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对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44例,病灶总数共6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2-6个月,运用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肝脏肿瘤直径≤3.0cm者26个、3.1-4.0cm者21个、4.1-5.0cm者11个,≥5.1cm者9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24个、19个、9个、6个。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或并有体积缩小。结论:RFA治疗是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未予特殊治疗.梗阻性黄疸2例,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观察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长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一年以上的螺旋CT随访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原发灶治愈者共40例(88.9%)其病灶直径为5mm~35mm;周边复发共5例(11.1%),其早期(1~3个月)表现为毁损灶边缘可见不均的强化区;6个月后其边缘的稍低密度区在动脉期表现为明显的强化而门脉期则呈低密度。9例患者发生肝脏其它部位的复发。结论螺旋CT随访,尤其是双期扫描对判定病灶的残留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引导下的肝肿瘤射频消融术(RF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11例患者共16个肝肿瘤(直径为1.3-3.0cm)进行了22次经皮RFA治疗,在开放式0.2TMR机(Magnetm open,system,Erlangen)的引导下,采用快速T1WI序列,分别安放16G,活动长度为2cm和3cm的MR相容冷头电极。治疗前检查评价肿瘤的坏死情况(在最后一次RFA后一周时进行),进一步随访研究则用1.5TMR机每3个月检查患者一次,结果:操作时间平均为2.8(1.5-3.3)h。没有发生与经皮RFA治疗相关的并发症。16个肿瘤中14个(87%)在最后一次RFA后经MRI检查未见对比剂强化并已完全坏死。其中11个肿瘤需行1次治疗,4个肿瘤需行2次治疗,1个肿瘤需行3次治疗。随访研究在14个肿瘤中有13个(93%)在3-18个月(平均11.8)期间显示的续、完全的坏死,有5例出现了新发肝内肿瘤,由于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的原因,不适于进一步RFA治疗。结论:MRI引导下采用单冷头电极的RFA,对治疗大小在3cm以内的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朱诗迪  郑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12):1224-1227
经皮穿刺热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细胞癌的各临床分期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早期中央型肝癌,热消融术作为根治性且微创的方法更为推荐。对于中期肝癌,有转化为根治机会者,可以通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减瘤后再消融达到根治;对于不易转化为根治者,同步热消融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可减少栓塞剂用量,相比常规动脉栓塞化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晚期肝癌,热消融可使局部肿瘤坏死并可增加肿瘤相关抗原释放,有增敏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5年5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超声引导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患者23例。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无论直径大小;是否临近大血管、胆道及周围重要脏器的肝肿瘤,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下RF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且穿刺更加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的CT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的疗效。方法:245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中的97例分别在术后1w、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不同病灶在不同的时期毁损灶的CT表现各不相同。直径小于3.5cm的病灶在早期呈同心圆改变,中央混合密度区为病区的实际毁损区,且与疗效相关。大于3.5cm的病灶由于采用多灶毁损,则显示为伴有环形低密度区的以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影。低密度区多有强化。后期病灶则为不强化的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扫描,对判断毁损灶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扫描尤其是螺旋CT双期扫描,对判定病灶的残留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e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FFCD)是解决各种原因导致的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技术,穿刺技术方面目前多采用同轴套管技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显著的优点。但是此项技术所需穿刺材料费用昂贵.且临床操作较繁琐。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一步法Seldinger穿刺技术应用于PTCD,取得了初步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RF2 0 0 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集束电极针放置于肝肿瘤内进行治疗。结果 :3 0例肝癌患者 (肿瘤最大直径≤ 5cm ,2 3个病灶 ;肿瘤直径 >5cm ,2 3个病灶 )经过治疗 ,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 5 4.3 % (2 5 / 46)。半年生存率 93 .3 % ,1年生存率为 75 %。除 2例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转移外 ,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 5cm的肝癌治疗效果较佳 ;对于肿瘤直径 >5cm者 ,应提倡配合其他局部介入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共3l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937年Huard等报道了经皮肝穿刺肝内扩张胆管,注入造影剂行诊断性胆道造影.15年后,Carter等首次报道用水溶性造影剂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1952年Leger等报道一例恶性肿瘤致肝外阻塞行PTC,并接着作术前胆汁外引流.在操作时用细针穿刺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PTC诊断的可靠性. 近年来进一步改进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对肺部肿瘤的近期治疗效果,并阐述CT扫描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部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肺癌23例(25个病灶)和转移瘤11例(17个病灶),起初均经CT引导经皮RFA治疗,随后对所有患者的RFA近期疗效利用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进行了逐例随访与评价。结果在34例的42个病灶中,RFA导致了35个病灶完全坏死,增强CT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近期随访无复发;7个病灶未完全坏死,增强CT表现为残留肿瘤强化,近期随访有进展。本组患者中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RFA对肺肿瘤的治疗具有确切而明显的近期疗效,是一种侵袭性小且安全的方法,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可为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评价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RF)联合经皮暂时性球囊肝静脉或门静脉大分支阻断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S.  Sartori  P.  Tombesi  F.  Macario  I.  Nielsen  D.  Tassinari  M.  Catellani  高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408-409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射频(RF)消融治疗包膜下肝肿瘤的效用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8t例病人(男79例,女102例,年龄36~85岁)的361个原发或继发(转移的)肝肿瘤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消融治疗。44例病人有1个或1个以上包膜下肿瘤(组1),137病人仅有非包膜下肿瘤(组2)。总共80个包膜下结节和281个非包膜下结节。RF消融后1个月进行增强CT扫描评价消融的完整性。如果CT显示肿瘤残留,则再次进行RF消融。所有1次或2次RF消融治疗后的病人,每3个月进行CT或增强US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局部麻醉与静脉全麻比较,探讨静脉全麻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125例行PTB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7例采用静脉全麻.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情况、心率及血压,随访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静脉全麻组术中仅5例(6.5%)出现轻度疼痛,术后8例(10.4%)轻度疼痛,明显低于局部麻醉组(P<0.01),疼痛评分亦低于局部麻醉组(P<0.05).局部麻醉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明显升高且波动较大,静脉全麻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降低,但波动较小.局部麻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静脉全麻组(P<0.05).静脉全麻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局部麻醉组(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局麻组3例患者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出现胆心反射综合征,2例出现胸膜损伤,静脉全麻组仅2例出现肝动脉损伤,无患者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结论 PTBD术中应用静脉全麻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手术痛苦,增加舒适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臂CT(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51个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378例次。137例患者在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 S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165例次(SCT组),185例患者在CB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213例次(CBCT组)。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SCT组与CBCT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7.0%(133/137)、96.2%(177/185)。术后总死亡率0.31%(1/3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15/378),其中SCT组为10.9%(18/165),CBCT组为2.3%(5/21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93,P0.05)。结论 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优点是实时监测、定位准确、可以多角度、不受其他脏器的干扰、时间短。缺点是术者要直接接触射线。没有碘油沉积或没有明确标记显示不清的病灶,则需结合术前CT或MRI结果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PTHV)在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HVBCS)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C地10例HVBCS实施2PTHV,并采用经皮肝静脉-颈静脉轨迹或Rups-100肝穿装置行肝静脉开通术(PTA和EMS置入),结果:10例HVBCS患者皆行PTHV,B超导向4例,X线监视6例。介入开通成功9例,失败1例,其中轨迹法开通肝静脉3例,Rups-100装置开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二维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受到肿瘤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等限制,可导致穿刺失败或者假阴性率增加.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能够引导对肿瘤病灶的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及其在不同部位肿瘤(肝脏肿瘤、肺部肿瘤及前列腺癌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62例病人施行510次CT导向经皮肝活检。260次病变是恶性的(191次转移性、69次原发性);250次是良性的(49次血管瘤、44次脓肿、33次灶性结节性增生〈FNH〉,14次灶性狭窄,110次其它病变)。40例施行了第二次活检,4例作了第3次。在510次活检中5次细胞学材料无诊断性(1%)。258次恶性肿瘤中的242次诊断正确,敏感性为94%,转移性和原发性肿瘤间无明显差异。在247次非恶性病例中229次明确地排除了恶性病变,特异性93%。有14次假阴性(全部恶性病变的5%),18例假阳性(全部良性病变的7%),2次不明确和5次无诊断性,肝穿刺活检总的精确性为92%(471/510)。全部活检的71%(3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