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进展期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生存获益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筛选合适治疗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中心行TACE治疗的进展期肝癌患者.患者病程中只接受过TACE治疗.统计每例患者基线特征、病灶特征以及首次TACE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首次TACE术后反应.研究终点为患...  相似文献   

2.
白卫  傅艳  曾敏 《西南国防医药》2001,11(4):280-281
我科1995-03-1999-12对51例肝癌患者施行89次TAI TAE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2例;年龄32-69岁。治疗均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插管向肝固有动脉其左或其右分支内缓慢注入化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甲胎蛋白(AFP)下降的有关因素,本文对40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 AFP 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多结节型肝癌以及 TACE 后肿块不变或增大者,出现肝内及肝外转移者、血清蛋白增高者,病情加重者,其 AFP 值不易下降。上述指标在TACE 后 AFP 仍≥400ng/ml 组与 TACE 后 AFP≤250ng/ml 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TACE 后检测 AFP 有助于肝癌临床过程的观察随诊和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寿命表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4%和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肿瘤直径、数目、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状态、治疗次数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碘油沉积状态及门脉癌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碘油沉积状态及门脉癌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121例患者,均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PHC患者.观察患者在TACE术后48 h内腹痛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及吗啡用量等.结果 121例患者中有96例(96/121,78.5%)在介入术后感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72例(72/121,59.5%)为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以上的中重度疼痛.平均吗啡用量为19.7 mg/例次.统计分析发现TACE术后腹痛与年龄(≥60对<60;odd ratio (OR) 0.307,P=0.008),术前ECOG评分(2对0~1;OR 0.195,P=0.006),肿瘤至肝包膜距离(>1 cm对≤1 cm;OR 0.296,P=0.007),动脉栓塞时所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THP)对其他药物(非THP对THP;OR 0.232,P<0.003 4).具有上述危险因素1个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疼痛.结论 腹痛是TACE术后的高频事件,更年轻者、更好的ECOG评分、距肝包膜更近的肿瘤位置以及使用THP混合碘油栓塞者是腹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腹痛的中高危患者,在术前至术后12 h内常规使用止痛药物预防疼痛发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多因素评价对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197例中晚期肝癌治疗有效率行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影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法、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门脉癌栓、碘化油沉积。预后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肝功能、门脉癌栓、治疗次数、碘化油沉积、治疗间隔期。结论 血供丰富的巨块型肝癌,肝功能好且无门脉全球得行化疗栓塞疗效显著。肝功能差及门脉癌栓是预后危险因素,碘化油沉积、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期是预后保护性因素。了解肝癌的预后因素对选择病例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45例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TACE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DM组与非DM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M组患者较非DM组患者发生肝外转移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分层分析显示:DM组中,空腹血糖≥8 mmol/L与空腹血糖<8 mmol/L相比,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30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肿瘤大小、ECOG评分、BCLC分期及门脉癌栓是影响HCC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空腹血糖水平可以作为影响HCC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满毅 《民航医学》1993,3(4):4-6
笔总结了我院1989~1991年间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30例肝癌患术后并发症的症状、病理及临床处理意见,并初步分析了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并发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住院天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接受TACE的3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碘油剂量、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患者术后的发热程度、发热天数、疼痛程度、疼痛天数、腹胀程度与住院天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r分别为0.159、0.188、0.213、0.368、0.231、0.306、0.163.术后发热天数、肝区疼痛天数、腹胀程度、医保类型进入以住院天数为因变量的同归方程(P< 0.05).结论 肝癌患者TACE后住院天数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和术中用药情况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或缓解并发症,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858例,其中合并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60.9%、27.5%和10.7%,非DM组为70.9%、36.0%和17.6%,经Log-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并发胆囊炎的影像特点、临床表现及病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术后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138例,肝血管瘤4例,观察其胆囊动脉及胆囊血管造影表现;胆囊炎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B超和/或CT胆囊形态变化。对于确诊为胆囊炎的患者,分析其所应用的化疗方案。结果:17例患者(肝癌14例,血管瘤3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12%),其中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示胆囊动脉和/或其分支闭塞,胆囊染色11例,发热17例,右季肋部疼痛17例,10例伴右肩部放射,Murphy征阳性17例。17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明显增加。术后腹部B超(12例)、CT(5例)示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窝渗出。14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的肝癌患者化疗方案为:BLM5例,DDP(或CP)4例,BLM+DDP或CP2例,EADM3例;3例肝血管瘤患者仅用BLM。结论:TACE后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动脉的解剖、导管尖端的位置、栓塞剂、化疗药等多种因素有关,应综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作出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碘化油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碘化油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收集2000年9月~2008年3月肝癌TACE术后并发碘化油肺栓塞8例,分析患者的术前肝脏CT及胸片、术中造影检查、碘化油用量及化疗药物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8例碘化油肺栓塞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血、渐进性呼吸困难、胸片和/或CT可见片状高密度影。给予吸氧、扩张支气管、减轻炎症反应等治疗后好转7例,死亡1例。7例患者3~15天症状消失,其中有2例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随访观察20~60天,复查胸片正常。病灶直径≥10cm的6例,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的6例,碘化油用量≥20ml的7例。结论:碘化油肺栓塞常发生在巨块型肝癌和/或存在肝动静脉瘘的患者,碘化油用量多超过20ml,术中正确仔细的处理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血管造影复查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1 d与术后1、2、3和4周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CD4CD25/CD4的比值变化。结果 PHC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P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术后4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TACE可以改善PHC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8.
张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13-1314
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6年7月-2019年7月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的肝癌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52例患者均接受TACE以及CT引导下的RFA治疗,治疗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4±5.2)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AFP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肿瘤体积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完全坏死率达到(56/64).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手术疗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其远期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多项病理研究表明,TACE虽能使HCC肿瘤病灶大部分发生凝固坏死,但发生完全坏死者少见,多数病灶内仍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从而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也严重影响了TACE远期疗效[1,2]。HCC的残存及复发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增殖的活性增加、抗凋亡基因表达、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及新生血管生成、黏附因子、多药耐药基因及端粒酶异…  相似文献   

20.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外周血AFP mRNA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定量检测,探讨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分子生物学反转录竞争PCR技术,定量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E治疗前及术后第1、2、3、4、5、6、7、14、28日外周血AFP mRNA水平。结果显示TAE前后外周血AFP 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术后第3日呈最高水平,1周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1例升高,8例基本相同,6例下降。提示TAE治疗后第3日外周血AFP mRNA水平最高,临床可给予积极治疗,预防肝外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