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正畸治疗患者的年龄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选用136例矫治完成的病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不同年龄组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变化. 成人组与青少年组上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是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正畸治疗患者10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减数与否等进行测量,同时,分析正畸治疗后牙齿移动方式对其平均根吸收值的影响。结果:成人组平均根吸收值为0.45,儿童组平均根吸收值为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根吸收值为0.36,女性患者的均值为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患者平均根吸收值为0.55,未拔牙组患者的均值为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前牙的平均根吸收值为0.54,后牙的均值为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整体移动患者的平均根吸收值为0.32,非整体移动患者的均值为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的年龄、部位、减数与否及牙齿移动方式,均严重影响正畸治疗后患者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牙根发育阶段的牙齿与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完成的患者112例,其中成人患者32例,青少年患者80例。青少年患者按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又分为牙根发育完成组和牙根发育未完成组两组。分别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48颗双尖牙进行牙根形态观察以确定其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发育状况及牙根吸收等级。利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牙根发育未完成组的牙齿多数在正畸治疗中牙根继续发育完成,牙根形态正常,较少出现根吸收。青少年牙根发育完成组及成人组的牙齿在正畸治疗后出现不同比例的牙根吸收,三组间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青少年牙根发育完成组与成人组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出现的根吸收多为轻度根吸收。结论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对正畸治疗中牙根是否出现吸收有明显的影响。牙根一旦发育完成无论青少年或成人正畸治疗的根吸收风险均增加,但根吸收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 :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及牙根等级 ,分析牙根吸收及其分布的情况。结果 :男性组和女性组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分布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但两组之间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畸治疗中性别因素并不是影响牙根吸收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66-368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探讨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患者的CBCT,共381例(728颗牙)患者纳入研究。CBCT确认下颌第二磨牙是否有牙根吸收。并将患者性别、年龄、第三磨牙阻生深度与第二磨牙牙根是否吸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4岁组牙根吸收率高于18~25岁组(P<0.05),而患者年龄≥34岁组与25~33岁组、18~25岁组与25~33岁组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阻生牙组牙根吸收率高于中位阻生牙组(P<0.05),而高位阻生牙组与中位阻生牙组、高位阻生牙组与低位阻生牙组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间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下颌第三磨牙引起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较为少见,其影响因素与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密切相关,因此,及早预防性拔除第三磨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在成人拔牙正畸治疗中前牙区的变化情况,对比不同矫治器对前牙牙根的控制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安式Ⅱ类Ⅰ分类正畸拔牙患者40例,年龄18~30岁。将40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和固定矫治器组(每组20例),并设计种植钉增强支抗。应用CBCT测量上下前牙到Y轴的距离(U1-Y、L1-Y、Y1、Y2)即矢状距离,到X轴的距离(U1-X、L1-X、X1、X2)即垂直距离,上下前牙长轴与Y轴所成角度(∠1、∠2)及上下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牙轴长度(V1、V2、V3、V4)的变化情况。结果 矫治前,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托槽隐形矫治组矫治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矫治器组矫治前后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器组Y1、Y2、V1、V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形矫治更利于保护前牙牙根,并且更有利于前牙控根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对死髓牙与活髓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固定矫治时间不少于12个月,有清晰的曲面断层片,牙列中有至少一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死髓牙患者60例,测量同一患者治疗前后的死髓牙和其对侧同名活髓牙牙根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前后死髓牙、活髓牙牙根吸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男性或女性的活髓牙正畸治疗过程牙根吸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男性或女性的死髓牙正畸治疗过程牙根吸收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畸治疗不会增加活髓牙牙根吸收的风险。正畸治疗对不同年龄死髓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珣  秦朴  杜跃华 《重庆医学》2012,41(33):3479-3480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影响青少年患者前磨牙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MBT固定直丝弓矫治完成的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拔除第二前磨牙分为非拔牙组和拔牙组,以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通过曲面断层片测量治疗前、后的冠根比(牙冠长度比牙根长度),冠根比的变化反映牙根长度的变化,分析拔牙、性别、牙位等因素对青少年前磨牙牙根长度的影响。结果非拔牙组治疗前、后第一前磨牙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0.033 9±0.023 5,下颌:0.032 8±0.021 7,男:0.032 6±0.021 7,女:0.033 6±0.02 26;拔牙组治疗前、后第一前磨牙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0.049 7±0.019 1,下颌:0.048 0±0.023 5,男:0.047 9±0.021 1,女:0.049 8±0.020 8;两组间正畸治疗前、后冠根比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不同性别和牙位正畸治疗前、后冠根比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前磨牙牙根吸收有影响,性别和上下颌牙位对前磨牙牙根吸收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玉峰 《当代医学》2009,15(36):11-12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患者应用种植支抗作为强支抗的不良反应(切牙牙根的吸收)。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09年8月在本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26例病例资料。其中种植支抗组13例采用西安中邦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微螺钉种植体辅助正畸治疗,非种植支抗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矫治。两组设计均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每侧以相同的力值滑动关闭间隙,内收上下前牙。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和记存模型,测量计算出治疗前后切牙的全长。结果两组患者正畸治疗后均有牙根吸收(P〈0.05)。种植支抗组的根吸收明显大于非种植支抗组的根吸收(P〈0.01)。测量结果还显示上颌中切牙及下颌中切牙的根吸收更为明显,根吸收量均大于侧切牙。结论双颌前突拔牙病例,应用种植支抗矫治后,切牙牙根吸收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青少年正畸治疗期间,对牙根吸收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已完成正畸固定矫治的80例青少年患者,于个体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切牙根尖形状进行解析,借此方式获得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定性数据。参照年龄、性别、牙龄、拔牙与否对患者组别进行划分,应用SPSS 14.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全部正畸患者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现象,根尖形状解析结果表示:(1)牙龄IV A期患者与IIIC期患者牙根吸收情况相比,更为严重(P0.01);(2)拔牙组和不拔牙组牙根吸收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疗程越长,牙根吸收现象越显著(P0.05)。结论在第二恒磨牙完全建颌初期(IVA期前)进行正畸治疗、不拔牙矫治、减缩矫治时长,都可以达到降低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Ⅰ类重度拥挤患者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6年6月-201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自锁托槽组(35例,Damon30.022&quot;bracket)和普通托槽组(35例,0.022”3M bracket).治疗前后由同一人、相同仪器、相同设置拍摄全景片.分别测量上下前牙的牙根吸收程度.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锁托槽和普通托槽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自锁托槽组轻度牙根吸收的患者多于普通托槽组.结论: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Ⅰ类牙列重度拥挤患者的牙根吸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I类重度拥挤患者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6年6月-201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自锁托槽组(35例,Damon3 0.022”bracket)和普通托槽组(35例,0.022”3M bracket)。治疗前后由同一人、相同仪器、相同设置拍摄全景片。分别测量上下前牙的牙根吸收程度。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锁托槽和普通托槽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自锁托槽组轻度牙根吸收的患者多于普通托槽组。结论: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I类牙列重度拥挤患者的牙根吸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正畸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可行性,为临床预防正畸治疗脱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治疗患者30名共332颗前牙,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照组168颗牙常规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实验组164颗牙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后于托槽周围涂布一层窝沟封闭剂。分别于8个月,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托槽周围的釉质脱矿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8个月、12个月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实验组下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上前牙(P<0.01)。结论:应用窝沟封闭剂可以有效地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下颌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低于上颌前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成年患者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以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为研究对象,根据牙根发育程度将样本牙齿分组,分别测量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中切牙牙尖至根尖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至近中颊根根尖的长度,计算差值。结果:正畸治疗可引起牙根的变化,但A组(12~15岁开始治疗的)和B组(20~40岁)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40岁以上治疗的)吸收大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人牙根吸收要多于青少年,疗程要长;上颌切牙最易发生根吸收,磨牙、前磨牙根吸收量非常低,且左右两侧无差异;女性根吸收的发生率很低,牙根只是微量的改变,所以正畸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3D数字模型观察前牙区牙齿大小的特征.方法 选取汉族(蒙古人种)青少年正畸患者66例,其中男32例,女34例,11~14岁,平均12.8岁.制取上下牙牙合印模,通过电子扫描技术获得3D数字模型,对上下前牙区牙齿临床冠的高度、宽度和厚度进行测量,观察大小变化规律及其对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畸患者前牙Bolton指数略大于高加索人种均值(P< 0.05);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对前牙区Bolton指数的变化影响最大;上颌侧切牙舌侧边缘嵴厚度变化最大;同名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临床冠宽度有一定差异;同名上颌尖牙及下颌尖牙临床冠高度有一定差异.结论 前牙区牙齿大小有一定变化规律,Bolton指数在不同人种间有一定差异,影响前牙美学及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从而对正畸疗效稳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程学晖  张鑫文  陈兰 《实用全科医学》2010,8(4):457-457,467
目的介绍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过程,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安氏Ⅱ1错合患者16例,年龄在13~25岁。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设计上颌强支抗,在矫治器粘结之后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应用上颌后牙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16例患者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合覆盖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位,患者的上颌凸度明显改善。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广泛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评价隐形MA矫治器与双板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30例,平均年龄10.5岁,分为隐形MA矫治器组(A组)、双板矫治器组(B组)各15例,测量分析治疗前(T0)后(T1)颌骨及牙变化差异。  结果  骨性指标:两组矫治后SNB角增加,ANB角减小,Wits值减小,下颌骨位置Pg/OLP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矫治后前面高比S-Go/N-Me减小,下颌平面角SN/MP、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ANS-Me/N-Me增大(P < 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牙性指标:两组矫治后上切牙角U1-SN减小、下切牙角L1-MP增加,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仅在L1-MP角间有显著差异(P < 0.05)。Pancherz分析法结果A组骨性效应大于B组。  结论  两种矫治器均有效促进下颌骨的发育,改善颌骨间矢状不调;矫治后下颌骨出现顺时针旋转,隐形MA矫治器相较于双板矫治器旋转较小;隐形MA矫治器对前牙轴倾度的控制较好,前牙支抗的丢失较少,隐形MA矫治器矫治可获得更多骨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