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耳部动静脉畸形的动脉供血情况。方法 2006年4月至2011年6月,对14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记录供血动脉的起源及分支,观察耳部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及其分布特点。结果 14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共有供血动脉37支,其中耳后动脉14支、颞浅动脉14支,枕动脉7支,对侧颞浅动脉1支、椎动脉1支,未见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向耳部动静脉畸形供血。结论耳部动静脉畸形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耳后动脉、颞浅及枕动脉,对侧颞浅动脉、椎动脉供血少见,少见供血动脉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肿瘤供血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食管动脉造影对胸段食管癌动脉血供进行研究, 为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提供依据。方法:70 例经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癌病例,胸上段17 例,胸中段29 例,胸下段24 例,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 D S A 造影并进行了分析。结果: 胸上段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发出食管支供血,胸中下段主要接受由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和食管固有动脉供血。肿瘤由2 支或多支动脉供血者占90 % ,单支供血者占10 % 。各供血动脉间85 ..7 % 的病例存在广泛的交通吻合。结论: 胸段食管癌多支动脉供血居多,灌注化疗时靶血管选择的条数应由造影所显示肿瘤血管及染色范围确定。  相似文献   

3.
动脉CT血管造影对肺转移瘤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 (BA)和肺动脉 (PA)CT血管造影 (BA CTA和PA CTA)的方法研究肺转移瘤血供。方法 对 1 5例肺转移瘤患者分别行BA和P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A DSA和PA DSA)后 ,留置导管行多层螺旋CT的PA CTA和BA CTA ,判定BA和PA对肺转移瘤的血供。结果  1 5例患者共 33个结节在BA DSA上 2 2个结节可见支气管动脉肿瘤染色 ,1 1个结节未见肿瘤血管或染色。PA DSA均未见肿瘤染色。PA CTA上肺动脉参与供血的 1 6个结节和未参与供血的 1 7个结节离胸壁最短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 32 ,P <0 0 5 ) ;而结节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 1 3,P>0 0 5 )。BA CTA上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的 2 7个结节和未参与供血的 6个结节离胸壁最短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 95 ,P <0 0 1 ) ;而结节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 2 7,P >0 0 5 )。结论 BA仍是肺转移瘤的主要供血动脉 ,PA仅部分参与周围肺转移结节的血供。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血供和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的血供是涉及到肺癌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基础理论研究。早在30年代,有人就研究了这个问题。由于血管造影,特别是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问世以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兴趣。它也是介入性放射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60年代以来,国外对这一问题有不少报导,但在某些观点上不尽一致。本文就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许多解剖学家、神经外科学家及神经放射学家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薄切面特殊染色、尸体垂体血管内注射各种对比剂以及临床上的动脉造影辅以放大及减影技术等,详细研究了垂体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引流,并说明其在垂体肿瘤中的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咯血患者肺外体循环动脉(ESCA)供血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及其与胸膜增厚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咯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和数量,分析ESCA的CTA表现及其与胸膜增厚的关系。结果 233例咯血患者中,84例(36.1%)存在ESCA供血,共318支,包括肋间后动脉171支,锁骨下动脉分支56支,胸廓内动脉分支47支,腋动脉分支23支,腹主动脉分支21支;CTA表现为管径增粗、走行纡曲,发出分支至病灶区域参与供血,部分与肺动脉或供血支气管动脉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84例有ESCA供血患者中,82例(97.62%)伴有靶胸膜增厚;149例无ESCA供血患者,90例(60.40%)伴有靶胸膜增厚;有ESCA供血患者伴靶胸膜增厚率高于无ESCA患者(χ2=36.60,P<0.01),且ESCA来源与靶胸膜增厚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ESCA是重要的咯血责任血管,其数目、来源与病灶部位及胸膜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邻指动脉供血再植手指末节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祥吉  范启申 《人民军医》2000,43(12):699-699
远段完整而近段毁损较重的断指 ,常因血管、软组织缺损严重 ,再植困难而放弃。 1 991年 6月~ 1 999年1 0月 ,我们在末节断指 2 7例 30指中 ,采用邻指动脉供血的方法进行动脉重建 ,结果 2 9指存活 ,外观及功能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0例 2 1指 ,女 7例 9指 ;年龄 6~ 51岁 ,平均 2 3 3岁。致伤原因 :挤压伤 8例 ,撕脱伤 1 9例。离断平面按范启申[1] 末节Ⅴ度分法 :Ⅰ度(指甲中 1 / 3以远 ) 1指 ;Ⅱ度 (指甲中 1 / 3至近 1 / 3) 5指 ;Ⅲ度 (指甲近 1 / 3至半月线基底 ) 1 1指 ;Ⅳ度 (半月线基底至远指间关节中线 ) 8指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多层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前列腺的动脉供血。方法对21例男性病人进行DS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盆腔CT血管成像);另有4例病人只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根据前列腺动脉在50个盆腔层面上所见的起点、方向、蒂的数量、终点及与周围动脉的汇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BA—MSCTA和PA—MSCT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肺癌血供。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BA—DSA和PA—DSA)后,留置导管行PA—MSCTA和BA—MSCTA,判定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对肺癌的血供。结果 PA—MSCTA和PA-DSA上均未见明确的肺动脉供应肿瘤,也未见肿瘤内部和边缘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BA—DSA和BA—MSCTA上均可见肿瘤内部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以及对比剂进入肿块内部。PA—MSCTA清晰显示肿块内部及其与肺动脉的关系。BA—MSCTA上5例可见肿瘤内血管和对比剂部分缺损,7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染色,其中BA-DSA上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染色的4例中,3例染色的淋巴结个数增多。结论 MSCTA是研究肺癌血供的较好方法,该研究再次证明肺动脉不参与原发性肺癌的血供,但应注意多支体循环供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造影血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BA)供血情况.方法 35例肺转移瘤,其中转移自原发性肝癌15例,胃癌7例,肠癌6例,子宫附件癌3例,胰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其中25例有手术史.35例患者共97枚转移瘤,病灶平均直径为(3.2±1.2)cm,单枚肿瘤直径最大者7 cm,1例患者肺转移瘤最多6枚.对35例肺转移瘤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5例同时作肺动脉造影,根据转移瘤的分布部位、肿瘤类型、肿瘤直径,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结果 35例97枚转移结节在肺内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枚中70枚(72%)为富血供 中等血供,肿瘤越靠近内、中带,支气管动脉供血越丰富;肺动脉造影见肿瘤仅周边浅染色或无染色;肺转移瘤支气管动脉供血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转移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肺动脉不参与或仅参与周边供血.  相似文献   

11.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肿瘤内新生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肝癌动脉供血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序列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多曲面重建法重建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观察肝癌病灶动脉供血血管来源情况,其中65例患者行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DSA检查,将65例DSA结果与CT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65例肝癌患者中,47例肝动脉解剖正常,肝癌病灶动脉血供来源于正常的肝动脉;18例肝动脉解剖变异,肝癌病灶动脉血供来源于变异肝动脉。CTA显示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来源与DSA完全相同。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血管能较好的显示,对肝癌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导三例过去未怀疑为骶骨肿瘤而通过硬膜外静脉造影术确诊的病人,病例一,为一有乳癌病史的70岁糖尿病妇女,有下背疼痛以及膀胱功能失调,骶骨X 线照片和CT 扫描无异常发现,脊髓造影报告可见一短的硬膜囊或硬膜外转移,硬膜外静脉造影显示许多骶静脉以及腰5—骶1的骨内椎静脉不充盈,间变(Anaplastic)癌已侵犯骶骨,并向周围软组织延伸。病例二,患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局限性肠炎的33岁男性病人,有严重骶骨疼痛和肛门周围麻木,骶骨X 线摄片和CT 扫描无明显发现。手术中发现骶骨和神经孔伴有白血病性浸  相似文献   

14.
15.
肝癌脾动脉供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 9岁。近日来觉全身乏力 ,消瘦 ,食欲减退 ,伴右上腹疼痛来我院就诊。作胃肠道检查无明显异常阳性征象 ,后又作CT平扫加增强扫描 ,诊断为肝癌。收住入院 ,行介入治疗。采用Seldmder技术经右侧股动穿刺插管将 6FCobra导管置于腹腔动脉内 ,在DSA机下行造影检查 ,结果 ,脾动脉显示良好 ,肝动脉未显示 ,同时 ,并发现从腹部左侧发出一支血管直达肝脏。遂调整机器光圈 ,缩小图像尽量包全上腹部 ,再用超选技术经导管插入 0 .0 35黑泥鳅导丝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内 ,再次行脾动脉造影 ,发现这支变异血管是从脾脏下极发…  相似文献   

16.
胰腺供血动脉的16层CT血管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3种重组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和容积重组(VR)对胰腺供血动脉的显示率,比较显示胰腺供血动脉的优势。方法 40例非胰腺病变的患者行腹部16层CT增强扫描和动脉期血管成像。统计TSMIP、MIP及VR对胰腺直接、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状况。用配对X^2。检验观察显示率的差异;用配对秩和检验观察显示状况的差异。结果 (1)3种重组技术对胰腺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均为100%(40/40)。TSMIP、MIP、VR对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PSPDA)的显示率分别为92.5%(37/40)、77.5%(31/40)、67.5%(27/40);对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的显示率分别为95.0%(38/40)、82.5%(33/40)、75.0%(30/40);对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DA)的显示率分别为92.5%(37/40)、75.0%(30/40)、57.5%(23/40)。(2)TSMIP与VR对ASPDA、PSPDA、IPDA的显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7、7.81、13.07、P值均〈0.01);TSMIP与MIP对IPDA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50,P〈0.05)。(3)TSMIP与MIP对胃十二指肠动脉(Z=-3.317,P=0.001)、胃左动脉(Z=-3.557,P=0.000)、肝固有动脉(Z=-2.810,P:0.005)、ASPDA(Z=-4.796,P=0.000)、PSPDA(Z=-4.400,P=0.000)和IPDA(z=-4.811,P=0.000)的显示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MIP与VR对胃十二指肠动脉(Z=-3.162,P=0.003)、胃左动脉(Z=-3.051,P=0.002)、肝固有动脉(Z=-2.460,P=0.014)、ASPDA(Z=-5.166,P=0.000)、PSPDA(Z=-5.056.P=0.000)和IPDA(Z=-5.564,P=0.000)的显示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P与VR对ASPDA(Z=-3.000,P=0.002)、PSPDA(Z=-2.352,P=0.019)和IPDA(Z=-3.500,P=0.000)显示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MIP显示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腺直接供血动脉优于MIP及VR。MIP显示胰腺直接供血动脉优于VR。  相似文献   

17.
体动脉侧支血管参与咯血供血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侧支(NBSC)在支气管咯血病变中的意义,及其对支气管动脉(BA)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4例支气管咯血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增强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胸部体动脉三维重建,统计NBSC和BA数目,测量其内径及病变区域邻近胸膜厚度.根据NBSC发现情况,资料分别归入NBSC组和无NBSC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NBSC参与供血36例,BA内径平均值为(1.850±0.631)mm,其中病灶附近胸膜增厚22例(61%),厚度为2.7~16.0 mm,平均(7.71±4.12)mm;无NBSC供血88例,BA内径的平均值为(2.200±0.528)mm,病灶附近胸膜增厚7例(8%),厚度为1.1~2.4 mm,平均(1.7±0.53)mm,两组间BA平均值和伴有胸膜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BSC能分流支气管动脉向咯血病变的供血,成为咯血的主要供血来源.显著的胸膜增厚是产生NBSC供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显影特点。方法:搜集卵巢肿瘤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患者104例122侧(原发肿瘤72例79侧,转移肿瘤32例43侧),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分组,A组≤4.0cm(28侧),B组3~5cm(50侧),C组≥5.0cm(44侧),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不同直径肿瘤的供血动脉显影特点。结果:122侧卵巢肿瘤总的供血动脉显影率为89.3%(109/122)。79侧原发性和43侧转移性卵巢肿瘤供血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8.6%(70/79)、90.7%(39/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OB显影率分别为77.9%(95/122)、53.3%(65/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OA显影率分别为53.6%、80.0%、90.9%,OB显影率分别为28.6%、38.0%、86.4%。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其特点,随着肿瘤增大,供血动脉显影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9.
劲外动脉供血范围肿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经选择和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而达到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32例颈外动脉供血范围的肿瘤经栓塞治疗。这些病例主要包括脑膜瘤以及鼻咽血管纤维瘤。首先进行肿瘤瘤巢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然后手术切除。结果:肿瘤血供阻断,手术失血量明显减少,某些肿瘤瘤体缩小,甚至达到长期治疗效果。结论:颈外动脉供血范围肿瘤的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患者,确诊为鼻咽血管纤维瘤。为控制术中出血,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供血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PVA颗粒。另选7例为术前未行供血动脉栓塞直接手术切除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中出血、输血量作比较。结果7例行供血动脉栓塞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手术见瘤周水肿明显,易于剥离。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术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