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鸠菊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中发现了9种入血成分,其中5种为原型成分,其余4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9种入血成分可能是驱虫斑鸠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驱虫斑鸠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佳  尚靖  廖莎  平锋锋 《中南药学》2011,9(8):561-563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提取物、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灌服驱虫斑鸠菊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经多次重复试验后,确定血清的处理方法为每100μL大鼠血清加入1 mL乙腈沉淀蛋白。驱虫斑鸠菊提取物给药组大鼠血清的HPLC图谱与不给药组空白血清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12个移行成分,其中有6个成分含量较高,且与提取物HPLC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可能为原形成分,4种成分可能为代谢物。结论本研究确定了驱虫斑鸠菊的血中移行成分,为阐明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药效物质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考察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优选出的驱虫斑鸠菊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驱虫斑鸠菊水提物中各组分达到较佳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建立驱虫斑鸠菊药材HPLC-FPs的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江南卷柏中的双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法对江南卷柏75%醇提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图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江南卷柏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穗花杉双黄酮( ametoflavone,1),罗巴斯塔双黄酮-4 ’-甲醚(4’-O-methylrobustaflavone,2),穗花杉双黄酮-4 ’甲醚(4'-O-methylametoflavone,3),穗花杉双黄酮-7-甲醚(7-O-methylametoflavone,4),7,4'-二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7,4 ’-di- O-methylametoflavone,5).结论 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江南卷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维药驱虫斑鸠菊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是维吾尔族常用药材,主产于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等地。由于其对于白癜风等皮肤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驱虫斑鸠菊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及其二聚体、黄酮、甾体等类成分。由于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化学成分,倍半萜类成分主要为榄香烷型,该类型倍半萜在菊科其他属中较为少见;并且大多数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在8位上连接有较为少见的2-(羟甲基)丙烯酰基。驱虫斑鸠菊的质量控制及药理活性也有报道。本文对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活性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以期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牡荆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牡荆属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MCI、凝胶柱层析、制备液相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对牡荆子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鉴定22个化合物,从牡荆子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鉴定17个化合物。其中,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4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6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酚酸类化合物。结论 4β-羟基泡桐素、和厚朴酚与无羁萜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7,2",5"-四羟基黄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驱虫斑鸠菊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驱虫斑鸠菊药材中的黄酮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建立驱虫斑鸠菊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不同年份生产驱虫斑鸠菊药材的测定,其总黄酮平均含量为89.0mg·g-1。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利用AB-8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C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了广东紫珠的抗炎活性部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1H NMR、13C NMR、HMBC、ESI-MS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碳苷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Ⅰ)、5,7,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Ⅱ)、5,7,3’,4v-四羟基-8-甲氧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Ⅲ)、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Ⅳ)及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Ⅴ)。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考察了5个化合物的抗环氧合酶-2活性,结果化合物Ⅰ、Ⅱ、Ⅲ均显示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澄清剂在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鲁海  孙力  刘文丽  尚靖  徐建国 《中国药房》2002,13(10):585-586
目的 :探讨澄清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驱虫斑鸠菊黄酮总量的方法来考察澄清剂等因素对提取过程的影响。结果 :不同比例浓缩体积对提取液中黄酮总量有极显著性影响 (P<0 01) ,而澄清剂和预处理剂对黄酮总量影响较小 ,但对提取液澄明度改善明显。结论 :ZTC -Ⅳ型澄清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提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云南血竭中的酚性成分(1)(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以剑叶龙血树 (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 .Chen)的树脂为原料的血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SephadexLH -2 0 ,MCIgelCHP 2 0P及硅胶等材料进行柱层析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IR ,UV ,FAB --MS ,1 3C-NMR ,1H -NMR和HMB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云南产血竭中分离到 1 1个酚性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二对羟基苯基甲烷 ( 1 ) ,3,4 -二羟基烯丙基苯 ( 2 ) ,3,4 -二羟基烯丙基苯 3-O -β-D -葡萄吡喃糖苷 ( 3) ,3,5,4’ -三羟基二苯乙烯 ( 4) ,7,4’ -二羟基 -3’ -甲氧基黄烷 ( 5) ,7,4’ -二羟基二氢黄酮 ( 6) ,7-羟基 -3-(对 -羟基苯基 ) -色原烷( 7) ,刺五加甙B( 8) ,对羟基苯甲酸 ( 9) ,对羟基苯酚 ( 1 0 )和原儿茶醛 ( 1 1 )。结论 :化合物 1 -1 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马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马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靛玉红(1)、色胺酮(2)、1H-吲哚-3-羧酸(3)、4(3H)-喹唑酮(4)、2-氨基苯甲酸(5);两个黄酮类化合物: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7);两个单萜类成分:(-)-loliolide (8)、(+)-isololiolide (9)。结论 化合物5、7、8、9为首次从马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在马蓝属中分离得到的单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14.
胡柚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胡柚皮中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的方法从胡柚皮中分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五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Ⅰ),5,6,7,8,4'-五甲氧基黄酮(Ⅱ),5,6,7,8,3',4'-六甲氧基黄酮(Ⅲ),5,6,7,3',4'-五甲氧基黄酮(Ⅳ),5-羟基-3,6,7,8,3',4'-六甲氧基黄酮(Ⅴ),结论: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五个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刺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中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并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4',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素、大风子素和B-谷甾醇.结论 所分离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分得并鉴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川射干黄酮胶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射干黄酮胶囊中分离、鉴定了出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射干苷、射干苷元、野鸢尾苷、二甲基射干苷元、染料木素、软脂酸、十四酸、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胡萝卜苷、β-谷甾醇、白藜芦醇。结论:所有分离出的化合物为川射干黄酮胶囊的药理作用阐明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 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陈金凤  屠鹏飞  姜勇 《中国药学》2014,23(7):490-495
以HPLC指纹图谱为导向,应用中压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两种方法,对红花提取物中主要化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共分离得到了12个化学成分,包括9个黄酮醇类(1–9)和3个查尔酮类(10–12)。经波谱解析并与文献数据相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1),山柰酚3-氧葡萄糖苷(2),芦丁(3),槲皮素3-氧葡萄糖苷(4),6-羟基山柰酚3,6,7-三氧葡萄糖苷(5),6-羟基山柰酚3-氧葡萄糖苷(6),6-羟基山柰酚6,7-二氧葡萄糖苷(7),6-羟基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8),6-羟基山柰酚3,6-二氧葡萄糖苷7-氧葡萄糖醛酸苷(9),异红花黄色素C(10),红花黄色素C(11),羟基红花黄色素A(12)。结果表明,加压制备色谱结合指纹图谱导向分离是制备靶标化合物一种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药用滨海植物厚藤(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从厚藤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了这8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它们分别是十九烷酸(Ⅰ)、阿魏酸(Ⅱ)、咖啡酸(Ⅲ)、尼泊金甲酯(Ⅳ)、5,7-二羟基-4’-甲氧黄酮(Ⅴ)、5,7-二羟基-4’-甲氧黄酮醇(Ⅵ)、4’-羟基-3,5,7-三甲氧黄酮(Ⅶ)和7,3’,4’-三羟基-5-甲氧黄酮醇(Ⅷ)。结论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尼泊金甲酯、5,7-二羟基-4’-甲氧黄酮、5,7-二羟基-4’-甲氧黄酮醇、4’-羟基-3,5,7-三甲氧黄酮和7,3’,4’-三羟基-5-甲氧黄酮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朱晓红 《中国药房》2015,(10):1332-1335
目的:研究三黄汤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建立三黄汤及各单味药(茵陈、黄芩、黄柏、甘草、炙大黄)、缺味药水提物与大鼠ig给药后血清成分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色谱图;分析三黄汤及各单味药、缺味药水提物给药不同时间后的入血成分、相对含量、来源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建立的三黄汤体外指纹图谱标记出44个主要成分;大鼠ig给予三黄汤后血清指纹图谱标记出32个主要入血成分,分别为源于茵陈的包括绿原酸在内的4个原型成分及1个绿原酸代谢产物,源于黄芩的包括黄芩苷在内的16个原型成分及2个代谢产物,源于黄柏的盐酸小檗碱,源于甘草的4个原型成分,源于大黄的大黄酸,以及未知来源的3个代谢产物。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绿原酸和黄芩苷等原型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其代谢产物逐渐增加。结论:血中移行成分主要来源于茵陈和黄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