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肾癌亚型,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该病无显著临床表现,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晚期仍存在进展可能。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8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半月余"入院。查体未触及腰腹部包块,左肾区无叩痛。B超示:左肾中份探及1个实性稍低回声包块,约4.0cm×4.1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平扫+增强)示:左肾中上极肾实质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呈等T1、稍长T2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缘短T2信号"假包膜"环绕,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病变约  相似文献   

3.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临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7岁.  相似文献   

4.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临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7岁.  相似文献   

5.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临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7岁.  相似文献   

6.
正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t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一种罕见的肾脏上皮肿瘤,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3d"于2014年11月10日入院。病程中无血尿、尿频及尿痛史,外科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提示左肾中上极5.25cm×4.10cm占位样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病理确诊的3例肾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并结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起源、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应用Eli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术后随访相关情况。结果:镜下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呈狭长小管状、索状排列和弥漫的梭形细胞几种结构紧密排列在黏液样基质中构成,部分迷路乳头状结构,梭形细胞区较少,似平滑肌瘤。瘤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瘤细胞CK、vimentin+,CD10、CD15-,CK34βE12、CK7、CK19在迷路样区域+,在索状、小管状区域-,迷路样区域Ki-67指数最高,达4%。患者行肿瘤及部分肾切除术,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TSCC是肾原发性罕见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不定,可能起源于多种组织。肿瘤局部切除的预后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癌的罕见类型肾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47、57岁,均由体检时发现,无临床表现。均为单侧单发,直径均在4 cm左右,影像学资料提示乏血供肿瘤,均采用后腹腔镜肾根治术,病理报告显示免疫组化CK7、CK19均为阳性,CD10阳性、阴性各1例。1例随访6年,1例随访1年,术后均无复发转移。结论:MTSCC是一类罕见的肾细胞癌,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影像学资料显示乏血供的肾占位病变在MTSCC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梭形细胞癌、间叶型梭形细胞肉瘤鉴别。治疗方法可选择根治性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肾功能进行选择,微创手术优于开放手术。尽管预后相对好,仍有伴或不伴肉瘤样改变的MTSCC发生远处转移的报道,因此应重视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0岁.发现右上腹无痛性肿块1个月于2002年10月30日人院.患者无肉眼血尿,无发热.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坐位时右上腹触及一约5 cm×5 cm肿块,境界清、光整、质偏硬,活动度大,无触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全身未及肿大淋巴结.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3例MTSCC进行HE和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例中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6.3岁,均伴临床症状。肿瘤边界清楚,可见局部坏死,1例合并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镜下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管构成,细胞异型性小,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并见梭形细胞区。黏液样基质Alcian blue染色+。上皮样细胞EMA+,AE1/AE3+,Vimentin+,CK7+,CK19+,EMA+,AMACR+,CD10-,S-100-,SMA-,HMB45-,Ki-675%。行肾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行辅助治疗,随访2~7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TSCC是一类低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组织形态温和,合并发育畸形者罕见。肿瘤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可发生坏死。预后较好,可长期存活。少数病例发生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正确诊断和避免过度诊断、过度治疗非常重要,早期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方法 MTSCCa患者4例.均为女性.年龄42~76岁,平均57岁.腰痛2例,其中伴肉眼血尿1例;体检发现肾肿瘤2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1例.CT检查示肾内低密度影,增强后有轻度强化,且有延迟强化.肿瘤直径3.8~12.0 cm,平均6.8 cm.T1aN0M0 1例,T1bN0M0 2例,T2N0M0 1例.4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 结果 4例手术顺利.肿瘤大体标本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周边有完整包膜.肿瘤内有出血区域:镜下表现为管状和梭形结构穿插于黏液样间质中,病理均诊断为肾MTSCCa.2例术后行干扰素及IL-2免疫治疗3个月.随访9~46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脏上皮肿瘤,多见于女性,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10):823-826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4例肾脏MTSCC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1例发生于左肾,3例发生于右肾,肿瘤最大径2.5~7 cm。镜下组织学特点为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和乳头构成,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结构,形态似平滑肌瘤或肉瘤,黏液样间质染色为酸性黏液,乳头表面被覆形态温和的立方上皮。免疫表型:广谱CK、CK(AE1/AE3)、vimentin、LCK、CK7、CK19、CK18、EMA、P504S、Ki67均阳性。特殊染色:黏液性基质AB/PAS染色为阳性。MTS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为低度恶性,大多数预后较好,少部分瘤体可发生转移和复发,预后较差,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女5例,男3例,平均年龄48.4(25~80)岁。肿瘤最大直径平均4.2(2.5~10.0)cm。3例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行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平均住院7(5~10)天,术后平均随访30(7~4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肾脏肿瘤,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肾癌类似,需依靠病理组织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需长期密切随访,对最大直径<4.0cm患者,推荐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7岁。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CT及MRI示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术前诊断良性病变。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术中见肿瘤对肾组织有推挤样边界,位于右肾上极,冰冻切片诊断低度恶性黏液性上皮性肿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右肾上极6cm×5cm×4cm类球形肿物,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CK7(+)、EMA(+)、Vimentin(+)、34βE12(+)。病理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2004年WHO泌尿和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新确定的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肿瘤,以往常被诊断高度恶性肉瘤样癌或集合管癌[1],自2000年至2008年我院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临床类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2例不同临床类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例1为体检发现,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无病理性核分裂像,异型性小。例2以持续高热就诊,有局部及远处转移,病理性核分裂像常见,异型性明显。2例均行肾癌根治术,例1术后随访未见复发。例2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此为国内首例报道因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死亡者。结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有两种不同临床类型,多数为低度恶性,亦存在恶性程度较高的病例,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MTSCC)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报告1例37岁男性左肾占位性病变之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 术中见左肾上极与腹膜黏连严重,游离肾门,局部解剖不清晰,伴多发淋巴结肿大.行开放性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学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CK++、HCK++、Vimt-、F8 -、CD34 -、CK-.结论 罕见肾脏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恶性程度低,早期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病人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和讨论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诊断: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符合相关文献对该型肾癌的报道,术后长期严密随访无复发.结论 MTSCC是罕见的肾癌分型,症状隐匿,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早期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预后良好,罕见预后较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