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及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生长激素的影响。方法以穴位注射为主,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了34例脑病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8例患儿血清生长激素含量上升,6例下降(P<0.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病患儿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指患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在我国CP的发病率为1.8%0~4.0‰,已成为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我们就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ation,HBO)综合治疗60例C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康复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发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以减少脑性瘫痪的致畸率。方法选择辽宁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脑瘫科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运动发育率。结果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训练后运动发育率明显高于训练前(t=2.340~3.773.P&;lt;0.05~0.01)。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使患儿运动功能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5.
探讨便捷、实用、有效的脑性瘫疾(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脑瘫患儿的功能缺陷后因人而异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用《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标准》3类13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本组56例脑瘫患儿平均治疗4.7个月,总有效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6.
7.
8.
以针灸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传统医学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3~6个月,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1.3%,显效率52.2%。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性瘫痪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行为表现及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加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行为表现、智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及智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行为表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穴位注射可以有效改善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以及行为表现,提高患儿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手功能障碍是致残的重要因素。依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头针加体针的治疗方法,治疗了43例合并手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取得了86%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脑瘫(CP)儿童伴有听力障碍的特点,听力障碍对其发育的影响。
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94例CP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根据BAEP结果在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观察组,无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入院接受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评估。
结果: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不随意运动型CP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Ⅳ—Ⅴ级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两组GDDS各项发育商(DQ)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GDDS大运动、精细运动治疗前后DQ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治疗前后DQ差值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CP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与CP类型、GMFCS分级相关。听力障碍可能对CP儿童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评估:150例随机分组对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以头颅影像学及发育商的客观指标评估针灸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50例1.5—7.0岁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进行了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针灸组50例,选用头针和体针治疗。康复训练组50例,用Bobath与Vojta方法进行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组50例。结果:针灸组与针灸+康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治疗后发育商值针灸组、针灸+康复训练组高于康复训练组。头颅CT脑发育不良及萎缩的好转率,针灸组、针灸+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lt;0.05—0.01)。头部ECT脑血流恢复正常率,针灸组、针灸+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lt;0.01)。针灸治疗组[血管搏动指数治疗前、后为1.19&;#177;0.19,1.01&;#177;0.16;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32.92&;#177;17.14),(139.63&;#177;14.64)cm/s]和针灸+康复训练组[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18&;#177;0.24,0.91&;#177;0.19;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31.84&;#177;15.93),(139.68&;#177;15.66)cm/s]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TCD结果优于治疗前(P&;lt;0.01)。结论:针灸能显著增加脑性瘫痪患儿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动疗法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以及不同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个月~5岁各年龄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74例,采取Vojta法、Bobath法和上田法相结合应用,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及随访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瘫患儿治疗后运动发育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6,P&;lt;0.01);其中单瘫、偏瘫、双重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lt;1.18,P&;gt;0.05),而与四肢瘫差异有显著性(q≥4.41,P&;lt;0.01);随访中90%以上患儿完成翻身、坐和爬行功能,72%患儿获独立行走能力。结论:运动疗法对痉挛性各型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单瘫、偏瘫、双重瘫疗效较好,四肢瘫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运动疗法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以及不同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个月~5岁各年龄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74例,采取Vojta法、Bobath法和上田法相结合应用,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及随访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瘫患儿治疗后运动发育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6,P<0.01);其中单瘫、偏瘫、双重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18,P>0.05),而与四肢瘫差异有显著性(q≥4.41,P<0.01);随访中90%以上患儿完成翻身、坐和爬行功能,72%患儿获独立行走能力。结论:运动疗法对痉挛性各型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单瘫、偏瘫、双重瘫疗效较好,四肢瘫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热量超声短波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23例脑瘫急性腹泻患儿口服补液盐和饮食指导同时,应用超短波微热量腹部前后对置法治疗,对照组23例,服用庆大纱溶液15mg.kg^1.d^-1。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95.6%,明显优于对照组60.8%和78.3%(P均<0.01)结论微热量超短波是一种治疗脑瘫患儿急性腹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并精神发良迟滞的效果及效/价比。方法:两种均以手法为基础,配合康复训练,A组脑活素等静脉点滴,30d为1个疗程;B组脑活素等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头针,体针),20d为1个疗程。结果: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B组效/价比高于A组,讨论,中西医结合手法是治疗基础,结合穴位注射与针刺疗效显,在治疗基础上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穴位注射和针刺对患儿痛苦较大,故轻症,年龄小选用A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