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巍山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现状,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2年巍山县麻疹发病资料和麻疹疫苗接种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2年麻疹发病共6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01/10万;2005—2008年出现6起暴发痰睛;2009年后发病大幅度下降。年发病高峰期为1—3月;15岁以下儿童发病50例(73.52%),7岁以下的儿童发病28例(41.12%);散居儿童24例(35.29%),学生28例(41.76%),农民12例(17.65%);仅28例有麻疹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18例,免疫史不详22例。结论巍山县麻疹流行情况存在波动且伴随暴发,应该重点提高易感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特别是计划免疫(EPI)和麻疹强化免疫及应急接种以来,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非常显著,但麻疹发病周期仍未打破,间隔4~5年会出现一个麻疹发病高峰。麻疹常年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5月份,8月龄~6岁儿童发病减少,0~8月龄婴儿和6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增加,出现“双向移位”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为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12年甘肃陇南市839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34份,阳性率63.6%;每年都有病例报告,其中2008年阳性率最高,为82.6%;各区(县)均检出阳性病例,不同地区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7,P〈0.05);发病人群集中在8月龄。25岁年龄段,占阳性病例总数的74.5%;麻疹每月均有发病,但高峰在3~7月。结论检测麻疹IgM抗体对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起到关键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疑似病例的血清采集工作,同时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高度重视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及时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麻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8年大理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麻疹流行情况,评估麻疹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定大理州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018年大理州3783名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流行情况及抗体水平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大理州报告麻疹病例42例,发病率为11.91/100万。发病年龄主要以3岁以下婴幼儿及35~44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2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9.53%,其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最低,接种2剂次的阳性率最高,接种3剂次的保护率和GMC最高;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均以1~2岁组最高,<1岁组阳性率最低,25~34岁组保护率和GMC最低,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理州基本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3岁以下婴幼儿和35~44岁年龄段人群麻疹发病的风险高。应在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调整免疫策略,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麻疹流行特征及实施的免疫策略,为麻疹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新疆麻疹相关文献及资料,整理疫苗接种前后麻疹发病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新疆麻疹发病的规律及特点。结果 2004年以来新疆麻疹发病呈现2~3年的流行周期,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免疫薄弱和流动人口多的区域,冬、春季高发,人群分布以小年龄组模式为主;新疆主要采取常规免疫接种和后续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麻疹监测等免疫策略。结论新疆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基础免疫有漏种人群,应针对15岁以下人群开展含麻类成分疫苗查漏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处理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6.
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趋势——孙红云等(山东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1100):《疾病监测》,2005,20(2):89—90[目的: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对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然感染期(1954-1966年)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流行周期1.2年;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7.
258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学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平湖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方法:采集了该地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25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258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91份(74.03%);风疹IgM抗体阳性8例(3.10%),其他RFIs59例(22.87%)。结论:RFIs常年散发,以春季为主,发病以〈1岁及〉15岁为主。血清学诊断为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陶建华  胡国胜 《地方病通报》2005,20(2):38-38,40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对1990~2001年农一师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859例麻疹发病者中本地人口发病637例,其中有10例死亡,外来人口发病222例.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中均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74 %,≤6岁儿童526例,占61.2 %,7~10岁儿童172例,占20 %,15~30岁150例,占17.45 %.发病季节高峰在3~5月,每隔3~5年流行一次;1991年本地以沙井子民族农场为主的沙井子片区发生麻疹暴发流行疫情波及22个单位,发病377例,其中死亡9例. 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存在较大免疫空白区,加之人员流动、未免疫和未复种麻疹疫苗人群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麻疹13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泸州地区麻疹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2—07/2005—06住院麻疹患者138例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地区、是否接种疫苗、发病季节、临床特征及主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38例麻疹患者在性别、发病地区、接种疫苗等方面均有差异;高发季节为春季,共92例(66.67%),其次为夏季32例(23.19%);高发年龄组为9个月~6岁,患儿共77例(55.80%);其次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组和成年人组,分别为28例(20.29%)和19例(13.77%);临床表现多数趋于典型;有并发症者98例(71.01%)。结论麻疹流行季节有向春末夏初推移的趋势;成年人和婴儿麻疹有增多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应加强麻疹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8年1~5月乌鲁木齐市麻疹疫情爆发流行的原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对麻疹阳性病例共分5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疫情共送检麻疹疑似病例3513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1481例,阳性率为42.16%,其中男性813例,女性668例,男女性别比为1.22∶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05);从年龄组分布来看,发病主要集中在0~8月龄组,阳性率为56.97%。其次是9月~8岁和29岁~的成人组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50.97%和50.69%;9~18岁组阳性率最低为22.75%。0~8月龄组和9~18岁组麻疹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8,P〈0.005)。结论麻疹病例逐渐向未到免疫年龄人群和成人转移,给当前麻疹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掌握麻疹的采血时间,才能更好的提高麻疹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