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孟英温病治痰经验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王孟英系清代著名医学家,对温病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王氏临证善于治痰,尤其擅用涤痰法治疗温病。据笔者粗略统计,《王氏医案绎注》一书计收录王氏医案450首,可明确 相似文献
2.
3.
王孟英治痰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孟英,不仅对温病的治疗自成体系,多有创新,对杂病的治疗亦颇多建树。反复研读《王孟英医案》,觉其对痰的认识及治疗确有与众不同之处,许多疑难危重病证,经他用治痰之法,每收意外之效。笔者在临床中遵其理法方药,亦屡获佳效。故此不揣浅陋,将王氏治痰经验,以法为纲,整理如下。滋阴祛痰阴虚挟有痰湿,历来是医家颇感棘手之证。张景岳云:“实痰无足虑,最可畏者惟虚痰。”此皆因滋阴柔润之品碍于祛痰,而化痰除湿之品又易伤阴,彼此制约,故谓难治。王氏认为,阴虚生痰与阳虚生痰不可相混,曰:“阴亏火盛,津液受灼而成痰,须服壮水之剂,庶可杜患将来。”认为阴虚挟痰,脉象多为虚细中兼有弦象,舌绛苔黄而口渴。治疗应滋阴、祛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疟者,是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清代医家王孟英,用温病理论辨治疟疾,服膺叶天士之论,而独具见解。其时,陈仰山观其治疟如神,疑其“别有神授”,孟英曰:“何秘之有?第不惑于昔人之谬论,而辨其为风温、为湿温、为暑热、为伏邪,仍以时感法清其源耳。”王氏医案中,治疟案特多,辨证精详独到,处方灵活周匝,不以疟名印定心目,常收灵巧锐捷之效,对后学启迪不少,兹将王氏治疟经验探述如下。一、因时气所感缘求诸疟之治孟英针对很多医家治疟不辨时气感之异,恒以小柴胡汤之类,“颟顸施治,罕切病情”的大弊,提出治疟当辨“正疟”与“时疟”,不可一概施治。他认为正疟是感受风寒之轻者,入于少阳而成,脉象必弦,治以小柴胡汤为主。“若感受风温、湿温、暑热之邪 相似文献
9.
10.
李天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7,(1):56-57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之范畴,临床多认为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因素有关。痰浊亦为眩晕论治之重要方面,故从痰浊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通过验案介绍临证方药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别介绍了杂病大家朱丹溪从脾治痰与温病大家王孟英从肺治痰的学术思想 ,并作比较分析 ,找出其异同之处。再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发现两家治痰各有特色 ,有互补之妙 ,能对临床杂病治痰思路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黄调钧主任中医师为我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近 4 0年 ,学验俱丰。余随师侍诊 ,受益匪浅 ,谨举治痰验案三则以窥其一斑。1 癫痫李某某 ,女 ,4 2岁 ,2 0 0 0年 1月 8日初诊。患病已月余 ,发病时神志不清 ,两目斜视 ,呼吸急迫 ,手足抽搐 ,十余分钟后苏醒 ,每因心情不佳、生气时发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 2天 ,诊断为癫痫 ,用药未能控制发作。患者头晕 ,精神差 ,纳少 ,前天发作 1次 ,舌质红、苔黄 ,脉滑。辨证为风阳夹痰上扰清空 ,治以平肝熄风止痉 ,清热化痰开窍。处方 :胆南星 10g ,… 相似文献
15.
<正> 王孟英乃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其临证用药,既继承了经方特点,又集温病诸家之大成,颇有独到之处,概述如下。1.重病轻取淡中见奇孟英尝谓,“重病有轻取之法”,认为“药惟对证,乃克愈病。”如诒朱氏妇案,饮食几废,肌削神疲,药入即吐。用甘草、小麦、红枣、藕肉四味,格守两月而病愈。又如猪肉,为日常食物,孟英视为“滋阴妙品”。治一少妇滞严,遍药不应。令其家人买鲜猪肉一、二斤煎汤去浮油,恣饮之,即产一子。2.危证大方多而不杂孟英认为,危重病证大多病情复杂,变化多端,需多处设防,齐头并进,方取速效。如诒金氏暑温案,因患者先经误用汗法及温补,到盂英处已是势濒于危。投以白虎汤、苇茎汤、天水散加茯苓、桂枝、杏仁、贝母为方。药后,肺邪得泄,又服甘凉濡润二十余剂而愈。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