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主要是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uestermani)寄生于人的肺部等组织内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又称肺吸虫病(pulmonary distomiasis)。临床上根据并殖吸虫对人体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其中胸肺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铁锈性血痰等,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如果诊治的医务人员没有并殖吸虫病方面的知识可导致并殖吸虫病例完全误诊,这是并殖吸虫病诊断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我院发现的1例并殖吸虫病,目的加深对并殖吸虫病的诊治和了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主要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的肺部等组织内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现。人群普遍易感染,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此病可累及多个组织脏器。并出现全身性的症状,多浆膜腔积液偶见,关于护理未见报道。2003年9月-2005年12月,我科室共收治4例肺吸虫病伴多浆膜腔积液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爱华  苏瑾  刘付聪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69-2469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是肺吸虫在体内脏器寄生、繁殖所致以肺部为主的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肺吸虫性胸腔积液在肺吸虫病中较常见,但合并左上肺厚壁空洞罕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告1例。  相似文献   

4.
脑型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和墨西哥并殖吸虫寄生脑部引起的疾病,占肺吸虫病发病率的10%~20%,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性及全身性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和痴呆等。我科成功救治1例脑型肺吸虫病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霞  杨丽  唐红 《临床荟萃》2016,31(10):1144
正肝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致的寄生虫病,是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蟹、蝲蛄等引起感染。肝肺吸虫表现为肝脏占位性改变,以肝脏损伤为唯一临床表现的患者容易误诊为肝癌、肝脓肿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肝脓肿的肝肺吸虫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四川仁寿人。因"反复发热、畏寒5月,加重伴右上腹痛24天"于2015年3月4日入  相似文献   

6.
胸部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部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68例分析)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323000)CT室苏金亮徐兆龙吕桂坚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许有生肺吸虫病是指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肺部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地方病,又称肺蛭病〔1〕。为了提高胸部肺吸虫病早期CT征象的认识,本...  相似文献   

7.
李娟  席学莉  江华容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92-192,F0003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2种,人因生吃、腌吃、醉吃溪蟹或喇蛄而感染,也可因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而受到感染。肺是卫氏并殖吸虫最易侵犯的脏器,肺吸虫病发病过程多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期不易确定,或长或短,多为1个月至1年,但最短只有2d,最长达10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主要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的肺部等组织内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人群普遍易感染,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此病可累及多个组织脏器,并出现全身性的症状,多浆膜腔积液偶见,关于护理未见报道。2003年9月-2005年12月,我科室共收治4例肺吸虫病伴多浆膜腔积液的患儿,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75岁。主诉发热,咳嗽气促,X线胸闷,心前区不适及腹痛。心超提示均有大量心包积液,X线胸片及B超提示有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其中1例伴有双侧睾丸鞘膜积液。3例血肺吸虫循环抗体阳性,1例…  相似文献   

9.
并殖吸虫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芸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585-586,552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俗称肺吸虫病.遍布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在大洋洲和俄罗斯亦有报道。其中,以亚洲最为严重。尤其是我国,除了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和宁夏未有报道外,其余27个省、市、区均有该病存在。由于并殖吸虫分类比较混乱,全世界报道的的并殖吸虫不下50种种(含亚种或变种),但有不少是同物异名,实际为40种左右。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并殖吸虫(Paragonimus)也称为肺吸虫(lung fluke),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肺内,引起肺吸虫病。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告因感染肺吸虫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被多家医院误诊的1例患者。1病历简介  相似文献   

11.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 ,是肺吸虫在体内脏器寄生、繁殖所致以肺部为主的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肺吸虫性胸腔积液在肺吸虫病中较常见 ,但常常被临床医师忽视 ,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告 2例。1 病例资料【例 1】 女 ,4 6岁。因右胸轻度疼痛、咳嗽、胸闷 9个月伴发热 4个月入院。病程中伴盗汗、乏力、食欲缺乏 ,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给予抗结核治疗 2个月无效 ,转我院。查体 :体温 37 9℃。右下肺叩诊浊音 ,听诊呼吸音低。左上腹壁触及一 2cm× 4cm包块 ,质软 ,可移动 ,无压痛。血白细胞 2 7 3×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39…  相似文献   

12.
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肺部引起的。由于该病在本地区较少见,又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与体征,故常导致肺吸虫病与肺结核相互误诊,但两者的治疗却截然不同。本文就10年来笔者遇到的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22例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22例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8~51岁,平均20.1岁,其中20岁以下16例(72.7%)。误诊时间1个月~8年,平均11.7个月,其中12个月以下17例(77.3%)。 二、临床表现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消瘦、乏力、气管偏侈、肺部罗音、肝…  相似文献   

13.
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肺部疾患,人和动物是其终宿主.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宿主的肺部,因此也称肺吸虫.`患者男,44岁,河南泌阳县农民,从事食用菌栽培工作13年.  相似文献   

14.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由肺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临床以咳嗽、胸痛、咯血为主要症状。肺吸虫除入侵人肺外,还可侵袭脑、皮下和胸腹腔等多处部位,并出现相应症状。儿童脑型肺吸虫病较成人发病率高,病情重,而且误诊率高,后遗症多[1]。我科于2005年11月30  相似文献   

15.
李森  李占青 《临床医学》2011,31(6):117-118
河南省是并殖吸虫病(又名肺吸虫病)流行的地区,自1991年至今我院共收治确诊为并殖吸虫病患者11例,其中误诊10例,个别患者误诊过数种疾病,现对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由肺吸虫寄生人体所致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临床以咳嗽、胸痛、咯血为主要症状。肺吸虫除入侵人肺外,还可侵袭脑、皮下和胸腹腔等多处部位并出现相应症状。儿童脑型肺吸虫病较成人发病率高、病情重,而且误诊率高、后遗症多见[1]。我科于2005年11月3  相似文献   

17.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属人兽共患蠕虫病。在流行区人体主要因生食、腌食、半熟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溪虾或饮用溪流生水而受感染。本院于1992年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住49例肺吸虫病患者;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吸虫病是我国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之一,目前在全国已有20个省、市发现有本病存在,严重地危害劳动人民的踺康,影响生产。一、什么是肺吸虫: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疾病。肺吸虫的大小象半粒花生米,腹部较平,生活时颜色呈朱红色。腹面前端有两个吸盘,称为口吸盘和腹吸盘。因为它常寄生在肺脏内,所以一般就称它为肺吸虫,其实它也可以寄生在人体的其他部位如脑、皮下、腹腔等处。肺吸虫是雌雄同体,在同一条虫子身上,既有睾丸,又有卵巢和子宫。由于肺吸虫的睾丸是并列的,因此生物学上又称它为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19.
陈丽琼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45-1246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发病率增多,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就本院1998至2005年收治的川崎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血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肺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疾病特点及在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肺血管炎女性发病率(85.6%)高于男性(14.4%)(P〈0.0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肺血管炎发病率(54.8%、28.3%、11.9%、4.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发热为肺血管炎常见临床症状,其中121例有多脏器受累,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肺部高分辨率CT可见网状改变、肺泡病变、囊状改变及结节改变;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63例(17.5%)。结论肺血管炎发生率在民族间未发现存在差异,多见于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有多脏器受累的特点;动态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或行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