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痰与治痰     
诸邪侵体均可生痰,诸病均可伴生痰;痰生成的过程是"邪入水",本质是"浊水"。凡痰均有形,可见形质者称显形痰;形质被隐于内者称隐形痰比较恰当。痰的质地可以作为寒热辨证的参考依据,痰色与寒热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常见外感之痰、气郁之痰、宿根之痰、正虚之痰、胶固之痰、隐形之痰;扶正化痰是治痰总则。  相似文献   

2.
屈彬  方向明 《江苏中医药》2018,50(11):74-75
何梦瑶在《医碥》咳嗽篇中对咳嗽作了详细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总结前人对咳嗽的病因认识从而提出以火热为基础的病因认识;从多角度将咳嗽分类,分别以症状、病因命名划分咳嗽,分型论治;注重整体,因时制宜,依据咳嗽在一天中不同的发病时间提出不同的病因病机,给出相应的治法方药;敢于质疑前人观点,根据补阴与泻火的辨证关系,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3.
异味痰辨治     
疾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临床所见的咳。喘、哮等都与疾有关,痰阻气道,为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隔上病痰满咳嗽吐”。所以在治疗上当以祛疾为主,痰除则气道通而咳喘止,而痰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痰饮)篇指出:“痰有虚实不可不辨。……虚实二字,全以元气为言,凡可攻者便是实痰,不可攻者便是虚痰。但察其形气病气俱属有余者即实痰也,……但察其形气病气本无有余者皆虚痰也”。痰不仅有虚实之别,尚因患病脏腑之不同,而有甜、腥、咸之异,临床须辨证施治,方收良效。现举例如下。1甜痰张某,女,4…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中风痰浊致病的理论根源,认为痰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祛痰法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法,并提出治痰8法。  相似文献   

5.
<正>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临床上凡久治不愈之慢性胃炎,确与痰浊犯胃有关,从痰辨治可获满意疗效。笔者不揣冒昧,将临床所得发表,以广同好。一、辨证分型(一)湿痰型证见胃脘闷痛,或痞满胀痛,时作时止,恶心欲吐,或呕吐痰涎,纳呆口粘,厌油腻厚味,大便溏;伴头晕目眩,心悸短气;食油腻厚味或冷饮,每易发作,或症状加重,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或滑。(二)寒痰型证见胃脘胀痛,痛甚则  相似文献   

6.
肝痰证辨治     
探讨痰证从肝辨治。据肝主疏泄,能调节津液代谢及影响肺、脾、肾等脏腑气机,故取疏肝、平肝、养肝祛痰,兼活血、清火、除湿、补脾、润肺等法,治疗因肝本脏自病与干及他脏所生之痰证,疗效显著。在临证中,肝痰证辨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一、顽固不寐案张××,女,28岁。1983年5月24日诊。(?)失眠年余,临床检查,皆无异常,西医诊为神经衰弱,叠服镇静安眠诸药,初见小效,日后如故。患者喜食肥甘,又嗜饮酒。旬日来,竟彻夜不寐,烦热不安,脘痞不舒,纳呆欲吐,口苦咽干,头昏心悸,神疲乏力,苔  相似文献   

8.
痰泻,古已有之。如朱丹溪说:“泄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者。”戴思恭曰:“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后贤亦有阐述,但多散不成篇。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确认多种痰证均可致泻,并非鲜见。寻常治泻诸法,颇难取效。即有久泻正虚,而虚不受补,补反恋邪。务须从痰辨治,邪除而正自复。兹举病案五则,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痰症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龙 《四川中医》1991,9(10):20-20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从痰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菊 《光明中医》2007,22(8):15-16
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红斑性胃炎等)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比较难治病之一.从中医诊治慢性胃炎有清胃泻热、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与化痰和中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痰证泛指痰延停留于体内的病证。多因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泄障碍所致。一般均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尤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证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治痰先补脾,脾健痰自化。李中梓《医宗必读》曰:“按痰之为病……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疾自化矣。” 2、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本。张荣岳云:“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牌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  相似文献   

12.
痰瘀相关及其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四川中医》2006,24(7):39-40
痰瘀同源,痰瘀相因,临床上常相互为患,在选方用药上应两者兼顾,即治痰勿忘治瘀,治瘀常须顾痰,同时要注重治气。  相似文献   

13.
痰对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对此病,我们在临证时审证示因,初步探讨了治痰的机制、途径及方法,现将临床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痰证的分类和特点历代医家对痰证的分类极多。有以性质分类者,如风痰、郁痰、虚痰、燥痰等;有以部位分类者,如痰阻肺络、痰迷心窍、痰浊附骨等;有以症状分类者,如痰泻、痰哮、惊痰、痰厥等。此外,“痰”停留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又可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如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背冷;痰迷于心,则见胸闷心悸,神昏癫狂;痰停一、痰证的分类和特点历代医家对痰证的分类极多。有以性质分类者,如风痰、郁痰、虚痰、燥痰等;有以部位分类者,如痰阻肺络、痰迷心窍、痰浊附骨等;有以症状分类者,如痰泻、痰哮、惊痰、痰厥等。此外,“痰”停留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又可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如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背冷;  相似文献   

15.
16.
“百病皆由痰作崇“。痰既是病理性产物,又是常见的一种致病因素。痰证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者多,而从肝论治者少。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升降,与津液代谢有直接的关系。肝失调达,气机不畅,影响肺、脾、肾功能,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可结而成痰。临床上,因肝的功能失常引起的痰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7.
杨××,男,56岁。1990年6月12日诊。患者两月前右胁疼痛,觉患部有物压迫,咳唾痰沫,咳嗽时疼痛加剧,并牵引背心。心悸怔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继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厌油腻,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如茶水。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在乡卫生院治疗月余,不见好转,乃来求诊。现症如上述,口粘口苦,咳唾涎沫,头晕目眩,午后发热,体温(37.4~37.8℃)。  相似文献   

18.
介绍痰湿所致疮疡的主要症状及其特点、辨治方法和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石军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4):154-155
咳嗽 ,虽有内感、外伤之分 ,然皆由肺失宣肃所致。痰是其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 ,往往阻碍肺之气机 ,影响肺之宣肃 ,笔者临证 1 0余年 ,深感祛痰是治疗小儿咳嗽的重要一环 ,兹简述如下。1 痰虽在肺 ,来源不同痰分有形与无形 ,咳嗽之痰当属前者 ,由患者咳出或咳时、呼吸之时闻之有声 ,观之有形而感知 ,虽咳中之痰在肺系 ,然其产生之源各有不同。概括而言 ,不外肺失宣肃而生痰 ,脾胃失健而酿痰 ,肾气虚弱而泛痰 ,心肝之火刑金乘肺炼津为痰。不论痰之来源如何 ,总要上贮于肺 ,由肺系表现出来 ,“肺为贮痰之器”之义即此也。肺失宣肃生…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聚瘀。”临床上凡久治不愈之胃溃疡,确与痰瘀互结,侵犯于胃有关,故从痰瘀辨治可获满意疗效。笔者不揣冒昧,将临床所得发表,以广同好。一、燥化湿痰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湿痰与瘀血互相,阻滞胃腑,损伤胃络而致之胃溃疡。临床见证类同例1,治疗常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如减。例1.吴某,男,42岁,1985年3月11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