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钟蕊  刘白鹭 《临床荟萃》2012,27(21):1869-1871
目的 探讨多排CT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区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功能性16例,非功能性5例)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1例均为单发,除2例CT平扫及增强均未显示外,其余19例4例发生在胰头、钩突,在胰颈2例,在胰体、胰尾13例;平扫呈等密度(12例)低(4例)及混杂密度(3例);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16例),门脉期持续强化(13例)或呈等密度(3例).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有较为典型的多排CT表现,结合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强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脏器及胆总管下段及胰管的关系等,是否有低血糖及黄疸等临床症状。结果11例经手术证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位于胰头4例、胰颈1例、胰体2例、胰尾4例),病灶大小为1.5~10 cm,平均3.9 cm。11例病人中,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11例CT平扫检查时病灶呈等低密度,9例增强病人其中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显著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较动脉期稍减低,与胰腺实质相类似,2例因肿瘤体积较大,内部缺血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具有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多期增强CT检查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通过对肿瘤强化方式、病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观察及病灶有无远处转移,对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标准,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采用电子束CT或双层螺旋CT对3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和其他类似病变进行动静脉双期扫描或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CT表现,并将21例胰岛细胞瘤与其他类似表现的病变进行鉴别。结果胰腺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动脉期强化明显的病变。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强化的肿块,边界清楚,病变内可见钙化、囊变和出血。结论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应注重胰腺的检查方法,对于胰腺血管性病变应考虑到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瘤的螺旋CT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例临床诊断为胰岛素瘤的患者均可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静脉期延迟60-70s开始扫描。观察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肿瘤的检出情况及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肿瘤4例,均单发,结果阴性2例,3例动脉期,静脉期肿瘤显著增强,肿瘤与胰腺实质的平均CT值之比动脉期大于静脉期,1例表现为胰尾部局限性膨隆,肿瘤动,静脉期强化不显著,平扫发现1例,肿瘤与胰腺实质呈等密度。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提高了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对胰岛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术前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9例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和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绘制ROC曲线。结果: 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边界清楚较多见(81.1%vs 43.6%,P=0.001),更少出现主胰管扩张(23.1%vs 70.3%,P<0.001)、淋巴结转移(25.6%vs 48.6%,P=0.038)及周围脂肪浸润(43.4%vs 89.2%,P<0.001),增强后三期强化率均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P<0.001)。影像学特征中,主胰管扩张、周围脂肪浸润、强化方式是鉴别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的多因素鉴别诊断效能的AUC为0.93,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3%。结论: 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边界、对比强化率、转移征象有助于其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SNN)的CT表现,提高SNN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螺旋CT检查SNN患者10例。结果CT平扫11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4个病灶边缘强化。结论平扫加动态增强CT能较好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和其他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病灶多位于十二指肠近段(十二指肠球部3例、降部6例、水平部1例);6例表现为腔内息肉状肿块,4例表现为壁内肿块;最大径1.6~6.5 am,平均2.3 cm.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平均CT值为41HU;密度均匀者7例,不均匀者3例;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增强检查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平衡期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均匀强化者6例,不均匀强化者4例,三期增强扫描平均CT值分别为95 HU、83 HU、65 HU.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胰腺受累1例;术后复发并侵犯血管1例.结论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三期动态增强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发现早期明显强化对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丽  时高峰  许茜  李如迅  王琦  王亚宁  李月考 《临床荟萃》2012,27(23):2053-2055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和MSCT影像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1.5 ml/kg,速率3.0 ml/s,延迟时间分别为30秒、70秒.结果 14例胰岛细胞瘤均被检出,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直径均≤2 cm,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平扫表现为较大肿瘤,直径3~12 cm,平均8.6 cm;其中7例可见囊变坏死,内可见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囊壁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规超声表现及CEUS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规超声表现及CEUS表现。结果 90例均接受常规超声、15例接受CEUS检查。90例中,单发肿瘤85例,多发5例;肿瘤位于胰头41例,胰体13例,胰尾36例。二维超声显示低回声81例,囊实混合回声8例,无回声1例,最大径0.80~12.50 cm。67例肿瘤边界清楚,23例边界不清;64例肿瘤形态规则,26例形态不规则。CDFI示35例病灶血流信号丰富。主胰管增粗14例(14/90,15.56%)。15例接受CEUS,其中9例肿瘤动脉期呈高增强,延迟期呈稍高或等增强;4例动脉期呈稍高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2例动脉期周边呈稍低增强,延迟期廓清,内部可见片状不增强区。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规超声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团块,CEUS以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实质期无明显消退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我院经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学证实的17例P-NENs患者,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后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患者共19处病灶。病理分级:3例为G1,9例为G2,5例为G3。影像表现:平扫均呈稍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晰,除2处病灶强化不明显外,其余17处病灶均呈现延迟强化表现,其中2例病灶可见边缘包膜样强化,所有病例胰腺导管未见明显受侵。淋巴结转移:G1~G3病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P-NENs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合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特征可于术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刘玲  邓开鸿  宁刚 《华西医学》2010,(3):560-5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华西医院16例经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CT、MRI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PCNSL 29个病灶,单发11例(69%),多发5例(31%)18个病灶。病灶好发部位依次是大脑半球临近蛛网膜下腔12个(41.4%)、脑室周围深部白质7个(24.1%)、胼胝体3个(10.3%)。有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实质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MRI平扫75.9%(19/25)的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类似“脑膜瘤”样信号,均未见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 CT对PCNSL的定性诊断作用有限,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者,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螺旋CT系统分析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以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CT平扫加增强特点,对发病部位、大小、形态和囊性病变内部及周边强化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结果:本组研究中,先天性囊肿1例,假性囊肿2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癌囊变1例。假性囊肿壁薄,无强化,良性囊腺瘤壁较厚、光整,其内可见分隔及壁结节,囊壁及壁结节轻到中度强化,恶性壁厚薄不均,中度强化并边界模糊。结论:胰腺假性囊肿为最好发的囊性病变,囊性肿瘤具有较特征性CT表现,通过CT平扫加增强可对囊性病变的良恶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与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要点,以提高影像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率。方法收集有完整手术或穿刺病理记录的17例患者的资料,其中14例为腮腺Warthin瘤,3例影像报告Warthin瘤但病理证实为混合瘤病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特征、密度、强化特征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对所有病灶平扫、动脉期、延迟期CT值进行详细测量,并对病灶所在腮腺腺体CT值进行测量。结果14例Warthin瘤中,男11例,女3例;中位年龄64岁。单侧单发病例7例,单侧或双侧多发病例7例;位于浅叶后下部11例;边缘清晰13例;病灶最大径>3 cm 7例。平扫均为高密度病灶。密度均匀6例,密度不均8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2例,延迟廓清11例。结论腮腺Warthin瘤是腮腺较常见肿瘤,其CT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易出现单或双侧多发病灶,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出的延迟廓清有一定的特异性,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多可于术前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主胰管型IPMN 3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分支胰管型IPMN 5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混合型IPMN 10例,表现为囊性病变伴主胰管扩张。结论:CT和MRI对胰腺IPM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几种似胰腺囊腺瘤病变的CT误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8例CT误诊为胰腺囊腺瘤的原因,方法 8例作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结核,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非功能 性胰岛细胞瘤,胰腺囊实性肿瘤各1例,胰腺癌和胰腺假囊肿各2例,其中3例呈单发囊性病变,5例为囊实性病变,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和分隔强化,仅1例囊壁和分隔钙化,结论 多数病例可根据CT表现再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检查,有助于与胰腺囊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PNEC)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NPNEC患者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临床上无内分泌相关症状,7例患者以上腹部扪及肿块就诊,2例患者体检发现胰腺肿块,1例患者因胸部外伤就诊时发现胰腺肿块。10例胰腺肿瘤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头5例、胰体1例、体尾交界部1例、胰尾3例;病灶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最大径线为4.0~16.0 cm,平均(7.45±3.92)cm;病灶内密度不均匀,伴囊变坏死区4例,肿瘤内钙化2例;伴有肝内多发转移4例,脾脏、结肠受侵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左肾。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强化多较显著,中度以上者8例,3例包膜强化明显。结论NPNEC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24-1426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CT、MR表现水平,旨在提高对FNH的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8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CT,MR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期4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3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增强。MR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增强。结论CT、MRI,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