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烤瓷牙全冠修复纵裂的上前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牙根纵裂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牙根纵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牙根纵裂的裂隙清理、冲洗、消毒,用稀薄的玻璃离子粘合,随机采用结扎丝、带环、临时冠固定,再常规根管治疗,烤瓷冠或金属冠修复。对牙根上1/3纵裂的活动牙组织瓣的去、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保留活动牙组织瓣,按上述方法修复;对照组:拔除活动牙组织瓣,常规根管治疗,桩钉固位,烤瓷冠或金属冠修复。结果:裂隙临时采用结扎丝、带环、临时冠固定后治疗和修复的成功率分别是69.44%、88.57%、93.88%,临时冠固定与结扎丝同定的差异有显著性,与带环固定的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和埘照组修复的成功率分别是93.75%和33.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尽量保存活动的牙组织瓣,用临时冠临时固定后再治疗修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牙根纵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牙根纵裂 (verticalrootfracture)简称“根裂” ,其裂隙仅发生于牙根 ,从根管向外贯通到牙周膜[1] ,涉及到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 ,是一种较严重的牙科疾病 ,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一些困难。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根裂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1 根裂的分类根裂可分为两类 ,其地区分布特点十分明显 :欧美文献报道的根裂多发生于做过牙髓治疗的牙齿 (以下简称“无髓牙根裂”) ,其发病多与侧向填压牙胶尖、桩钉修复等医源性因素有关[2 ] ;而我国 (含台湾省 )报道的根裂多发生在无龋、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裂牙保存修复的近期疗效。方法31颗纵裂牙经过综合临床检查及X线片对患牙状况进行评估、同意牙髓牙周治疗后予以冠修复,随访观察半年以上。结果成功28颗,失败3颗。结论纵裂牙经过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后再辅以冠修复,近期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74颗牙根纵裂牙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牙根纵裂是指未经牙髓治疗的牙齿根部硬组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纵行裂缝 ,并与牙长轴方向一致 ,贯通髓腔和牙周膜间隙的患牙。由于该疾病常累及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 ,致预后不佳 ,创伤性力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根本原因[1] ,牙根本身的发育缺陷和牙周组织的炎症也可能与其发生有关。作者通过对 6 0例患者的 74颗患牙进行临床分析 ,以期探讨牙根纵裂的病因和发病规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就诊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 ,临床诊断为牙根纵裂的患者 6 0例 ,共 74个患根。 6 0例患者中 ,40~…  相似文献   

6.
牙根纵裂(vertieal ront fracture)是指发生在牙根的纵形折裂,且未涉及牙冠者。本文对我院口腔科近几年诊治的9例活髓牙牙根纵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7.
镍钛记忆合金在纵裂牙修复中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牙纵裂保留修复是牙体病治疗中的难题之一。一般均采用拔除患牙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寻找有效安全的保留修复方法,口腔科医师虽做了不少探索但收效甚少。  相似文献   

8.
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未经牙髓治疗牙齿根纵裂的4例病例。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应建立寻找病源的正确意识,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尤其是牙周和咬合状况的检查,需认真解读X线片,必要时可借助锥线束CT来进一步证实。提示临床医师须具备X线片的解读能力,敏锐的临床思维,综合分析各项临床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髓牙与死髓牙牙根纵裂体征及其性别、年龄、牙位等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牙根纵裂的患者275例,患牙302颗,年龄26—79岁,将其分为活髓牙和死髓牙牙根纵裂组,2组进行临床观察指标对照分析。结果牙根纵裂中活髓牙所占比例(57.3%)高于死髓牙(42.7%),活髓牙牙根纵裂患者年龄分布以40—69岁的男性多见,占67.5%,磨牙发生最多,并且2组的体征及X线片表现都有不同。结论牙根纵裂的病因较复杂,活髓与死髓牙牙根纵裂在年龄、性别、牙位及体征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为了解除患者痛苦,明确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根纵裂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按纳入标准治疗发生根纵裂的下颌磨牙112个,对拟保留的牙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术后,行半切除术.分别采用单端固定桥和双端固定桥修复.术后12、24、36个月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时双端固定桥和单端固定桥修复成功分别为100%和95.83% (P >0.05);术后24个月时分别为89.66%和71.74% (P <0.05);术后36个月时,成功率分别为88.37和35.48% (P <0.05).结论::发生根纵裂的下颌磨牙行半切术后,双端固定桥修复能够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Vitapex根充糊剂在年轻恒牙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轻恒牙由于龋病、外伤、先天畸形等原因造成牙髓发生不可逆病变者 ,按以往治疗方法需多次复诊 ,病程也较长。由于患者多为学生 ,学习时间紧张 ,经常延误治疗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笔者用Vi tapex糊剂对 4 2例年轻恒牙行根管充填治疗 ,通过二年的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取 1997年至 1999年来我科就诊的 4 2例患者 ,男性 2 3例 ,女性 19例 ,年龄 9— 16岁。急性感染根管 30例 ,慢性感染根管 12例。牙数 6 0颗 ,前牙 32颗 ,双尖牙 18颗 ,后牙 10颗。术前摄牙片示 ,根管粗大 ,根尖孔呈喇叭状。1.2 材料 …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e cast removable partial prosthesis is the choi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unilaterally and bilaterally reduced tooth rows in practice. General construction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shaping of the saddle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maining teeth as abutments are treated together with problems of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5.
Condylar repositioning with a prosthesis programmed intraorally effectively uses patient feedback in determining the therapeutic position. A series of therapeutic positions may be required to allow rehabilitation of dentoalveolar, neuromuscular, and internal TMJ tissues for a final treatment position to be determined.Twelve dentulous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posterior condylar displacemen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his approach. Time to establish the final treatment position varied from 3 to 18 months.  相似文献   

16.
17.
纵向牙折的保存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向牙折是口腔临床常见的牙体损伤,是口腔科的治疗难点,常规建议拔除。但国内外学者都对纵向牙折的保存治疗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纵向牙折的病因、治疗方法、使用材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M Quaranta 《Dental Cadmos》1990,58(8):44-6, 51-6, 59-66 passim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various methods can be utilized for aged patient's mouth reconstructure. Several clinical repor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保存纵折后牙,探讨如何提高保存治疗成功率。方法采用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对39例完全纵折后牙进行粘结固定后全冠修复。结果 39例纵折后牙修复治疗6个月复查失败3例,修复成功与修复失败分布有明显差别(P=0.028〈0.05),12个月随访另有4例失败但修复成功与修复失败分布有明显差别(P=0.020〈0.05)。12个月修复成功纵折后牙保存率为87.5%。结论 Super-bond C&B粘结剂口外粘结纵折牙后行全冠修复,对纵折后牙保存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