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医林改错》一书享誉杏林。王氏在书中对瘀血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中风病“气虚血瘀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治瘀专家”[1]。其气虚血瘀论是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并经自己的实践验证正确后提出的。1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1.1渊源于《内经》气血理论《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指出了人之根本乃气血;同时提出了“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源于气血的病变;在治法上应“谨守病机……疏其气血”;又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明确指出了临床上应根据病机而运用攻邪和扶正两种基本治法,初步建立了气血理论。又云:“气之盛衰,左右倾斜,以上调下,以左调右”,认为随着人体之气的盛衰变化,气可在左右上下相互流动、调济。1.2受仲景正气引邪启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首提中风一词。东汉张仲景提出是“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而《金匮要略心典》云:“受邪之处,筋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医家认为中风发病是正虚邪实,正急牵引而致半身不遂,其中邪实主要指外邪,指出了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为后...  相似文献   

3.
王清任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对气虚证的辨治,总结出60种气虚证,其中半身不遂内有40种气亏之证,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证。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气虚,可保立苏汤治疗小儿抽风之气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王清任中风(半身不遂)理论的阐述,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角度进行分析,并与李东垣有关的学术思想比较,认为王清任气虚血瘀学说受到东垣思想的影响,并在了东垣的理论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清任血瘀证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重视实践,善于总结,积四十余年医疗经验,著有《医林改错》一书,总结了他对血瘀证治的经验。其中对气血理论和瘀血的诊治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创立的活血化瘀方剂疗效显著,至今仍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活血化瘀疗法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展得非常广泛,王氏作为近代本疗法的集大成者,无疑对临床最具借鉴意义。本文就王氏这一学术思想作一新探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医林改错》一书享誉杏林。王氏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风病大胆探索 ,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他独倡“气虚血瘀”论 ,提出中风“亏损元气 ,是其本源”,立补气活血治法 ,创立了名方补阳还五汤。该方临床效果卓著 ,影响深远。笔者发现 ,王氏中风理论深受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 ,本文试就此作初步探讨。1 东垣学术思想对王氏中风理论的影响1.1 病因病机方面(1)论元气 :王氏认为 ,百病皆伤气血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故多从气血立论来讨论病因病机。王氏非常重视元气的作用 ,他说 :“元…  相似文献   

7.
清代王清任创"补气消瘀"之法,泽被后人.笔者多年来以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每获佳效.再读<医林改错>,收益良多,述及如下. 1重补虚固护元气 王清任擅用祛瘀活血法,创制药方33首,活用通窍、血府、膈下、少腹诸逐瘀汤而"名噪京师",其活血法可谓遣药精巧、理足方效,然更重要的是其立法周全.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活血类方2个与逐瘀类方7个,认为血瘀与瘀血有别,方证也不尽相同.活血类方证以头面部症状为主要表现,逐瘀类方证以身痛等症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认为血瘀证治以缓攻,瘀血证可增加活血类药,并配伍引药以增强活血逐瘀之力.明确王氏对血瘀证与瘀血证认识的不同,为精准辨治此类病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家,他对人体结构,气血学说论述精当,所创诸活血化瘀法,验之临床,疗效显著.王清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对瘀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的认识,是人们长期在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宝贵遗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瘀血的论述,如:“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灵枢·痈疽篇》:“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至清代,活血化瘀法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见,临床上亦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出现了专门研究血证疾病的医家,如唐容川、王清任等。  相似文献   

12.
浅析王清任辨治血瘀证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平  王浩中 《河北中医》2004,26(12):959-960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述对血瘀证的辨治,提出“诸病之因,皆由血瘀”的学术观点。兹就其辨治血瘀证的特色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王清任,字勋臣(公元1768年—183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自幼习武,好拳术,曾考中武秀才,又捐资当过“千总”小官,后复习医。20岁始行医,30岁时于本县在医道上已负有盛名,后在京行医数十年,名噪遐迩。他是我国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  相似文献   

14.
李林 《光明中医》2007,22(2):I0001-I0001
王清任,一名全任,安勋臣(公元1768-1831),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少年喜欢拳勇,曾考中武秀才,又尝捐资得千总衔.二十多岁开始行医,曾游历滦洲(今河北唐山地区)、奉天(今沈阳)等地,后至北京行医,并开设药铺"知一堂",以医名噪京师.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医学以及方法论角度研究王清任学术思想,认为王清任在脏腑和气血学术思想方面颇具成就。在医学方法学上,变功能关系医学为形态实证医学;在医学目的论上,以临床实践修正医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形态医学,对前人现点的评价有失偏颇;由于观察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导致某些结论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他是我国清代中叶在医学临床上有着卓越贡献的大医,他所擅长的活血通络化瘀(包括逐瘀、祛瘀)治法,其影响已遍及海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医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叶天士、王清任皆是治疗瘀血证的名家,对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关瘀血证的治疗作一归纳分析,试探讨叶、王治疗瘀血证特有见解及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加深对二人学说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瘀血证提供对比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杨杰 《江苏中医药》2019,51(9):8-10
王清任的医学理论重视"气血",无论外感与内伤,皆为"气血病变"。"气"是人体本源,气病独重气虚,疾病多为"气虚"所致;血病多为"血瘀",气不能行血、出血所致"血亏""邪与血结"皆可致"血瘀"。他在组方中倡导"调气活血",创立了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方剂。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革新派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除“记脏腑”,论内妇科病外,对儿科重证,亦有专论。其论病,多发前人之未发;其论治,多补后世之未备。故择其要,略予阐发。1 开逐瘀治疳之先河自钱乙提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小儿药证直诀》)后,后世医家多将疳证的病机,统归于“脾家一脏”,治以调理脾胃为主。以为“脾家病去,则余脏皆安”(《幼科证治准绳》)。王氏敢于疑古,敢于突破前人疳证学说的狭隘框架,大胆提出疳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王清任瘀血形成的病因病机、证治和治瘀基础方进行了阐述,其瘀血论思想和基础方临床应广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