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抗粘连口服液对家兔腹腔粘连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抗粘连口服液组分别进行腹腔药物注射。实验结束后取粘连组织做HE、Masson染色及TGF-β1免疫组化,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抗粘连口服液可以显著改善腹腔粘连组织病理结构,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下调TGF-β1的表达。结论:抗粘连口服液能预防家兔腹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承气汤对大鼠腹腔内粘连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制作大鼠腹膜粘连动物模型,观察口服活血承气汤等对粘连形成及粘连组织的羟脯氨酸的影响。[结果]活血承气汤可以显著减少粘连的形成及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论]活血承气汤能够预防和治疗腹膜粘连的形成,比单用承气合剂或复方丹参合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肠丸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回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作用.方法:复制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除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外,随机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通肠丸低、中、高剂量组及大承气汤组.通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65,1.3,2.6 g·kg-1体重ig给药,大承气汤按2.6 g·kg-1给药,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给药容积均为10 mL·kg-1.术后5d开始ig,各组灌服相应药物,1次/d,给药后第7天脱颈处死大鼠,立即开腹,切取距回盲部2 cm回肠0.5g用生理盐水制备组织匀浆液,测定回肠组织中SOD,MDA,GSH-P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SOD(63.03±20.43)U·mg-1,GSH-Px( 138.91±0.36)U ·mg-1,MDA(18.13±1.20)nmol· mg-1比较,通肠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增加大鼠回肠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分别为(76.57±20.43),(87.36±15.45)U·mg-1,(168.46±15.50),(174.97±17.03)U·mg-1,降低MDA的含量(13.62±1.63),(11.71±2.20)nmol·mg-1.结论:通肠丸可以调节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回肠组织中MDA,SOD,GSH-Px的水平,可能其抗自由基的作用是其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解口服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血清和回肠组织中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各组均预先灌胃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2天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舌下静脉注射8μg/g脂多糖(LPS)复制MOD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生命体征(心电图、体温、呼吸幅度和频率)、血清指标(AST、ALT、CK、Cr)及血清和回肠组织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清指标(AST、ALT、CK、Cr)及血清和回肠组织TNF-α、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大鼠心率、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呼吸频率、血清指标及回肠组织中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剂量组呼吸频率、血清指标、血清及回肠组织中TNF-α、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剂量组血清指标、血清及回肠组织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剂量组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NF-α、IL-6及回肠组织中IL-6含量,中剂量组的血清AL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阳性组比较,低剂量组AST、ALT含量,高剂量组血清及回肠组织中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解口服液可有效降低脂多糖诱导的MODS大鼠血清及回肠组织中IL-6、TNF-α水平,且与其剂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棘复合胶原膜修复肌腱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每组4只。手术切断家兔髌骨肌腱中下1/3处,将0mg/ml、0.1mg/ml、1mg/ml、10mg/ml等浓度的沙棘复合胶原膜,并贴附于肌腱断裂处。2、4、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检测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肌腱滑动度。结果:术后2周各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6周实验组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O.05),且加入沙棘后,抗张力强度均高于空白组、单纯胶原膜组(P〈O.05),但沙棘各组之间差别元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棘复合胶原膜可以明显的加快肌腱愈合,减少瘢痕粘连,增加肌腱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测定了川芎嗪注射液在防治屈肌腱粘连过程中腱组织内羟脯氨酸,DNA及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与抗组织粘连药二甲基硅油及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同时体外观察了川芎嗪注射液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组羟脯氨酸,DNA及蛋白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硅油组且低于盐水组;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在部分抑制胶原形成,防止腱周肉芽组织增生,抗肌腱粘连的同时,又能促进损伤肌腱内的血液循环,不影响损伤肌腱的自身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对大鼠粘连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获得大鼠粘连组织成纤维细胞(AFB),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考察丹参对AFB增殖活性与培养液羟脯氨酸含量(HyP)的影响。结果:随着剂量增加,丹参组AFB活性降低趋势大于地塞米松组,丹参组的IC50也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丹参各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的HyP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丹参各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的Hy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制AFB增殖,减少其胶原合成是丹参防治术后粘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验研究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针对腹腔粘连病理特点实验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作用,并通过Nair评分及免疫组化进行评价。结果: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均有作用,低剂量及中剂量组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作用最佳,考虑到在相同作用下选择低剂量药物以减低药物反应故低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与Poloxamer 407温敏凝胶结合,形成具有温敏成胶、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药物缓释及无毒副作用的新型腹腔内用药,符合腹腔粘连病理特点并在本实验中证实抗大鼠腹腔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家兔胆汁流量及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护肝宁片组、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护肝宁片组给予护肝宁片混悬液22 g·L-1灌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分别给予5 m L·kg-1、2. 5 m L·kg-1、1. 25 m L·kg-1复方黄栌口服液纯水稀释后灌胃,空白组灌胃等剂量的纯水。采用胆管引流法计算各组家兔的胆汁流量,并分别测定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增加家兔胆汁量(P 0. 05)。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家兔胆汁中胆酸含量(P 0. 05),并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P 0. 05),且以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的效果较好。与空白组比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胆酸含量;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降低胆汁中胆红素、胆固醇的含量(P 0. 01);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对胆汁中胆红素、胆固醇含量仅有降低趋势,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可显著增加麻醉家兔胆汁的流量,并能明显增加排出胆汁中胆酸含量,降低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建立腹腔粘连SD大鼠动物模型,并将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通过腹腔途径给药.以Nair评分及免疫组化为指标,评价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作用.结果: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可有效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低剂量及中剂量组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作用最佳,考虑到在相同作用下选择低剂量药物以减低药物反应,故低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与Poloxamer 407温敏凝胶结合,形成具有温敏成胶、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药物缓释及无毒副作用的新型腹腔内用药,符合腹腔粘连的病理特点并经本实验证实其抗大鼠腹腔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茴香枳术汤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病理的影响,为深入探讨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5,7天,共3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处死大鼠取肠组织匀浆,测定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取粘连肠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组、茴香枳术汤低剂量组、茴香枳术汤中剂量组和茴香枳术汤高剂量组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病理显示肠粘连逐渐松解。结论:茴香枳术汤具有良好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抗肠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家兔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30 只家兔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 10 只。实验组和模型组采用髓核穿刺抽吸法复制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 4 周,实验组按 3 mg/(kg · d)的剂量灌胃淫羊藿苷,模型组和空白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 续 4 周。术后 4 周和术后 8 周,各组分别取 5 只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后切取椎间盘组织。HE 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检测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术后 4 周,空白组髓核组织内基质成分高,密度均匀,染色深,其间有大量髓核细胞,核深染,胞浆淡染;实验组和模型组髓核内基质及髓核细胞部分消失,被深染的纤维组织和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取代。术后 8 周,空白组髓核成分同术后 4 周比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髓核的基质及髓核细胞大部分消失,染色变浅,大量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形成;实验组髓核基质成分较高,髓核细胞减少。术后 4 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表达水平降低 (P<0.05)。术后 8 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表达水平升高 (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上调Ⅱ型胶原的表达、增加蛋白多糖的含量来延缓腰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红花注射液保存的人胎羊膜植入防治肌腱粘连的作用机制.将30只成年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各30根屈肌腱予以切断,左足为实验组行断端吻合后植入红花注射液保存的胎羊膜,右足为对照组、空白组分别植入未经药液保存的胎羊膜及单纯吻合.通过肉眼、光镜观察肌腱愈合假鞘形成及粘连情况,并测定生物力学、病理组织学评分及腱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肉眼观察:实验组左足爪肌腱完全恢复正常,腱周无粘连,对照组无明显粘连,空白组有粘连,且粘连程度较重.光镜观察:实验组腱周有纤维组织形成,腱周裂隙,断端愈合,肌腱外周无明显组织粘连;对照组大致同左足爪,断端基本愈合,腱周无明显粘连;空白组无腱周裂隙形成,有较多成纤维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浸润.生物力学测定:趾关节总屈曲角度、屈趾深肌腱滑移距离比较,实验组明显大于空白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纤维增生量、粘连程度及范围显著小于空白组(P<0.01).实验组腱内纤维增生量、肌腱粘连程度及范围少于对照组(P<0.05);腱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红花注射液保存的胎羊膜可有效防治肌腱吻合术粘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18月龄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老年围刺组、老年围刺加足三里组、老年空白组,并与8月龄青年大鼠对照,测定各组大鼠腹部皮肤的可溶性羟脯氨酸含量与SOD活性,并应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情况。结果老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器减少,细胞结构退化,同时胶原纤维之间空隙加宽,老化性架桥增多。通过围刺治疗,可以使其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同时,经围刺治疗后大鼠皮肤的可溶性羟脯氨酸含量较老年空白组明显增加,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而配合足三里穴组皮肤组织中SOD活性增强。结论围刺法可能是通过增强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进而增加皮肤中可溶性胶原含量来改变皮肤的老化外观的。配合足三里穴可以增加皮肤SOD活性。  相似文献   

15.
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温和灸组(A)、微波组(B)及空白组(C),每组大鼠18只,造成一个"急性、开放、渗血、感染"类似于临床肛瘘术后感染性创面的动物模型。术后第2天起,温和灸组予以艾条温和灸创面治疗;微波组予以微波照射创面治疗;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的第3、7、14天后各处死6只,采集标本,观察大鼠创面愈合率,并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情况。结果在创面修复初、中期,温和灸能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含量、巨噬细胞含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及提高Ⅰ、Ⅲ型胶原比例,一般在第7天达到高峰;在创面修复后期,温和灸能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含量、巨噬细胞含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结论①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②灸法具有双向良性的调整作用;③温和灸可促进创面愈合,并能抑制瘢痕形成,改善创面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家兔滑膜组织中TGF-β1、NF-κBp65、VEGF含量和TGF-β1/NF-κB通路的影响;基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艾灸治疗RA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简称"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治疗组用0.5 mL/kg弗氏完全佐剂(FCA)法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在造模后第7天,用艾炷灸治疗组家兔双侧"肾俞""足三里"各5壮,1次/d,两侧交替进行,共治疗3个疗程18 d,两疗程之间休息1 d,空白组和对照组不进行艾灸治疗。治疗后第21天,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和滑膜液。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滑膜组织染色并测定组织中TGF-β1、NF-κBp65、VEGF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家兔滑膜组织中TGF-β1、NF-κBp65、VEGF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A家兔滑膜组织TGF-β1、NF-κBp65、VEGF蛋白含量均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能降低RA家兔滑膜组织TGF-β1、NF-κBp65的蛋白含量,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缓解滑膜炎症,提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肾活血治法发挥抗炎镇痛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对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坏死及胶原合成的影响,为术后粘连的中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丹参对粘连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对胶原合成的影响;测定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反映对细胞坏死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丹参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在4~128μ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丹参剂量在24、48、96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6μg/mL的丹参培养液LDH活性显著增加,而24、48μg/mL的丹参培养液与对照组比较,LDH活性无显著性改变;对照组和48μg/L丹参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19.7+1.6)%和(7.6+1.6)%,丹参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结论:丹参能抑制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但是对胶原合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