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早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CHD患者分为黄芪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1,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另选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黄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黄芪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CHD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而且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白爱国 《中原医刊》2011,(19):43-44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量、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含量变化,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IL-8及TNF—α含量水平对脑出血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脑出血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大量、中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大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中量组(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越高,NDS越高。结论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95-96,9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血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人院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24h内、72h、10d时血浆IL-6、TNF-α含量,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脑出血发生后24h内、72h、10d等不同时期血浆IL-6、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24h内、72h比较,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0d患者的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②30mL以上组较10mL以上组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50mL以上组(P〈0.05);10mL以上组明显低于50mL以上组(P〈0.01);③IL-6、TNF-α含量越高NDS平均评分越高.提示脑出血患者IL-6、TNF-α含量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DS与TNF-α、IL-6呈正相关(13为1.247、1.180,均P〈0.05)。结论脑m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出血量与其后的生活质量有关。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控制感染、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姜成  郑良荣  张丹  董行东  刘立志  陈加才 《浙江医学》2011,33(10):1433-1435,145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9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含量,观察其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数量血管病变及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同数量(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以及不同血管狭窄程度(〈80%、80%~90%、〉90%)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IL-1、IL-8及IL-12在冠心病息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NF-α、IL-6及MMP-9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AP患者中,重症SAP32例,轻症MAP21例,分别检测其血清TNF-α、IL-6及MMP-9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2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及MMP-9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3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TNF-α、IL-6及MMP-9可能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联合检测3个指标对于AP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临床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8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VMC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8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VMC患者急性期血清CK-MB与TNF-α、IL-6、IL-8均呈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VMC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检测对VMC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20.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85±50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9±71)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2±115)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TNF—α水平(207.34±31.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48±32.17)mg/ml,(P〈0.01)],哮喘缓解期TNF-α水平(201.65±33.08)ng/ml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2、IL-8和TNF—α7水平变化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IL-4、IL-18、TNF-α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检测39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3 h,3~9 h,〉9~12 h,〉12~24 h,〉24~72 h)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比较,〉12~24 h含量较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IL-4、IL-18、TNF-α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白介素-IO(IL-10)、肿瘤坏死因子-ot(TNF—d)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例PV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L-1、IL-10、TNF-α水平。结果:PV患者活动期血清IL-1、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血清IL-10较对照组降低(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IL-10及TNF-α在PV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TNF-α、IL-6和IL-8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发现SH并发SBP组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腹水非感染组(均为P<0.0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T-ch)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P>0.05),经治疗无效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均为P<0.05)。结果表明TNF-α、IL-6和IL-8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和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变化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收集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痰液中IL-1-β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呈显著正相关(r=0.593,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45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45、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d、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繇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TNF—α、IL-1β、IL-6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TNF—α、IL-1β、IL-6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A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对照组40例及轻症胰腺炎(MAP)组39例、重症胰腺炎(SAP)组23例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sAP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在人院第1、3、7天均高于MAP组及对照组(P〈0.01),MAP组在治疗后TNF-α、IL-1β、IL-6即下降,第7天下降至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在治疗后第3天TNF-α、IL-1β、IL-6仍高于人院第1天(P〈0.01),第7天TNF-α、IL-1β、IL-6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至入院后第14天,血清中TNF—a、IL一1p、IL一6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AP、判断AP发展趋势及防止多器官衰竭的指标,控制炎性介质对降低SAP的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Grave's病未治疗组、临床缓解组各加例,健康体检者39例,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限理和IFN-γ的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Grave's病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降低均不明显(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6发生变化,这些因子可能共同参与Grave's病的发病过程,但是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反映Grave's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6min步行试验,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34例CHF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6min步行试验(6-MWT),于运动前后采取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量血清IL-10和TNF-α的浓度。结果CHF组基础状态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L-10水平和6min步行距离(6-MWTO)均低于对照组,但IL-10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运动后即刻TNF-α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CHF组,INF-α水平运动后即刻呈明显升高(P〈0.01),而IL-10水平运动后即刻并无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结论CHF患者较正常人运动耐量下降,一次6min步行运动使CHF患者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增加,抗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增加,从而加重了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紊乱。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光余  黄晓辉  吴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12-1013,10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2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IL-6、TNF-α及CRP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P〈0.01或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IL-6、TNF-α及CRP的水平较2型DM组也有升高(P〈0.01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CRP、IL-6、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18、IL-6和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活动期RA患者、40例稳定期RA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中的JL—17、IL-18、IL-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IL-18、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和IL-18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IL-17、IL-18、1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有遗传史的原发性高血压(EH)子代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有EH遗传史的患者及其子代和正常人群及其子代血清IL-6、TNF-α水平,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①高血压患者比正常人群血清IL-6、TNF-α明显升高(P〈0.01),②有高血压遗传史的子代和正常人群的子代相比,前者血清IL-6、TNF-α高于后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IL-6、TNF-α升高,而在他们血压正常的子代中也增高,提示:高血压可引起机体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从而参与和促进了高血压的发展,这种高的IL-6、TNF-α水平可能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4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组32例,轻症AP(MAP)组42例。分别对其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且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TNF-α、IL一6,对比53例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的CHF患者同53例常规治疗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经4周治疗后,替米沙坦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浆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临床有效率好于常规治疗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比常规治疗更能改善心功能,降低TNF-α、IL-6的水平,可使心脏损伤进程延缓,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