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7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总数3 675例,产后出血7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1%.发生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共43例,占58.11%.74例产后出血中合并有高危因素61例,占82.43%,主要有:多次妊娠史28例(37.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6.76%)、前置胎盘3例(4.05%)、胎盘早剥5例(6.76%)、双胎妊娠4例(5.41%)、羊水过多2例(2.70%)、巨大胎儿7例(9.46%)、瘢痕子宫6例(8.11%)、合并子宫肌瘤1例(1.35%)等.剖宫产分娩者比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40% vs 1.0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P<0.01).结论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加强产后2h观察.严格控制剖宫产率,避免无指征剖宫产术,做好产前宣教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计划医院外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产科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院外分娩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年间非计划院外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共116例,占同期产后出血21.93%,平均出血量863.60ml,89.66%发生在产后2h内。院外分娩产妇趋向于年龄大、产次多、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和缺乏产前检查。子宫收缩乏力(49.14%)、胎盘滞留(40.52%)、软产道损伤(10.34%)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仅2例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无1例死亡。结论:非计划医院外分娩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坚决取缔非法诊所和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分娩共1776例,对其中发生产后出血46例产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产后出血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26例(56.5%),胎盘因素18例(39.1%),软产道损伤/血肿1例(2.2%),凝血功能障碍1例(2.2%).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的产妇,P<0.005;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导致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血肿、凝血功能障碍。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途径,包括婚前教育、孕期保健、正确处理3个产程、及产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唐玲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59-2361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例重度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92%,90%发生在产后2 h内。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依次是:子宫收缩乏力(56.52%)、胎盘因素(19.6%)、子宫下段切口因素(8.7%)、软产道损伤(6.52%)、子宫破裂(4.35%)、D IC(2.17%)、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17%)。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防治措施的关键为加强妇女孕前生殖健康教育和强化保健措施,加强产后2 h的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可降低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余姚市产妇产后出血状况,分析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促进围产质量。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179例产后出血产妇,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2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1%,其中流动产妇占51.96%;产次2次及以上或产前检查少于5次的流动产妇与本地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病例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别占所有自然分娩数和所有剖宫产数的1.24%、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病例中有高危因素的病例中剖宫产42例,自然分娩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巨大胎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134例,显著高于胎盘因素17例(P<0.01);产后出血1 000 m l及以上病例中胎盘因素所致出血占所有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病例的70.6%。结论:减少产次,系统的产前检查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剖宫产较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第1位原因;产后出血病例中高危因素前5位分别为巨大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瘢痕子宫;减少高危孕产妇的发生,可避免剖宫产术,并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宜小如  王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78-148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分娩方式,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2%,其中阴道分娩发生率为1.47%,剖宫产发生率为2.45%,产钳助产发生率为3.86%。孕周、流产史、胎儿体重、多胎均是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416例(91.4%)产后出血发生于胎儿娩出2 h之内。结论:应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合理使用剖宫产术,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淑蔚 《现代医院》2010,10(11):45-4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 425例分娩数中,产后出血45例,占1.86%。41例(91.11%)产后出血发生于胎儿娩出后2 h内,4例(8.89%)发生于产后24 h后。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分娩方式、产次、合并贫血、孕妇心理因素与产后出血有正相关性。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所致,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充分认识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加强围产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帅宁 《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51-152
目的就剖宫产产后出血20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共做剖宫产5050例,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00例,占3.96%。应该对产后出血原因进行立即判断,同时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子宫局部环形缝合、盆腔动脉结扎、宫腔填塞纱布、B-Lynch外科缝合术等相应措施。结果软产道损伤者38例,占19%(38/200);因胎盘因素发生产后出血者46例,占23%(46/200);宫缩乏力者116例,占58%(116/200)。200例初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者35例,占1.59%;850例分娩次数≥2次的发生产后出血者,占7.65%,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0例无流产史的产妇中有84例发生产后出血者,占1.98%,800例有流产史产妇中有116例发生产后出血,占14.5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2)。200例本组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经治疗后,均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后42d行B超检查,子宫复旧良好,宫腔内无异常回声。结论产后大出血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是十分凶险的合并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值得医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 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34例剖宫产者发生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0.6%,子宫切口延裂占8.8%.产后出血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娩前血红蛋白减去分娩后血红蛋白的差值、分娩前红细胞压积减去分娩后红细胞压积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70、6.612、6.764,均P<0.05).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术中应准确估计出血量,积极预防高危因素,手术中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例(研究组)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和同期住院分娩的4 837例(对照组)足月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11年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占住院分娩总数的比例逐年增高(趋势χ2=16.55,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8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1.98%),χ2=258.45,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50%)显著高于对照组(2.50%),χ2=142.67,P<0.01;研究组因产后出血难以控制而行子宫次全切手术2例,占22.2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占2.48%(3/12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和子宫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对孕产妇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安吉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 452例产妇,对其中93例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72.04%)、胎盘相关因素(23.66%)、子宫切口出血(4.30%).结论: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降低剖宫产率,避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②积极有效处理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相关因素及子宫切口出血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该院2013-2015年女性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4 93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 300例为经产妇,2 630例为初产妇。结果3年内该院剖宫产者2 131例(43.23%),顺产者2 799例(56.77%);产后总出血率为6.00%,剖宫产出血率(3.97%)高于顺产出血率(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宫缩乏力(47.63%)、胎盘因素(30.74%)、软产道损伤(19.33%)多见。结论产后出血发病率多见于剖宫产分娩,充分认识与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原因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32例严重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引起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 ,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 ,减少并发症 ,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分娩后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 32例产妇的记录资料 ,对出血原因及与分娩方式、孕次的关系及合并症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 0 .2 2 % ,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性 (P>0 .0 5 ) ,且孕次 >1次发生产后出血率占 81.2 5 %。结论 :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仍是子宫收缩乏力。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及时促进子宫收缩 ,对减少产后出血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娩时间与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该院分娩的严重产后出血产妇186例(严重出血组),以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对比严重出血组、对照组不同产程时间以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出血组整体产程、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严重出血组与对照组在体质指数(BMI)、产程、巨大儿、初产妇、产后出血史、孕期贫血、合并子宫纤维瘤、分娩过程发热、引产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程12 h、分娩过程发热、引产、产前宫缩剂是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娩时间与产妇严重产后出血有关,尤其对于分娩时间超过12 h的产妇应做好预防措施,以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大芳  韩爱卿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40-514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8月128例产后出血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90例,占70.31%;阴道分娩38例,占29.69%。原因:子宫收缩异常占89.06%;胎盘因素9.38%;软产道裂伤0.78%;凝血机制异常1.56%。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94%,90/2 287)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2.16%,38/1 759);积极干预并及时诊治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致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制定产后出血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 21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 218例分娩病例中,发生产后出血345例,发生率为15.55%。单因素分析中有13个因素为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有10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子宫宫缩乏力、胎盘粘连、胎数、前置胎盘、分娩方式、白细胞、年龄、新生儿体重、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或(合并)前置胎盘、巨大儿或多胎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白细胞升高、年龄偏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上产后出血往往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加强孕期保健、控制胎儿体重、及时处理宫缩乏力、注重心理护理等举措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331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贫困山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产后出血的原因 ,探讨减少产后出血可行性措施。 方法 对 7年间在本院住院分娩中发生产后出血的 3 3 1例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96~ 2 0 0 2年产后出血发病率达 14 .5 7% ,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 ,占产后出血病例的 60 .1% ,且产后出血 >10 0 0ml者 82 .8%发生在剖宫产病例中 ,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产后出血原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 ,依次为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又以滞产因素居前 ,占 2 1.5 %。 7年间全县孕产妇死亡 7例 ,产后出血 2例 ,占 2 8.5 7% ,居 7年间或当年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结论 减少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力措施。今后应在提高识别、处理高危能力 ,增强产科抢救能力 ,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住院分娩率四个方面加强 ,以达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在该院分娩的3 000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病例80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7%,产后出血病例中初产妇占75.00%,分娩前诊断为妊高征、双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巨大儿等并发症占产后出血的65.00%,2χ=87.4,P<0.05;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占75.00%。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预防及防治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张掖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共计3 572例,其中产后出血68例,对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 572例产妇中,剖宫产861例,产后出血18例,占剖宫产的2.09%;阴道分娩2 711例,产后出血50例,占阴道分娩的1.8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0%。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保证孕产妇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本文对34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产妇分娩总数1649例,其中产后(包括剖宫产术后)出血34例,占分娩总数的2.06%,产妇平均年龄28.3岁,孕37~42周。阴道分娩后出血32例,剖宫产术后出血2例。1.2出血原因详细情况见表1。表1 34例产后出血情况分析病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例数24 5 3 2出血时间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