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98-1399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危重新生儿转往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NICU治疗,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735例,643例治愈或好转,占87.4%。本院产科转诊患儿治愈及好转率高于外院。结论:有效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包括有效的宫内转运可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院前转运的148例危重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危重新生儿全部转运成功,成功率100%,转运后死亡8例,放弃3例,宫内转运14例,反向转运7例,均成功。结论:迅捷安全的院前急救转运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起启动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转运危重新生儿.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NETS转运的危重新生儿1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NETS中定期培训、严格组织管理,保障装备及转运前稳定病情等优化措施与新生儿转归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签好转运同意书.有转运记录.转运病例中主要疾病顺序为重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等.与既往的双向被动转运模式相比,转运成功率提高,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把流动的NICU送到危重儿身边"的NETS可更有效地实施转运前终端医院、转运途中、NICU三个环节的处理,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交叉查房,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征兆,转运NICU施治,提高了治愈率。方法:由儿科高年资医师负责每天产科新生儿查房。结果:856例产科活产新生儿中,转运NICU治疗221例,治愈218例,治愈率98.65%;死亡3例。结论:在综合性医院,交叉查房是提高新生患儿救治成功率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到我院。结果:转运高危新生儿430例,转运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415例、恶化9例、死亡1例、到院后1h内死亡5例。结论:转运设备及物品齐全、转运前稳定病情、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监测与救护,是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网络转运9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危重新生儿院前网络转运的意义。【方法】建立以本院NICU为网络中心,以本市及周边地区共41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网络转运系统,对转运新生儿倒数、病种分布、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来转运911例危重新生儿,转运新生儿逐年增加(P〈0.05),转运后放弃47例,死亡67例,病死率逐年降低(P〈0.05)。299例转运新生儿进行了转运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其中非危重组68例,无死亡,危重组181例,死亡10例,病死率5.52%,极危重组50例,死亡8例,病死率16%。评分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建立完善的网络转运系统,掌握转运指征和及时转运,对保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救护。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我院NICU治疗护理,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 508例,其中好转和治愈1 469例,放弃治疗32例,住院死亡28例。结论转运前充分做好抢救器材的准备,重视稳定病情,转运途中恰当实施监护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是转运新生儿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转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建立新生儿转运网络,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具有高水平重症监护中心。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治疗。结果共接诊转运危重新生儿568例,占同期NICU住院率71.5%,转运病种前三位分别是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共占87.5%)。其中499例治愈出院,占87.8%。放弃40例(7.04%),转运病死率,最终病死率分别为0.5%、4.5%。结论建立完善的网络转运系统,转运前重视稳定病情,转运途中专业人员参与,恰当地实施监护、治疗措施是转运成功的关键,为抢救成功提供了保证,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08/2007—1236例新生儿脑卒中的临床资料。36例入院后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防治指南》为规范,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三对症”、“三维持”适时选用抗凝治疗,病情稳定后改善脑代谢,高压氧治疗。结果:经治疗后28例临床症状好转出院,4例放弃治疗(10%),死亡4例(10%)。结论:新生儿脑卒中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需产科,儿科医师共同协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余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691-6692
新生儿转运医学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是新生儿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我院2003-01/2007-12由外院转诊的518例住院新生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3985例疾病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7324-732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等的发病情况和发病率。方法:通过新生儿足跟采血检测新生儿促甲状腺素苯丙酸等的变化,筛查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结果:筛查3985例,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发生率为0.1%。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疾病,避免患儿重要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所导致的生长及智能的发育滞后,从而达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适的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7975例足月新生儿和723例早产儿,行腋窝和颈部测试体温10min,自身对照。结果:7975例足月新生儿和723例早产儿腋窝和颈部体温测量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颈部和腋窝测量体温有类似的结果,颈部测量体温可减少热量流失和新生儿损伤,操作方便、准确、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爱丽 《临床医学》2009,29(8):62-63
目的了解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探讨阻止其发展的有效措施。方法86例患儿均采用原发病治疗加一般支持治疗,62例在此基础上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器官损害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机械通气能提高患儿存活率。结论早期干预,及早机械通气,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慢MODS进展速度,赢得治疗时间。机械通气为治疗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产科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科分娩的1227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共筛选出129例新生儿患有低血糖,对1227位新生儿母亲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9例低血糖新生儿中剖宫产分娩70例(54.26%),自然分娩59例(45.74%),母羊水量异常19例(14.72%),胎儿窘迫15例(11.63%),母轻度贫血9例(6.98%),巨大儿9例(6.98%),早产/低体重儿6例(4.65%),胎膜早破5例(3.88%),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3.10%),母患糖尿病2例(1.55%),母婴无高危因素60例(46.51%)。1098例正常新生儿中剖宫产分娩403例(36.70占%),自然分娩695例(63.30%),母羊水量异常30例(2.73%),胎儿窘迫20例(1.82%),母轻度贫血19例(1.73%),巨大儿18例(1.63%),早产/低体重儿14例(1.28%),胎膜早破12例(1.09%),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1.00%),母患糖尿病8例(0.73%),母婴无高危因素957例(87.16%)。其中剖宫产、羊水量异常、胎儿窘迫、母妊娠合并轻度贫血、巨大儿、早产儿、胎膜早破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新生儿,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常规监测血糖水平,详悉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产科高危因素,从而早期干预,可预防和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例新生儿胃扭转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6-01/2008-09收治的5例新生儿胃扭转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转归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新生儿胃扭转促进胆红素的重吸收,加重新生儿黄疸;部分患儿胃扭转症状不典型,应及早行钡餐造影,明确诊断。结论:一旦确诊,应早期行体位疗法及退黄治疗,尤其应注意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01/2007-11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02例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2003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其中男62例,女40例;早产儿29例,足月儿73例;出生体重〈2500g32例,2500~4000g67例,〉4000g3例。顺产62例,剖宫产38例,钳产2例。母孕期有高危因素32例,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34例。几乎所有患儿都表现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发热60例,低体温31例,黄疸56例,肝脾肿大40例,呕吐31例,腹胀26例,青紫33例,气促44例,呼吸暂停22例,硬肿21例,瘀点、瘀斑1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74例危重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74例危重新生儿在转运途中的监测及护理.总结危重新生儿在转运中最常见的症状及生命体征,如血氧饱合度、血糖、体温、心率、意识状态、大小便情况等。对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及时发现危重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儿的生命质量。结论:危重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只要救治及护理得当,就可以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致残程度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在新生儿中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新生儿心律失常23例,详细收集病史,予心脏听诊及心电监护。确诊者根据不同分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利多卡因及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所有患儿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出守后随访3个月。结果:新生儿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和窒息为其常见原因;房性期前收缩6例中4例于生后2周~3个月内消失,余2例仍在随访中。窦性心动过缓2例及结性期前收缩1例均治愈。室性期前收缩中2例治愈,1例先天性心脏病仍在随访中。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于发作24h内得到控制,3个月内未再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中,1例放弃治疗死亡,另1例治愈。传导异常12例中9例痊愈。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及暂时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周晓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49-444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新生儿肺出血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胸部X检查及病理资料。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有肺出血高危因素及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及早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转运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及相关经验探讨。方法:配备先进设备的新生儿转运专用救护车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参与双程转运危重新生儿。结果:81例转运危重新生儿中75例痊愈,占92.60%;自动出院5例,占6.17%;死亡1例,占1.23%。结论:建立安全有效的NETS,并掌握适当的转运时机及转运过程中的恰当救治,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基层医院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