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刺激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EG提取的血清IgG刺激正常人甲状腺细胞cAMP的生成测定TSAb.GD未治组和复发组TSAb活性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GD缓解组,单纯甲状腺肿组,对照组,GD缓解组TSAb活性与阳性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单纯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后两组TSAb活性相似,且TSAb均为阴性,提示TSAb与GD的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本法检测TSA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PEG提取的血清IgG刺激正常人甲状腺细胞cAMP的生成测定TSAb。GD未治组和复发组TSAb活性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GD 缓解组、单纯甲状腺肿组、对照组;GD 缓解组TSAb 活性与阳性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单纯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后两组TSAb 活性相似,且TSAb 均为阴性。提示TSAb 与GD 的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本法检测TSAb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对人甲状腺细胞功能影响的信号传导机制,揭示TSAb致Graves’病(GD)的分子机制。方法 (1)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TSAb对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PKA和PKC活性影响。(2)应用PKA、PKC激活和抑制剂及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两信号传导途径在TSAb刺激T3、T4分泌中的作用。(3)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甲状腺组织和细胞中TTF-1和PAX-8基因表达情况,并应用PKA、PKC激活和抑制剂观察两信号传导途径在TSAb对两基因表达影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了36例Graves病(GD)和32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10种非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抗DNA、抗U_1RNP抗体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均<0.05),患者三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0%和7%,正常对照三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和2%。此三种抗体与甲状腺自身抗体TSAb、TGA、TMA无相关关系(P均>0.05)。抗Sm、抗Scl-70、抗Jo-1、抗SS-A、抗SS-B、抗RA-54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O.05)。  相似文献   

5.
Graves病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峰  罗云  彭德珍  袁锦丽 《华夏医学》2006,19(6):1177-1178
目的探讨Graves(GD)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170电化学发光仪、磁酶免激素定量测定系统分别测定GD各组患者TRAb、TPOAb浓度。结果GD各组患者的TRAb、TPOAb浓度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GD缓解组TRAb浓度及阳性率、TPOAb浓度均显著低于GD初诊组和GD治疗组。结论动态检测GD病患者血清中TPOAb、TRAb浓度的变化有助于GD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的测定对Graves病患者的诊治意义,根据TSAb能刺激甲状腺上皮细胞膜匀浆中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原理测定了正常人及Graves病患者血中TSAb活性。结果显示TSAb活性(单位:pmol/mg膜蛋白)80例正常人为14.97±3.36(阳性率1.25%),70例未治Graves病患者为30.69±9.59(阳性率78.6%),显著高于正常人(t=2.687,P<0.01);41例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Graves病患者为21.72±9.80(阳性率39.0%),显著低于未治Graves病患者(t=2.806,P<0.01);10例Graves病复发患者为38.32±12.21(阳性率100%),显著高于经治疗患者(t=2.713,P<0.01)。因此测定TSAb可作为Graves病观察病情、指导治疗及预测复发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的信号传导途径 ,初步探讨 Graves’病 (GD)发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 ,放射免疫法检测 TSAb刺激后培养介质 T3、T4 、甲状腺球蛋白 (TG)的生成 ,改良愈创木酚氧化法检测细胞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TPO)活性 ;同时应用信号传导抑制剂阻断各传导途径 ,观察蛋白激酶 (PKA)抑制剂、细胞内 Ca2 +鳌合剂 (BAPTA- AM)、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木黄酮对 T3、T4 、TG生成及 TPO活性的影响。 结果  TSAb阳性组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刺激 T3、T4 、TG生成及 TPO活性增加 ,T3、T4 、TG分泌高峰分别为2 mg/ m L TSAb 作用 4 8h,2 mg/ m L TSAb 作用 4 8h,3mg/ m L TSAb作用 72 h;TPO活性的高峰为 4 mg/ m LTSAb作用 4 8h。同时加 PKA抑制剂阻断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 A (c AMP/ PKA )途径后 ,T3生成降低 6 3.3% ,T4 降低6 7.9% ,TG降低 5 1 .5 % ,TPO活性减少 79.2 % ;加 BAP-TA - AM鳌合细胞内 Ca2 + 阻断 PIP2 / Ca2 + 途径 ,能部分抑制T3、T4 、TG的生成 ,但对 TPO活性无明显作用 (P >0 .0 5 ) ;TPK通道抑制剂木黄酮对 T3、T4 、TG、TPO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P>0 .0 5 )。 结论  (1 ) TSAb可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种新的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以~(125)I-SPA作为示踪配体,对165名Graves病(GD)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进行了检测:在GD初发组、治疗组、临床缓解组、复发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28%、90%。在12例甲状腺腺癌患者中检出2例阳性,而在50名正常对照者中均未检出TSab活性。作者认为:GD患者血清中存在TSab,其水平变化与临床疾病转归具有一定规律性,TSab检测对GD临床治疗监测、复发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与Graves病 (GD)的关系 ,了解TRAb活性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内在联系。 方法 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检测GD患者 (分甲亢组和缓解组 )以及健康人血清TRAb。 结果 GD甲亢组、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的TRAb活性分别为 2 8.3± 2 2 .1,5 .6± 3.2和1.8± 0 .9U/L ;G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GD甲亢组明显高于缓解组。GD甲亢组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微体抗体 (TM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1.4%、6 0 .5 %和 5 3.5 %。GD患者血清TRAb活性与FT3,FT4 及TSH浓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检测TRAb不能反映GD甲亢严重程度 ,但对了解GD的发病机理及合理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组)18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TRAb、TPOAb、TGAb水平。结果:GD组和HT组的TRAb、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T组患者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高于GD组,而TRAb低于GD组。结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孕妇甲状腺刺激活性(TSAb)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甲状腺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早孕组(孕8 ̄12周)及产前组(孕34 ̄38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降低,早孕组TSH与血hCG显著负相关。②早孕组及产前组血清IgG的TSAb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早孕组为著,两组孕妇TSAb阳性率分别为79%和56%,TSAb可显著刺激甲状腺  相似文献   

12.
以含40%小牛血清、8%二甲亚砜的Eagle培养液作为冻存液,采用温度梯度冷冻法保存人正常或Graves病(GD)甲状腺细胞,结果显示,冷冻保存3、6或12个月的甲状腺细胞成活率均大于85%,各冻存时相的细胞对TSH刺激生成cAMP的反应性无明显差异,并与非冷冻甲状腺细胞的反应强度相似。提示冻存一年内的甲状腺细胞仍保持良好的活力与功能,可以作为体外,研究甲状腺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bTSH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和甲亢甲状腺细胞,通过测定细胞生成环磷腺苷(cAMP)的量,探讨bTSH对两种甲状腺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和甲亢甲状腺细胞释放cAMP的量均随细胞含量、bTSH浓度的增加或细胞培养时间或bTSH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种细胞释放cAMP的值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甲亢甲状腺细胞与正常甲状腺细胞相似,对TSH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TSH受体抗体(TRAb)的异质性。方法 选择异质性TRAb患者6例,用EB病毒转染其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筛选能产一单克隆TRAb的阳性细胞孔。结果6例患者的TSH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BHⅡ)测定值为51 ̄89%,患者1、2、4、5、6存在甲状腺兴奋性抗体(TSAb),而患者1、2、3可测各甲状腺阻断抗性体(TSBAb)、以EB病毒转染外周血B淋巴细胞后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terogeneity of TSH receptor antibodi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heterogeneous TSH receptor antibodies were selected. The EBV-transformed B cell clones producing monoclonal anti-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ies were established from those selected patients. Results 125l-TSHbinding inhibiting immunoglobulin (TBII) values of the 6 patients ranged from 51% to 89%. Thyroid stimulating an tibody (TSAb) existed in patients No. 1,2,4,5 and 6 while only patients No. 1,2 and 3 had thyroid stimulation-blocking an tibody (TSBAb). After EBV-transformation of the peripheral B lymphocytes from those patients, w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5 B cell clones producing the TBII from patient No. 3 and 4 B cell clones producing TSAb from patient No. 6. Conclusion 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TSH receptor are polyclonal and consist of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 with both stimulatory and in hibi tory effec ts.  相似文献   

16.
ffeSllm6 Objectif Pour studier l' heterogdneite des anticorps du rdcepteur 7SH chez ies ~lades AITD (autoimmunethyroid disease). ANthaes Six malades aunt des anticorps heterogdnes du rdcepteur TSH out ate selectional. Chez cesmalades out did dtablis des clones des cellules B hiV-transfonha. theultats to valeur de TBll (124TSH binding inhibitingimmunoglobulin ) vane de 51 % d 89% chez ces malades. gb (thyroid stimulating anti~) existe chef ies malades M 1,2,4, 5 et 6 alors que seuls ies…  相似文献   

17.
层粘连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 4 6例甲状腺腺瘤、19例甲状腺癌组织中LN的表达 ,对LN表达率两两比较。结果 :LN在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LN在甲状腺癌细胞及出现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乳头状腺瘤细胞胞浆中有表达。结论 :LN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变 ,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LN免疫反应物出现于肿瘤细胞胞浆很可能是良性肿瘤转化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成像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并以同时期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1例经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差异。结果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以女性为主(5/7,71.4%),平均发病年龄为(64.9±11.3)岁。分析超声特征结果显示,甲状腺未分化癌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大[(5.17±1.26)cm比(1.85±1.89)cm,P<0.001]、纵横比<1的比例高(100.0%比47.6%,P=0.03)、微钙化程度高(100.0%比52.4%,P=0.03)。两组在形态、边界、回声、均匀性、囊性变、血流状况、被膜受侵与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女性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5 cm结节如具备常见的超声恶性征象,同时又存在纵横比小于1和微钙化,应高度怀疑未分化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