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利福尼亚的研究人员已设计出一种自动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体内或体外)中葡萄糖聚合物的传感器。由于它不会引起一种过敏性反应,因此,这种新型传感器为长期监测葡萄糖水平植入物提供了使用前景。如果该传感器能与胰岛素自动释放系统联合应用,尤其将证实其价值。为限制和减少糖尿病而造成失明、截肢术和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病人须认真监测血液葡萄糖水平,认真调整膳食,或给予胰岛素以确保血糖水平长时间不会升高。大多数葡萄糖浓度监测器都依靠非细菌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糖监测(DGMS),也叫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检测。它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生化传感器的一种)介入到佩戴者的皮下,可收集到佩戴者连续72h葡萄糖变化,然后,通过电脑软体下载数据,形成一个连续葡萄糖变化的图谱,结合图谱对照佩戴人每天用餐,用药,锻炼等日常生活事件,用以判断佩戴人每日血糖变化趋势与血糖波动情况,准确全面反应患者昼夜血糖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具有消除抗坏血酸干扰的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方法 用电化学法聚合邻苯二胺膜于铂电极上 ,并将葡萄糖氧化酶嵌合其中 ,制成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结果 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有很好的灵敏度、响应性、线形性、稳定性和抗抗坏血酸干扰性 ,灵敏度为 0 .3 9mA·mmol- 1 ·L- 1 ,响应时间 5s ,线性范围是 3 .5~ 7.5mmol L ,稳定性为 2 5d ,抗坏血酸浓度低于 80 μmol L时 ,对葡萄糖的测定结果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结论 该传感器可有效地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 ,为研制实用型血糖检测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碳糊电极上利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并用金纳米颗粒进行修饰,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介质,制作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仅为3 s,线性测量范围为3.4~17.7 mmol/L,通过金纳米颗粒的修饰,增大了检测的线性范围,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从42.48μA/(mol.L-1)提高到1.157 6 mA/(mol.L-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用溶胶凝胶固定化酶构建电流式葡萄糖传感器及其性能。方法:用硅溶胶凝胶技术修饰电化学铂化处理的碳粉与葡萄糖氧化酶混合制成的碳糊电极,构成新型电流式葡萄糖传感器,并用电流分析法研究其对葡萄糖的响应。结果:该传感器在电位0V(相对于Ag/AgC l电极)对葡萄糖产生还原电流,在一定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具有理想选择性和稳定性。结论:该传感器可用于分析包括生物体液在内的各种样品中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石墨烯/氮化镓肖特基异质结构建一种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并对其灵敏度、线性检测范围、最低检出限和选择性等传感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转移工艺将单层石墨烯覆盖于氮化镓单晶表面形成肖特基异质结构,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滴加到石墨烯表面并干燥后,利用探针台测量葡萄糖/石墨烯/氮化镓体系的电流-电压曲线,并获得开启电压,从而建立葡萄糖浓度和开启电压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可拟合得到标准曲线,并可计算出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检测范围和最低检出限等传感参数,进一步将刀豆蛋白A分子修饰在石墨烯表面,实现石墨烯/氮化镓肖特基异质结对于复杂体系中葡萄糖浓度的选择性检测。结果:该新型葡萄糖传感器的标准曲线为U=0.223 63+1.899 68×10-4C、灵敏度为189.968 V·M-1、最低检出限为0.330μM、线性检测范围为1~1 000μM、7次重复实验的相对标准差为2.89%、15天前后实验的相对标准差为0.03‰、刀豆蛋白A分子修饰样品表面后各干扰物质的影响程度均低于1.50%。结论:石墨烯/氮化镓肖特基异质结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开启电压这...  相似文献   

7.
硫醇/金自组装膜上组装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电流式葡萄糖传感器。方法这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是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于聚合物复合膜中,并且这种复合膜形成于金电极上的硫醇自组装膜之上。葡萄糖氧化酶和锇—聚乙烯基吡啶配合物的复合膜是在硫醇自组装膜上混合葡萄糖氧化酶和锇-聚乙烯基吡啶形成。结果以上方法制成的多层有序膜中Os配合物作为电子传递体,对葡萄糖的响应在1~20mmol/L范围内呈线性。结论这种酶电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并对抗坏血酸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测定     
体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是标志着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尤其是糖尿病人的血液葡萄糖监控.葡萄糖浓度的突然升高与降低都预示着一种异常情况的发生.许多葡萄糖测定的电化学和光化学方法已经被报道并应用于不同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结果提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通过植入皮下的一次性葡萄糖传感器,24 h全程连续地记录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水平,反映24 h的血糖变化[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型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方法:以注射用不锈钢针作壳体,碳纤维束作基质电极,二茂铁作电子传递体,用新鲜蛋清加戊二醛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和酶介体,制备电流式葡萄糖微型传感器。结果:传感器的外径可小至0.35mm,实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一体化。结论:响应时间小于5S,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2-15mmol/L,11次平行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25℃放置3个月,酶活性仍为原来的75%。室温25℃下,该传感器在2个月内连续测试,电流响应基本上保持不变。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转运蛋白2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晶  杨立勇 《医学综述》2009,15(23):3617-3619
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是胰岛β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载体,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GLUT2和葡萄糖激酶被认为是胰岛β细胞内的葡萄糖传感器,从而使体内胰岛素分泌反应的强度受血中葡萄糖浓度的调节。本文从GLUT2分子结构与功能、表达调控、与葡萄糖激酶关系、与糖脂毒性的关系和在糖尿病中的作用5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是一类位于小肠黏膜(SGLT1)和肾近曲小管(SGLT2和SGLT1)中的葡萄糖转运基因家族.其中,SGLT2是一种低亲和力的转运蛋白,在肾脏中特异性表达并且在近曲小管葡萄糖重吸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选择性地抑制SGLT2,即可通过增加尿糖的排出来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中两种示踪剂6,6-D2葡萄糖和3-3H标记葡萄糖在评估糖代谢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2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6,6-D2葡萄糖和3-3H标记葡萄糖作为示踪剂进行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研究,观测胰岛素介导的外源性葡萄糖输注率(GIR)、葡萄糖利用率(GRd)及肝糖输出率(HGP)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中,两组大鼠的血糖、血浆胰岛素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无明显差异,糖代谢指标GIR GRd,HGP亦无明显差异.结论葡萄糖钳夹技术中两种示踪剂在评估糖代谢方面效果一致,但6,6-D2葡萄糖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据《Lancet》2000年355卷第9214期报道 高雪病(Caucher's disease,一种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现代治疗中给予静脉内注射葡萄糖脑苷脂酶,以降低溶酶体的葡萄糖脑苷脂积蓄。降低葡萄糖脑苷脂的生物合成应减少这些基质的积蓄。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部T.Cox教授等观察了COT918(N-butyldeoxyno-jirimycin),一种葡萄糖转换酶抑制剂,作为非神经质性高雪病新的口服治疗的安全性和  相似文献   

15.
餐后2 h血糖的测定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相比具有测定简单和病人痛苦少的优点.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协助诊断糖代谢紊乱的疾病.但与之相比其能否真实准确反应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找了一组对象,对餐后2 h血糖测定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重视戈谢病的骨骼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贵兴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7):2597-2598
戈谢病又称高雪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症的一种,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糖脂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体内β-葡萄糖脑苷脂酶的遗传性缺陷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葡萄糖脑苷脂在这种酸性溶酶体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及N-酰基鞘氨醇.当此酶缺乏时引起底物代谢障碍,大量沉积于各脏器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而致病.  相似文献   

17.
戈谢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溶酶体内酸性葡萄糖脑苷脂酶,而导致其不能代谢的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单核细胞和(或)巨嗜细胞系贮积,主要影响脾、肝脏和骨髓.  相似文献   

18.
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许多独特优点,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传感器.本实验主要研究了FBG光栅传感器对超声波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信号强度与声功率表现了基本的线性性,提示可以利用光纤光栅检测超声,为体内超声场的无创测量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剂安全性.方法: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取家兔红细胞进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溶血性试验;取豚鼠经胫静脉给药进行致敏和激发攻击,进行全身过敏性实验;取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 d,进行血管刺激性试验.结果: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在体外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对豚鼠不引起过敏性反应,对家兔耳缘静脉不产生刺激性.结论: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安全的注射用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头孢噻肟钠等5种抗生素,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5种抗生素分别加入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在25℃观察24h.结果 各配伍液外观及pH值均无变化,5种抗生素及替硝唑的相对百分含量均在97%以上.结论 头孢噻肟钠等5种抗生素可以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