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智敏 《山东医药》2011,51(21):91-9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LVM 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组的LVM I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方面较厄贝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片联合用药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ISH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厄贝沙坦(150mg/d),治疗组32例用厄贝沙坦(150mg/d)加阿托伐他汀(10mg/d),观察12周,每2周随访血压1次并记录。结果: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PP从治疗前(74.67±7.77)mmHg降至(67.37±5.53)mmHg;治疗组PP从治疗前(75.06±6.96)mmHg降至(59.75±5.92)mmHg。治疗后两组PP的差异有显著性(t=5.25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山东医药》2010,50(15):99-10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口服缬沙坦,80mg/d,10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伐他汀20mg/d,1次/d。规范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ER、ACR、CRP、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UAER、ACR、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UAER、A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DN较单独应用缬沙坦临床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50 mg/kg·d)、瑞舒伐他汀治疗组(5 mg/kg·d)、厄贝沙坦(0.5 mg/kg·d)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 mg/kg·d),每组10只。手术使用套管制作股动脉损伤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留取小鼠股动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及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内膜面积,RT-PCR法检测MCP-1、CCR2及PPARγm RNA表达水平。各组小鼠检测实验前后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结果假手术组(0μm2)未见血管内膜增生。新生内膜面积手术组(6497±5.7)μm2、厄贝沙坦治疗组(5979±1.4)μm2、瑞舒伐他汀治疗组(6005±5.8)μm2、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269±2.8)μm2,均有新生内膜形成,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手术组比较,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新生内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内膜增生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CP-1 m 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PARγm 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CP-1 m RNA相对表达量与PPARγ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607,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增加PPARγ表达,降低MCP-1表达,延缓损伤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尿蛋白排泄率(UAER)、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肌酐(Scr)指标为:(5.0±1.9)mmol/L、(3.4±1.1)mmol/L、(65±22)mg/24 h、(2.7±1.0)mmol/L和(66±10)umol/L,而对照组治疗后为:(5.1±1.8)mmol/L、(6.1±1.3)mmol/L、(126±20)mg/24h、(3.5±1.5)mmol/L和(67±9)umol/L,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路玉桥  汤雪璐 《山东医药》2011,51(47):89-9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4例EH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于房颤复律后24 h内开始服用胺碘酮600~200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服厄贝沙坦(安博维)150 mg/d、非洛地平(波依定)5 mg/d,疗程均为5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房颤复发情况,测定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控制良好,LADD显著缩小、LVEF显著增大,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辅助治疗EH并阵发性房颤降压效果确切、可减少房颤复发、改善左心房功能,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08-01-2013-03-01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90例,按患者入院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Wd)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确切,且十分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入选84例双腔起搏术后1个月仍有阵发性Af的S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对照组不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随诊1年,观察左房内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Af发作次数(次/d)及Af负荷(h/d)等。结果起搏器置入术后1年,治疗组左房内径、hsCRP、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1±0.22)cmvs.(4.48±0.46)cm],[(3.42±1.63)mg/Lvs.(5.23±2.11)mg/L],[(3.15±2.83)次/dvs.(6.46±4.28)次/d],[(0.46±0.28)h/dvs.(0.69±0.32)h/d](P均〈0.05);同时显著低于同组厄贝沙坦用药前水平(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减轻SSS双腔起搏后心房重构、降低hsCRP水平,减少阵发性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厄贝沙坦组)33例,服用厄贝沙坦(150~300) mg/d;对照组(卡托普利组)32例,服用卡托普利(12.5~37.5) mg/d.1个疗程为8周.结果两组药物使用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厄贝沙坦疗效高于卡托普利组,副反应少.结论厄贝沙坦能安全、平稳、有效地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厄贝沙坦对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分健康者(对照组)、糖尿病者(DM组)、DN厄贝沙坦治疗者(A组)、DN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者(B组)及DN联合治疗者(C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EAR),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厄贝沙坦对氧化应激指标及UEAR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M组、DN组血清MDA、AOPP及UAER均明显升高,SOD均明显降低(P均〈0.05),以DN组变化明显;治疗后DN组血清MDA、AOPP及UEAR均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均〈0.05),以DN组变化明显。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厄贝沙坦均可显著降低Ⅲ期DN患者的血清MDA、AOPP和UEAR,提高SOD,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选取经PCI治疗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伐他汀组(n=20)和阿伐他汀+辅酶Q10组(联合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伐他汀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联合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辅酶Q10(10mg,tid)。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的hs-CRP、PAPP-A水平。结果①所有组别术后24h和术后30d的hs-CRP、PAP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30d低于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和阿伐他汀组术后24h和术后30d的hs-CRP和PAPP-A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阿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4h和30d的hs-CRP和PAPP-A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与辅酶Q10具有协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106例成功完成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前72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d,1次/d,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脂、肌酸磷酸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术后6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事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血CRP、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认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氟伐他汀治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刘裕忠  夏子荣  张嶂 《山东医药》2011,51(28):99-10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营养素-1(C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5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92例),A组在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T-1及hsCRP的浓度。并选择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清CT-1及hsCRP水平,A、B组治疗前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28 d后,A、B组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CT-1及hsCRP水平,并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茂林  卫训  罗素红 《内科》2012,7(1):5-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和调脂药物阿托代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厄贝沙坦或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6个月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压(24hpp)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和调脂药物阿托代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患者24 h平均压及血尿酸,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5.
张树锋  段小嬿  关浩增  陈英 《内科》2013,8(1):4-6,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三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8周。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三组患者TC、LDL-C、hs-CRP、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A组和B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TC、LDL-C、hs-CRP、IL-6、TNF-α显著降低治疗A组TC、LDL-C、hs-CRP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B组的LC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1);治疗B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比治疗A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炎症反应,明显提高血管内皮舒张功能,20 mg/d剂量比10 mg/d剂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内径(LVWD)以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LVMI、IVST、Lewd、LVPW的指标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LVMI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应用非洛地平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对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6)和氟伐他汀组(n=61),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0 mg,1次/d),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氟伐他汀(40 mg,1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s-CRP和内皮功能等的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hs-CRP[对照组:(2.9±1.5)mg/Lvs.(2.4±0.7)mg/L,P0.05;氟伐他汀组:(2.9±1.5)mg/Lvs.(1.3±0.4)mg/L,P0.0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照组:(114±47)μg/Lvs.(98±28)μg/L,P0.05;氟伐他汀组:(118±46)μg/Lvs.(78±24)μg/ml,P0.0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对照组:(2 265±99)μg/Lvs.(190±56)μg/L,P0.05;氟伐他汀组:(230±97)μg/Lvs.(158±36)μg/L,P0.0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hs-CRP及SICAM-1、SVCAM-1有更明显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应用非洛地平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能明显减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耐量减低患者hs-CRP的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卢立军 《山东医药》2011,51(41):48-4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共4周。另选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和MMP-9,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和MMP-9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以阿托伐他汀组为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讨APN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将住院确诊为ACS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两组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APN的变化。同时设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结果干预前ACS组APN水平为4.45mg/L±2.12m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64mg/L±3.84mg/L(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组、B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清APN升高(P〈0.01);B组与A组比较,TC及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1)。结论ACS病人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低APN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且与ACS中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升高APN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