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1994~2009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梧州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以及蚊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年来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例26492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例257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病例14702人次,检出输血感染三E/疟2例,输入病例26例,三类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7%(2/26492)、10.117%(26/257)和0。重点人群IFA抗体阳性率为0.078%。结论梧州市基本消灭疟疾16年来仅检出输血感染三日疟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6例,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表明疟疾防治成果巩固,现行的疟疾监测和控制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外来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桂林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修订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7年桂林市的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桂林市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的0.11/万下降至2007年0.04/万,流动人口血检疟原虫阳性率1.26%(304/24054);常住户口居民发热病人血检18133人次和居民带虫调查5921人次均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是巩固疟疾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7~2012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南宁市1997~2012年疟疾监测和疫情报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2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常驻人口血检270 580人,阳性2人,阳性率为0.07/万;流动人口血检18 163人,阳性230人,阳性率为1.27%;共报告疟疾病例256例,无本地感染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工发病最多,年平均发病率为0.08/万.结论 输入性疟疾对巩固防治成果构成了潜在威胁,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仍是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2000~2007年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三江县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后,近8年疟疾病例的来源、疟原虫种类等流行病学监测效果。方法收集2000~2007年全县疟疾血检阳性病人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三江县8年来检出疟疾病人共111例,其中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占89.2%,以间日疟病人为主,兼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的病人。当地感染病人仅占10.8%,均为间日疟。流动人口疟疾病人69.70%是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输入本地。结论目前三江县疟区的性质发生了极明显的改变,疟疾病例以本地居民到外省特别是到东南亚国家感染疟疾输入到当地的为主。是今后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陈孝涛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33-1335
目的 分析临沂市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沂市2001~ 2011年的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沂市2001~2011年期间共报告疟疾病例53例,年平均发病率0.047/10万,在2005~2008年间疟疾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发病率平均为0.092/10万.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37例,临床诊断16例;间日疟44例,占83.0%,恶性疟9例,占17.0%;本地感染22例,占41.5%,外地感染31例,占58.5%.病例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为0.087‰.结论 临沂市2001~2011疟疾发病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流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基本消灭疟疾成果提供防控策略。方法对1995-2006年北流市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流市1995-2006年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0·10%,病例散在分布,以3-9月份发病为主;病例主要为青壮年,占72%,男性远多于女性;早期感染来源主要来自海南、云南、广东等省份,2000年后海南、云南省份是感染主要来源。结论应继续开展监测,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永福县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病例的监测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和整理全县1993--2007年外出回归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年血检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阳性病人共91例。其中95.6%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97.8%为间日疟病例。有81.61%的疟疾病例是从海南省后带回当地,也有部分病人在缅甸感染。结论永福县连续14年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人,疟疾输入主要来自流动人口从海南省感染带回的病例,当地没有发生输入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西1980~1997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往返于区内外疟疾流行区的工地和农林矿场等的流动人口进行血检,疟原虫阳性,给于根治。结果 1980~1997年共血检流动人口881187人,阳性率为2.82%,其中发热病人阳性率为4.35%,占阳性病例总数96.56%;而外出回归人群阳性数则占病例总数80.51%。结论 在抓好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中,关键是重点做好外出疟疾高发区的工地与农林矿场等地回归的发热病人的疟疾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流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防控策略。方法收集北流1995~2011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流市1995~2011年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0.08%;感染来源主要为海南、广东、云南三省,以3~9月份发病为主;病例主要为青壮年,占72%,男性远多于女性。结论开展以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是今后消除疟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173人次、病灶点居民5562人次,外出回归3864人次,外来流动人群2425人次,检出当地感染疟疾病例23例,输入疟疾病例333例,当地居民发热病人,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分别为0.003%,8.39%和0.3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91.01%(324/356),外来病例占2.53%(9/356)。结论大化县疟疾发病率连续18年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原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玉林6市县11年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结果,评价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方法 收集1992~2002年三省(区)广西玉林6市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以及重点人群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1年间玉林6市县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48602人次.检出阳性30例,血检阳性率为0.004%。血检流动人员发热病人6302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584例,平均阳性率为0.93%。重点人群IFAT阳性率为0.037%。结论 玉林6市县经过11年联防与监测,1999年起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从1992年的3.94%降到2002年的0.15%,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流动人口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909960人次,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5%、0.28%和0.02%;质量抽检符合率分别为98、42%、94.21%和99.84%。结论:必须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和防治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陵县1991~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结果1991~2005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1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14/万;发热病人年平均血检率4.59%、血栓阳性率1.75%;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病例2661例,占疟疾总数的84.50%;居民平均带虫率为0.8%。结论龙陵县仍是输入性间日疟为主的混合流行区,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15.
百色市1987~2005年疟疾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健  郭传坤  江超穗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797-1799,1796
目的分析百色市1987~2005年疟疾控制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定疟疾控制后期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7~2005年百色市12个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牵口流动人口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描述牵口分析。结果20年间全市12个县区共血栓当地发热病人508.0万人次,病灶点居民13、5万人次,外出回归人群l、7万人次,外来人群9.3万人次,共栓出疟疾病例5686例,四类人群血栓阳性率分别为0.075%、0、26%、5.22%和0.65%。疟疾发病率从1988年的l。98/万下降到2005年的0.01/万,疟疾发病人数从1988年的766例减少到2005年的23例。该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百色市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近5年当地感染病例少,输入性疟疾病例较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输入继发病例发生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与控制措施,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陈远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982+989-982,989
目的分析1996-2010年崇左市江州区疟疾监测结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0年原崇左县卫生防疫站和江州区的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崇左市江州区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0.60/10万下降至2006~2010年的0.00,流动人口血检6 030人次,共检出20例阳性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81%。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107 924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结论疟疾防治措施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是巩固疟防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和流行动态,为调整疟疾防治对策和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 2011年疟疾疫情、疟疾调查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广西检出疟疾患者2406例,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0.91/10万下降至2011年0.21/10万.其中,2001~2008年发病率下降3.30%~43.75%,2009~ 2011年发病率上升11.11%~ 61.54%.监测12年,检出本地感染疟疾患者312例,占全自治区疟疾患者总人数12.97%(312/2406);检出输入性疟疾2 094例,占全自治区疟疾病例总人数87.03%(2094/2406).结论 广西本地感染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是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和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