替康[1.20mg/(m2·d)]治疗3个周期。结果3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例完全缓解,1例肿瘤进展但疗效尚满意;1例残留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部分缓解。化疗期间,4例患者均出现Ⅰ度骨髓抑制现象,1例血清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2例发生轻度鼻出血。结论贝伐单克隆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或拓扑替康治疗复发或残留恶性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是脑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约占40%,其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其恶性程度高,肿瘤生长快,患者预后差,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传统的放化疗治疗,疗效难以令人满意[1].大家都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个难题.近年来借助RNA干扰(RNAi)技术,胶质瘤基因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通过siRNA干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有效诱导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星形胶质瘤的生长,而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则无诱导凋亡的作用[2];另有研究表明在人胶质瘤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06a通过调节E2F1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4];mir-34a可以通过调节MAGE-A增加髓母细胞瘤的化疗敏感性[3].但是如何将药物安全有效的运至靶细胞,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本文主要讨论目前RNA干扰技术应用于胶质瘤的临床治疗中,给药过程所存在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并鉴定胶质瘤干细胞.方法 取25例(23例原发胶质瘤,2例复发胶质瘤)新鲜人脑胶质细胞瘤标本,分离脑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达尔伯克(氏)必需基本培养基/F-12(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形成干细胞球,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CD133、Nestin的表达情况,干细胞球诱导分化后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 被检测的23例原发胶质瘤标本中,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形成神经球的时间缩短,数量增多.2例复发胶质瘤组织分离得到的细胞形成的神经球较原发胶质瘤快而多.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球CD133、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神经球细胞经诱导分化后β-TubulinⅢ、GFAP表达阳性.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不同级别胶质瘤中BTSC数量及增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 ,其中恶性胶质瘤约占70% [1],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无法彻底切除.尽管术后辅以联合放、化疗,但预后仍不理想,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 年左右,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为3 年左右[1-2],且容易复发,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尽管目前手术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患者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为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标准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1]。而对于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患者,目前尚无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2]。此外,恶性胶质瘤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由肿瘤导致的脑水肿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作为减轻胶质瘤患者脑水肿的重要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存在许多副作用,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与复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情况。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结果:Ⅲ级及其以上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Ⅱ级及以下胶质瘤(1/17,5.9%)(P<0.05);2年内复发的胶质瘤总的阳性率(8/11,72.7%)明显高于原发胶质瘤的阳性率(8/29,27.6%)(X2=5.02,P<0.05),原发、复发胶质瘤的差别主要分布在Ⅰ-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结论:端粒酶可能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瘤复发及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entral nerous system tumors) 一、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从高度恶性胶质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到良性脑膜瘤、神经瘤及垂体腺瘤,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根据来自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的最新报告,每年新诊断的原发脑恶性肿瘤的人数为7.30/10万人。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2005年报告新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患者为21690例,死亡12760例。胶质瘤占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42%,占恶性肿瘤的77%。胶质瘤起源于不同的组织类型,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混合型少突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不同的恶性程度,而且均具有向高度恶性转化的趋势,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 mamultiforme,GBM)为成人中最常见的并具有浸润性的原发脑肿瘤。  相似文献   

13.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2007年WHO最新分级将少突胶质细胞瘤分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和多形性恶性胶质瘤(Ⅳ级)。在由胶质细胞分化的肿瘤中,其发生率排在第三位,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2%,胶质细胞瘤的5%~20%。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其中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约有55%的病例出现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了10例恶性胶质瘤原发进展性或复发性病例接受T细胞免疫疗法的经验。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及临床意义评估。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病理诊断的Ⅲ~Ⅳ级恶性星型细胞瘤,最初确诊后均进行过放疗,4例曾行化疗。免疫治疗前,8例证实为肿瘤复发,2例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放疗后有明显肿瘤残余或复发的影像学表现。接受T细胞免疫疗法前4周未行化疗、放疗及其他免疫疗法。从手术中获取肿瘤标本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多为10~14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结果分别采用组织病理学,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等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同时参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对3例手术切除胶质瘤患者进行整合诊断。结果显示,例1为胶质瘤切除术后31年复发伴瘤卒中,整合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1p/19q共缺失,总生存期逾32年,目前仍生存;例2于6个月内行两次胶质瘤切除术,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总生存期仅6个月;例3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2个月后MRI提示肿瘤复发迹象,以多靶点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治疗,2个月后MRI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病情逐渐缓解。结论分子病理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整合诊断、预测预后、筛选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6.
胶质瘤治疗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已达到6-10年,但高级别的胶质瘤特别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只有30-36个月和12-15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29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外科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每例患者每日口服他莫昔芬40~60mg,分1~2次服用,连服6个月。并给予化疗,化疗方案为替尼泊甙,3周为1周期。传统治疗的21例恶性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3例,手术及放射治疗后仅口服洛莫司汀,6~8周为1周期。两组化疗均给予2~4周期。结果29例联合应用三苯氧胺治疗及传统治疗的21例患者,治疗后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2个月、23.1个月(P<0.01),肿瘤进展期分别为21.3个月、16.5个月(P<0.05);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29.6个月(P<0.0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8.6个月、12.3个月(P<0.005);肿瘤进展期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26.8个月、22.9个月(P>0.0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4.3个月、8.7个月(P<0.05)。结论三苯氧胺联合化疗较传统治疗方法有一定优势,无明显毒副作用,为恶性胶质瘤化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的非病理级别因素。方法31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手术完全切除者17例,非完全切除者14例。依纳入时间分为前期组(10例)和后期组(21例),前期组施行替莫唑胺常规剂量[150~200mg/(m2·d)]化疗方案;后期组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检测结果分别采用替莫唑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50mg/(m2·d)]化疗方案。结果31例患者随访6~27个月,17例肿瘤完全切除者均存活,其手术后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效果与MGMT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14例非完全切除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为42.86%(6/14,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为57.14%(8/14,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另有5例肿瘤进展,1例肿瘤假性进展。肿瘤进展和假性进展者MGMT表达均呈阳性,MRS分析提示肿瘤进展者手术部位存在高水肿区和高乳酸代谢区。结论脑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在非完全切除患者中,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者以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为主;而近期肿瘤进展者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主。于替莫唑胺化疗之前对非完全切除者进行MGMT检测和手术部位局部水肿程度及乳酸水平评估,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参照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以下简称新版肿瘤分类),报告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诊断并进行分型分类。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60例胶质瘤患者,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检测,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分子诊断,参照新版肿瘤分类进行分型分类。结果共60例胶质瘤根据新版肿瘤分类分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1.67%);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1.67%);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15例,25%);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伴1p/19q共缺失型(11例,18.33%);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1例,1.67%);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21例,35%);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变异型(3例,5%);胶质瘤,NEC(7例,11.67%)。7例胶质瘤,NEC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别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和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分子诊断,仅1例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胶质瘤综合治疗及其基础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 ,包括多种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 ,国内报告约占颅内肿瘤的3 5 2 6%~ 60 96% (平均 44 69% ) [1] 。其分类尚缺乏统一意见 ,近来文献上常依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二种。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 0 %~ 1 5 % ,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及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纤维型及原浆型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等 ;生存时间约为 5~1 0年 ,5 %~5 0 %可达 1 0年以上 ,3 0 %病例有恶性升级的经历[2 ] 。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 ,包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