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与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在评估胃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病人55例。术前均通过双源CT行灌注扫描,获得BV、BF、TTP、TTS、Patlak P、PBV等灌注图及其具体参数数值。获取术后手术标本,制作石蜡切片,采用CD34、VEGF单克隆抗体对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MVD计数、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的双源CT灌注参数PBV、Patlak P、BF、BV值与MVD计数、VEGF表达评分值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参数BV、BF、 Patlak P、PBV可用来评估胃癌肿瘤血管生成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在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作用和价值。材料和方法:用双源CT对胃癌患者行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值,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分成若干组,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BF值、BV值远隔转移组和近期远隔转移组大于无远隔转移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6.555、5.972)。BV值肌层浸润组和浆膜浸润组小于浆膜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5.460)。Patlak P肌层浸润组小于浆膜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BV值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BV、BF、Patlak P、PBV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BV、BF、Patlak P与远隔转移程度呈正相关,Patlak P与淋巴转移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能够科学的评估胃癌的生物学行为。BF值、BV值能够对是否发生远隔转移和术后近期远隔转移进行评估。BV值、Patlak P值能够对癌组织胃壁浸润深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功能性影像诊断发展很快。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闪烁显像可观察局部肺灌注情况,但是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局限[1];肺脏MRI灌注扫描是研究肺部疾病最具潜力的方法,但质子密度低、空间分辨率低、检查时间长等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CT灌注值与AP CT严重度指数(CTSI)和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79例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胰腺正常组(对照组)16例,AP组63例。使用ADW 4.2工作站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测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AP各灌注值与对照组的差别以及与AP的CTSI和临床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AP和对照组各灌注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和BV与AP的CTSI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865,r=-0.703;r=-0.817,r=-0.703;P<0.01),MTT和PS与CTSI和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185,r=0.094;r=-0.192,r=0.141;P>0.05)。结论:AP的BF和B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BF和BV与AP的CTSI和APACHEⅡ评分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定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检查对术前DNA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胃癌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寻找诊断dMMR/MSI胃癌的独立预测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dMMR/MSI胃癌(44例)及错配修复(完整型)/微卫星稳定(pMMR/MSS)胃癌(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检查。收集记录每位患者肿瘤影像学信息(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厚度、最大径线、平扫及各增强时相CT平均值、有无溃疡和坏死、有无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4个CT特征是dMMR/MSI胃癌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瘤灶低动脉期增强斜率(OR:0.010;95%CI:0.002~0.066;P<0.001)、小瘤灶最大厚度(OR:0.111;95%CI:0.021~0.584;P=0.009)、无浆膜侵犯(OR:0.080;95%CI:0.015~0.431;P=0.003)、无瘤灶溃疡(OR:0.098;95%CI:0.016~0.597;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胰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对21例胰腺癌患者和11例健康志愿者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灌注参数BF和BV,并对21例胰腺癌及胰腺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染色,显微镜下计数VEGF表达阳性细胞和MVD。结果:胰腺癌组的灌注参数BF、BV低于正常胰腺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癌组织的MVD、VEGF表达均高于胰腺正常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无法真实反映胰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智能CT(intelligent CT,iCT)灌注成像技术显示高压电损伤肢体血管及肌肉微循环变化的能力及优势。方法:采用Phillips公司256层iCT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肢体及相应躯干同时灌注检查,所得图像传入Phillips公司专属EBW工作站,用Functional CT-general模式行灌注图像处理,计算灌注参数和重建相应的灌注参数图;并用MPR、CPR、VR、MIP及AVA软件进行血管的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均得到清晰血管CTA图像,CTA示血管狭窄、中断、闭塞7例,血管未见明显异常14例;肌肉损伤21例。结论:256层iCT高压电损伤肢体灌注成像,检查安全、方便,图像处理简单省时、图像质量清晰,能同时获得肢体血管形态信息及肌肉微循环信息,为临床治疗方式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后,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癌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SCT在胃癌检出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52例,于术前1周内行MSCT检查.胃癌患者空腹于扫描前10~15 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 mg、口服温开水800~1 000 mL后行MSCT扫描,根据病理提供的病变部位调整扫描体位.利用轴位和重建图像观察癌肿在胃壁内外浸润改变(T分期)、周围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N分期)、周围脏器侵犯转移(M分期).结果: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152例,病灶检出率为94%,T分期准确率为74.5%,N分期准确率为63.7%,M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低张水充盈法MSCT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是有效判断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放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宫颈癌10例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以及峰值CT值。结果:宫颈癌放化疗后1个月内的BF、BV明显高于治疗前,测得高峰时的CT值也略高于治疗前;两者相比,BF、BV的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CT峰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放化疗后6个月至1年的BF、BV明显低于治疗前,测得高峰时的CT值也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BF、BV、CT峰值的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MS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MSCT表现,其中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肿瘤10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男5例,女16例,年龄14—78岁,平均52岁。使用4层和16层螺旋CT,平扫21例,同时增强20例。结果:①浆液性囊腺瘤多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均匀,无壁结节。②黏液性囊腺肿瘤表现为多房或单房、边界清楚、无壁结节或壁结节小;而黏液性囊腺癌浸润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壁结节较大。③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为多房或葡萄串样囊性肿块,与扩张的胰管相通。④实性假乳头状瘤边界清,可有较厚包膜,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构成比例不一,实性部分逐步强化。结论:MSCT可以展示胰腺囊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 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 g)-1·min-1、(25.324±5.012)ml/100 g、(18.314±22.227)ml·(100 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 g)-1·min-1、(10.369±5.439)ml/100 g、(42.612±17.040)ml·(100 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 g)-1·min-1、(18.221±7.600)ml/100 g、(41.342±21.581)ml·(100 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OCU)、多层螺旋CT(MSCT)及两者联合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60例经胃镜活检和术后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均行OCU、MSCT检查,将TNM分期情况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分期总准确率OCU为80.00%(48/60)、MSCT为71.67%(43/60)、两者联合为88.33%(53/60),3者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胃癌的T1、T2分期OCU(62.5%、77.8%)较MSCT(37.5%、55.6%)准确率高。N分期总准确率OCU为61.67%(37/60)、MSCT为73.33%(44/60)、两者联合为85.00%(51/60),3者对胃癌N分期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3分期准确率OCU为35.00%(7/20)、MSCT为75.00%(15/20),两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分期单用两种检查及联合检查无显著差异。结论:OCU与MSCT联合诊断,可提高胃癌术前TNM分期,对拟定手术方式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由于肝细胞癌发病率高且预后差.因此在肝脏肿瘤病变中良恶性的鉴别尤为重要。过去将血管造影作为反映肝细胞癌血供特点的“金标准”,对其表现进行诊断、血供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动脉内栓塞疗效的评估等。随着CT技术的发展及后处理功能的完善,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肿瘤血供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到目前为止,CT是诊断胰腺疾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主要依靠胰腺形态的改变和病灶与胰腺之间的密度差异,对肿瘤血供的观察仍有局限性,不能全  相似文献   

15.
骆忠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43-774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MSCT)、三维重建(3D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MSCT、3DCT表现,利用原始的横断面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评价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临床分期等,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评价MSCT和3D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满意度。结果 MSCT和3DCT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对胃部病灶发现率为100%,对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100%,对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5.2%。结论 MSCT、3DCT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可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周浸润的诊断十分可靠,能够较好地进行术前分期,为胃癌的术前准确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胰腺与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扫描,其中胰腺癌29例,正常胰腺31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MSCT ADW 4.1工作站,使用Perfusion-3软件包分析.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正常组BF、BV、MTT及PS分别为:(176.54±76.18) ml/(100 mg*min)、(14.62±3.60) ml/100 mg、(7.02±3.09) s、(15.70±9.92) ml/(100 mg*min).癌组分别为(74.89±91.50) ml/(100 mg*min)、(6.12±3.62) ml/100 mg、(10.38±5.31) s和(27.43±11.97) ml/(100 mg*min).胰腺癌组和正常组的BF、BV、MTT和PS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BF、BV:P<0.01;MTT、PS: P<0.05).结论胰腺癌时的血流灌注与正常胰腺的血流灌注相比明显减少,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血流变化的分析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超声内镜(EUS)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活检证实的55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多层螺旋CT、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对胃癌术前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0.0%、54.5%、91.3%、91.7%,总的T分期准确率为80.0%,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0.0%、63.6%、87.0%、66.7%,总的T分期准确率为76.4%。两者对总的T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和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胃镜检查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分别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电子胃镜检查,比较二者在判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及术前分期方面的差异。结果:胃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优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两者相近,判断术前分期CT有较大优势。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电子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各具优劣,只有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完善胃癌病变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评价肺恶性肿瘤血管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对23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以CT灌注成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感兴趣区的选择采用高灌注区均值和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两种方式,分别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并测量肿瘤的CT强化峰值(PH),对各灌注参数值及P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肺恶性肿瘤的PH与CT灌注成像BV的高灌注区均值、全肿瘤均值及BF的全肿瘤均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②肺恶性肿瘤的PH与BF的高灌注区均值及P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大部分灌注参数与PH有共同的组织学基础,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评价肺恶性肿瘤的血管功能状态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穿孔是需要立即做出诊断并手术治疗的外科急症。传统放射学检查通常利用多种体位的腹部平片进行诊断,气腹是主要诊断依据。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MSCT)由于具有优秀的密度分辨率并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