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G6PD酶活性的定量检测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77例标本为检测标本,采用G6PD/6PGD比值法测定抗凝血G6PD/6PGD比值,同时采用全自动化生化仪定量检测标本G6PD酶活性,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G6PD/6PGD比值法测定抗凝血G6PD/6PGD比值检出45例缺乏(〈1.0);全自动化生化仪定量检测标本G6PD酶活性,也同样检出对应的45例缺乏(成人〈1300.OU/L,儿童〈1700.OU/L。新生儿脐血〈2500.OU/L);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结论全自动化生化仪定量检测标本G6PD酶活性准确性高、简单、快捷、自动化程度高,可对高发地区进行G6PD缺乏症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双速率法和传统的双通道单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在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92例样本进行G6PD检测。结果双速率法与双通道单速率法对92例样本的G6PD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好(r=0.9705),两法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应用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双速率法检测G6PD,既简便、准确、快捷,又能减少试剂用量,减少仪器损耗,降低成本,可作为一种更为经济和实用性强的检测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应用G6PD/6PGD比值法检测育龄夫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育龄夫妇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的发生率。方法应用G6PD/6PGD比值法检测8057例育龄夫妇的G6PD缺乏。结果4008例男性受检者中,G6PD缺乏的227例,4049例女性受检者中检出146例,检出率分别是5.66%和3.57%,总检出率为4.63%。结论佛山地区G6PD缺乏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在育龄夫妇中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及早采取措施,是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核黄疸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比值法简单、快速、较准确,是G6PD缺乏症筛查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G6PD/6PGD比值法检验育龄夫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育龄夫妇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的患病率。方法:应用G6PD/6PGD比值法检测1000例育龄夫妇的G6PD。结果:检出G6PD缺乏的男28例,女19例,检出率分别是5,6%和3,8%,总检出率为4.7%。结论:G6PD/6PGD比值法简单、快速、较准确,是基层医院检测G6PD的较理想的方法。对育龄夫妇进行G6PD的检测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法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荧光法筛查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中的实用性。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采足跟血,滴在规定的滤纸上,采用荧光法测定OSPD活性水平,同时与荧光斑点法、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酸(6PGD)比值法进行比较。并且检测3706例新生儿G6PD正常水平及筛查临界值(cut off值)。结果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52U/gHb,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9.8%,批间平均CV为11.1%,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6.4%。实验结果与目前国内筛查使用的荧光斑点法的符合率为97.5%,和G6PD/6PGD比值法的符合率为100%。筛查cut off值建议定为2.7U/gHb。结论荧光法适用于新生儿OSPD缺乏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盐田区G6PD缺乏症的流行现状、基因突变谱,探讨其诊断方法及流程。方法采用G6PD/6PGD定量比值法检测G6PD酶活性,反向点杂交及DNA测序检测G6PD基因突变。结果该区G6PD基因突变人群携带率为4.50%,基因突变以C.1388G〉A、c.1376G〉T和c.95A〉G为主。结论该区为包含其他罕见或少见突变类型的复杂G6PD基因突变谱,基于G6PD酶活性的表型筛查有明显的漏检率,基因检测结合表型筛查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6PD酶活性测定在地中海贫血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进行初筛人群的G6PD酶活性和红细胞MCV,同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反向点杂交检测初筛人群的仪地贫基因缺陷以及β地贫基因缺陷。结果正常人群、α地贫组以及β地贫各组间G6PD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6PD酶活性测定可以应用于地中海贫血的初筛。  相似文献   

8.
生化仪直接测定G6PD活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在全自动生化仪上直接测定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G6PD)活性对检测G6PD缺乏的可靠性.方法 同时用生化仪上直接测定G6PD活性、G6PD/6PGD比值法及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法(MHB-RT)对246例成人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MHB-RT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13%,直接酶活性法与G6PD/6PGD比值法有较好的符合率,二者对G6PD缺乏的检出率同为6.1%,但2例用比值法测定结果为可疑的女性样本(高度怀疑为杂合子),直接酶活性法测定结果分别为1 613、1 669 μ/L,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低值.结论 在全自动生化仪上直接测定G6PD活性,可用于临床G6PD缺乏的筛查,对于女性样本酶活性在1 300~2 000 μ/L者,建议同时用G6PD/6PGD比值法检测,以提高杂合子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型检测的新方法及深入了解梅县地区大学生G6PD缺乏症的流行特征。方法经G6PD酶活性定量测定法确诊为G6PD缺乏症患者,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基因突变类型,对所有样本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7.5%。共发现17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最常见的2种基因型是G6PD Canton(1376G〉T)和G6PDKaiping(1388G〉A),占70%以上;接下来的是G6PDGaohe(95A〉G)、G6PD Union(1360C〉T)、G6PD Chinese.4(392G〉T)、G6PD Chinese-5(1024C〉T)。此外,5.33%(4/75)的G6PD缺乏症患者没有发现任何突变。结论高分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是一种陕速、廉价、有效的G6PD基因型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袁义  陈玲 《临床急诊杂志》2013,(10):484-486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GBPD缺乏症并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G6PD缺乏症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诱因、临床进程及诊治效果。方法:2007—10—201206收治的12例新生儿G6PD缺乏症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黄疸高峰出现在生后第2~7天,血清总胆红素(STB)峰值为(417.38±154.73)μmol/L,STB〉342μmol/L占66.7%。血红蛋白(Hb)为52~164g/L,平均为(123.37±34.54)g/L,Hb〈140g/L占66.7%;血网织红细胞(Ret)为1.31%~4.22%,均值(2.50±0.94)%。G6PD/6PGD比值平均为(0.44±0.18)。回归分析显示STB与G6PD/6PGD比值、HB和Ret均无明显相关性(r=-0.175,-0.180,0.272;P=0.587,0.576,0.393)。合并疾病及并发症:感染4例,窒息缺氧1例,ABO溶血病2例,核黄疸2例。结论:G6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早,黄疸进展快而严重,大多数患儿无明显诱因;G6PD活性和Hb水平不能完全反映黄疸的严重性或溶血程度。对新生儿早期重度黄疸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常规行G6PD活性的检查,并给予积极治疗能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和分析本院新生儿脐带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结果,为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提供依据和参考.探讨脐带血G6PD检测在新生儿黄疸鉴别诊断及早期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带血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真空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低于参考值为缺乏.结果 G6PD缺乏率为10.10%,其中男婴为12.00%,女婴为7.77%,男性缺乏率高于女性缺乏率.结论 采用新生儿脐带血检测G6PD活性,取材方便、简单,能有效、早期筛查出G6PD缺乏患儿,脐带血G6PD活性检测在新生儿黄疸鉴别诊断及早期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彭钢文  林颜玉  赵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684-1684,1686
目的应用血清信息中的溶血指数计算出每克血红蛋白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方法在生化仪上测定压积红细胞G6PD的活性,结合溶血指数的测定以及其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显著相关关系,计算出G6PD的活性浓度,即每克血红蛋白的G6PD活性,并将G6PD缺乏阳性率和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比值法进行比较。结果利用溶血指数计算每克血红蛋白中G6PD活性浓度法在G6PD缺乏的检出率与G6PD/6PGD比值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出能力一致。结论利用溶血指数计算G6PD的活性浓度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洗涤压积红细胞,且无需测定6PGD和血红蛋白,在G6PD缺乏的筛查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血标本中wBC对RBC的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影响,规范G6PD测定标本的前处理过程。方法选择2010年9月8日至10月27日因高胆红素血症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新生儿49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全血样本4mL,平均分为2份,分别按照是否洗涤WBC分为洗涤组(n=49)和未洗涤组(n=49)。采用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血样的RBCG6PD活性,wBCG6PD活性以及RBC溶血液中的WBC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考察血样中wBCG6PD活性对RBCG6PD活性测定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未洗涤组血样的RBCG6PD活性中位数[1096U/L,(137~2512)U/L]明显高于洗涤组为[861U/L,(94~2357)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93,P〈0.01);两组RBCG6P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性(r=0.963,P〈O.01)。将RBCG6PD纳入回归方程:y=0.895z-83.365,y为洗涤组RBCG6PD的原始结果,z为未洗涤组RBCG6PD的原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洗涤WBC前、后,RBCG6PD活性的偏回归值(6)分别为0.895与-83.365,相关关系密切(r2=0.927,df=47,F=592.797;P〈0.01)。结论全血标本中WBC的存在,使RBCG6PD活性检测值偏高,可能造成处于临界值的G6PD缺乏症漏检。临床进行血液标本RBCG6PD活性测定时,应尽可能清除WBC,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4.
黎海东  谢文锐  洪卓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34+2136-2134,2136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情况.方法G6PD 缺乏症患者38例的血样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结果G6PD/6PGD 酶活性比值为0.36±0.16.血红蛋白 HbA2<2.5%的有9例(23.68%),HbA2>3.5%的有5例(13.16%),HbA2正常(2.5%~3.5%)的有24例(63.16%).结论G6PD 缺乏症患者可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具体的婚姻指导和遗传咨询,对于干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及 G6PD 缺乏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荧光斑点法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适于葡萄糖6-磷酸脱酸酶(G6PD)缺乏新生儿筛查的检测方法。方法:用荧光斑点法(FST)对新生儿筛查滤纸干血片标本进行检测,对阳性者召回,抽静脉血以G6PD/6PGD比值法进行确诊,结果:用FST测定11437份新生儿筛查滤纸干血片标本的G6PD活性,其筛查阳性率4.2%,确诊检出率3.7%。与G6PD/6PGD比值法的符合率为86.8%,重度G6PD缺陷者符合率达100%,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FST准确性高,简便、快捷、费用低廉,可以滤纸干血片标本进行大规模的筛查检测, 适宜在高发区开展G6PD缺乏的新生儿筛查和早期诊断及防治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人群 G6PD 缺乏的流行特征,为本地区提供 G6PD 缺乏症基因突变、基因型及表型资料,完善本地区基因突变谱,并为制订本地区 G6PD 缺乏症的预防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男性外周血样本,采用 G6PD/6PGD 比值法进行筛查,记录其 G6PD/6PGD 比值法检测结果,G6PD/6PGD<l.5确诊为 G6PD 缺乏,阳性样本采用 PCR-RDB 进行基因诊断,同时随机抽取50例阴性样本作为对照组进行基因诊断。计算疾病检出率、基因突变、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构成比。结果3885例样本中共检出302例表型阳性的 G6PD 缺乏症患者,检出10种基因突变和1种多态性位点,鉴定出12种基因型,另有3例样品未发现 PCR-RDB 检测的17种突变类型。50例阴性样本进行基因诊断均为阴性。东莞市男性人群 G6PD 缺乏表型阳性的群体检出率是7.77%,17种常见突变基因携带率是7.70%,各种突变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 G1376T(32.8%)、G1388A(34.1%)、A95G(12.4%)、G871A (3.7%)、G392T(3.7%)、C1024T(3.3%)。结论本研究阐述了东莞地区G6PD 缺乏的人群发生率和详细的基因突变谱和突变频率,研究资料为在该地区制订有效可行的 G6PD 缺乏预防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为患该病新生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法对本筛查中心的30 556例新生儿进行G6PD筛查检测,对可疑患儿召回并用G6PD/6PGD比值法进行确诊。结果所有被检测的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的初筛阳性率是7.36%,其中男性为10.89%,女性为2.86%;对民族进行分组,汉族G6PD缺乏症的初筛阳性率是5.29%,壮族为9.54%,其他少数民族为5.42%。对可疑患儿召回确诊发现荧光法与G6PD/6PGD比值法的符合率为97%,重度G6PD缺陷者符合率达100%。结论荧光法准确性高、简便、快捷、费用低廉,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应常规开展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工作,使G6PD缺乏症患者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海南省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海南省2007至2016年出生的914520名新生儿的干血斑使用荧光斑点法进行G6PD活性筛查。初筛可疑标本召回使用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GPD)比值法进行确诊,对2016年确诊为G6PD缺乏的患儿的3012份干血斑使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海南省10年间在914520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36314例,确诊了26370例G6PD缺乏,发病率为2.88%(26370/914520)。以民族划分,汉族人群G6PD发病率2.80%(21688/774555)。黎族人群发病率3.45%(4292/124419),黎族和汉族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61,P=0.000)。苗族人群发病率3.31%(212/6401),苗族和汉族发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04,P=0.013)。其他民族人群发病率为1.95%(178/9145),与汉族发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在3012例G6PD确诊病例中共检出13种基因突变,其中c.1376 G>T、c.1388 G>A、c.95 A>G和c.1024 C>T突变合并约占91.74%。其中经基因测序发现16种基因型以外的2种突变,即c.86C>T和c.1311C>T。结论海南省新生儿人群G6PD发病率高,G6PD发病有民族和地域差异。海南省人群基因突变主要以c.1376G>T、c.1388G>A、c.95 A>G和c.1024 C>T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前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比值法检测4 000例孕妇产前血标本及其所分娩的78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标本.结果 4 000例孕妇G6PD缺乏症检出率为4.1%(164/4 000);78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3.8%(109/787).结论 本地区孕妇G6PD缺乏症发病率较高;G6PD缺乏症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孕妇产前和胎儿出生后进行G6PD活性检测有利于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