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水莉 《护理研究》2007,21(7):1787-1788
介绍了洗胃病人置管途径、胃管的选择、置管深度以及置管方法,包括清醒病人置管法、昏迷病人置管法及插管困难胃管置入法。  相似文献   

2.
李水莉 《护理研究》2007,21(20):1787-1788
介绍了洗胃病人置管途径、胃管的选择、置管深度以及置管方法,包括清醒病人置管法、昏迷病人置管法及插管困难胃管置入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浅静脉留置针漂浮置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观察对象按照序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漂浮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法。结果实验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6%,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漂浮置管法能有效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王莹  马洁  惠彩红  郝世静  米颖 《天津护理》2010,18(4):219-220
目的:比较应用胃内注气法和螺旋置管法行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成功率。方法:将ICU的50例有留置鼻肠管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胃内注气法和螺旋置管法两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对2组各25例患者进行留置鼻肠管。结果:胃内注气法和螺旋置管法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内注气法比螺旋置管法成功率高,明显优于螺旋置管法。  相似文献   

5.
桡动脉分类穿刺置管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文  程磊  李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68-3569
目的:探讨桡动脉分类穿刺置管的方法,观察其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方法:128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将桡动脉分为Ⅰ、Ⅱ型,Ⅰ型选择小角度穿刺置管法,Ⅱ型选择大角度穿刺置管法。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0.6%,Ⅰ型桡动脉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0.1%,Ⅱ型桡动脉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1.2%。结论:桡动脉分类穿刺置管法可获得满意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送管法在预防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6年行PICC置管者22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行PICC置管263例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送管法对患者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法,在置管过程中对偏头方法及送管速度进行改良。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位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的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送管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及引流有效性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法以解决临床上因操作不当或方法陈旧导致置管困难、多次置管及置管异常(胃管堵塞、卷曲、排液不畅)而增加病人痛苦的现象。方法:将90例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留置胃管法及改良留置胃管法,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传统置管法与改良置管法比较,使用改良置管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置管法。结论:使用改良留置胃管法不仅能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保证引流的有效性,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留置针置管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138例次)患者按穿刺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单日穿刺患者31例(71例次)采用常规置管法为对照组,双日穿刺患者30例(67例次)采用单手穿刺置管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置管法在皮肤组织松弛、血管易滑动的患者和烦躁、痴呆等不合作患者中应用方便,简单易学,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完全拔管置管法在脑卒中急性期鼻胃管置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脑卒中急性期需要鼻胃管置管的7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当出现胃管反折入口腔、误入气管等插管意外时,拔出胃管重新置管;试验组在置管过程中出现胃管反折入口腔、误入气管等置管意外时,采用不完全拔管置管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舒适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完全拔管置管法提高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鼻胃管置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蔡静  王奉涛  刘静芳 《护理研究》2022,(13):2263-2268
目的:探讨肠衣包绕尖端改良的鼻肠管被动等待置管法对鼻肠管置管结局和置管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46例重症监护室鼻肠管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被动等待置管法,干预组给予改良的被动等待置管法,即置管前使用可食用天然肠衣包绕鼻肠管尖端,待置管至胃内后从鼻肠管向肠衣内注入碳酸氢钠延缓肠衣被胃液消化的进程,依靠胃蠕动将膨胀的鼻肠管尖端带入十二指肠,提高置管效率。比较两组置管结局和置管周期。结果:干预组病人12 h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人48 h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鼻肠管的置管周期显著降低,除此之外,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镇静剂的使用、置管前肠鸣音次数都会对置管结果和置管周期产生影响。结论:改良的鼻肠管被动等待置管法提高了鼻肠管的置管效率,缩短了平均置管成功时间,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张宝珍  杨珍  江海强 《全科护理》2016,(14):1479-1481
[目的]观察对成人静脉留置针应用单手置管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采取随机数字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单手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手置管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及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手置管法能提高成人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病人行主动置管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重症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主动置管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行肠液pH测定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段的位置。[结果]置管成功率94%,置管深度91.6cm±4.3cm,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主动置管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高且安全,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斜刺股静脉置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组,行股静脉斜刺法置管术;将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比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斜刺股静脉置管法明显优于传统股静脉置管法,且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外伤病人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病人行主动置管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重症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主动置管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行肠液pH测定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段的位置。[结果]置管成功率94%,置管深度91.6cm±4.3cm,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主动置管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高且安全,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用于脑出血昏迷病人的胃管置入方法。[方法]选择脑出血昏迷病人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B组采用侧俯卧位置管法,C组采用喉镜直视下置管法。比较3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置管时间。[结果]B组和C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B组的置管时间少于A组和C组。[结论]侧俯卧位置管法的置管成功率高,能够缩短置管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于脑出血昏迷病人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进置管法与传统置管法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 方法 将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1例。实验组置管前采用肝素盐水+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浸泡导管,穿刺时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操作,观察2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44,P<0.05)。 结论 改进PICC置管法,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方便性。方法:比较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2004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52例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实验组)和30例线拉式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操作时间及造瘘管更换方法。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可在体外直接更换造瘘管;对照组需胃镜引导下按原造瘘方法更换造瘘管。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垂直置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梅  蒋小剑 《当代护士》2005,(8):35-35,38
目的了解在机械通气状态下应用垂直置管法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ICU 1~3年时间58例机械通气状态下留置胃管的病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B组采用垂直置管法留置胃管,记录置管时间、患者反应(烦躁、恶心、呕吐)及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患者反应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垂直置管法为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胃管是较满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昏迷患者常需要留置胃管,昏迷伴舌后坠患者置管困难,现行常规置管法[1]置管成功率低,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近年来,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各种改良方法屡有报道[2-4].经过长期研究与摸索,笔者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昏迷伴舌后坠者留置胃管的改良方法,将其命名为“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留置胃管法”,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对我院155例住院昏迷患者进行常规置管法和改良的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置管法的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在置尿管时解除疼痛与不适的对策。方法:选取男性患者86例,采用随机和交叉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丁卡因胶浆置尿管,对照组采用普通置尿管法。结果:试验组在消除疼痛与不适、置管成功率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男性患者在置尿管时应用丁卡因胶浆可解除疼痛,减轻不适,提高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普通置尿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