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休克5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山莨菪碱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茂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83-184
目的探讨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腹腔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治疗,同时急诊手术治疗,治愈25例;治愈率65.8%,死亡13例。结论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及时手术治疗,加强抗炎,及多器官功能支持,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AL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其临床发生特点、病原菌检出率和耐药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02例AL患者经住院化疗后发生感染性休克90例,经积极抗感染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得到控制62例,死亡28例。感染性休克多出现在复发难治AL再次诱导缓解化疗、强化疗方案治疗后,对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继发感染性休克;通过血培养发现检出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结论及时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AL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感染性休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降低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全部休克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补液是降低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珊珊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21-1722
脓毒血症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有文献报导病死率约为30%,而重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更高,约为20% ~ 52%[1].对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尽管进行液体复苏、新型抗生素治疗、呼吸支持等,但其病死率仍很高[2].笔者采用综合方法为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32例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感染性休克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由严重脓毒症伴低血压引起的感染性休克迄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非心脏病重症监护患者的首位死亡因素。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逾40万例脓毒症患者,痛死率可达35%以上,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则更高,预计未来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有进一步的增加的趋势。本文就感染性休克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薇  王多德  陈丽  陈姝姝 《贵州医药》2008,32(3):226-228
感染性休克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急重症.本文通过对113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时血糖、电解质进行总结,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时血糖与电解质变化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是急危症,其病死率较高[1]。感染性休克可由胸腹部感染性疾病、手术等多种病因引起[2-4],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在感染性休克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是重要的早期介质,同时作为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它不但能自我激活,还可以激活炎性反应因子级联反应,进而释放炎症介质,造成瀑布效应[5],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同时降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为了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探讨最佳的临床治疗手段,现将近年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斌  吴金  盛军 《安徽医药》2007,11(9):829-830
感染性休克是一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且死亡率超过50%,是危重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1].高度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严峻形势,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规范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回顾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感染性休克18例的诊疗体会,以期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最常见、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凶险、死亡率高的一类休克,是全身性感染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尤为复杂,治疗上比较困难。近年来抗感染治疗、抗休克治疗和保护脏器功能治疗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科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出现感染性休克的6例患者,总结诊治经验体会。结果 6例患者均得到积极救治并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经皮肾镜术后严重且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和及时救治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震波碎石术后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10~72 h内停用升压药物,1周内体温和血常规恢复正常,最后治愈出院。结论 感染性休克是体外震波碎石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及合理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减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抢救2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G-菌感染性休克的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9年泰能抢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G-菌感染性休克20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结果泰能抢救G-菌感染性休克疗效满意,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结论 G-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性休克重要原因之一,经验性使用泰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不低于心肌梗死,且病死率相当高,基层医院治疗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为了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目前国际上开展了“拯救感染性休克运动”,并制订了诊治指南。本篇就现行休克的定义、诊断标准(以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为例)可能存在的不足及其中涉及血压水平的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参麦注射液治疗休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露  马润章 《河北医药》2005,27(11):876-877
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侵袭后,迅速出现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休克从临床角度按病因和生理特点分为五类: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其中以感染性休克在内科急诊中最为常见.我们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6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12h-60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4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重症者随病情发展继发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诱导的组织低灌注和心血管功能障碍[1]。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儿确诊后应在治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麻醉和手术祛除感染病灶。正确进行围术期麻醉管理,可减轻手术和麻醉创伤,促进患儿疾病转归。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对23例感染性休克急腹症患儿行手术治疗,现回顾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各种感染因素(可由细菌、病毒、霉菌等引起,其中以细菌所致者为多。)引起。据统计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有1/5可产生休克,占细菌感染引起休克的68%,由革兰氏阳性细菌败血症引起的休克占32%。近十多年,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对由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已有所阐明。在治疗上采取综合措施,病死率虽有所降低,但其病死率仍高达40~80%。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详细深入地了解其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的变化,要熟悉休克发展的阶段性,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或称中毒性休克。包括败血症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严重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并以继发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一出血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可并发DIC.而DIC又可加重休克,造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迅速恶化,常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于感染性休克,以预防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