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早期结果,评价上述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223例确诊为多支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OPAB组与CCABG组;两组病例中均不包括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室壁瘤切除术等合并手术者;OPCAB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CCABG组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移植桥血管数亦基本相同,OPCAB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方面均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方法可应用于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与CCABG方法相比,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重建术的改进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伟  林辉  龙小毛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05-100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C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OPCAB)两种手术方法及新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CABG55例,OPCAB178例。对术前合并症、手术情况及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死亡5例,其中CCABG3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OP-CAB2例(心律失常死亡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OPCAB值得推广,技术改进能处理特殊情况的冠心痛患者,放宽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101例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56例,搭桥数目1-5支,平均3.1支。结果:所有病例无死亡,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辅助呼吸时间等指标上OPCAB组高龄患者均优于CCABG组。术后并发症14例,其中CCABG组8例(17.8%),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低氧血症5例,心律失常3例,脑梗塞2例。OPCAB组6例(10.7%),包括低氧血症5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根据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术式以及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择期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0~75min,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桥30个,远端吻合口数2~5个;术前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术中及术后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2例;术后死亡2例;随访6个月~2a,失访3例,死亡2例,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成本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效果和成本。[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8月在我院行OPCAB的病人45例及CCABG的病人35例进行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输血量及出血量、气管插管及留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量、出血量、留住ICU时间、并发症、总住院费用等OPCAB组均少于CCAB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PCAB组明显短于CCAB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CAB组比CCABG组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并能缩短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病人近期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CABG相比,OPCAB因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5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1例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人均旁路移植3.28根;术后出现低心排4例,低氧血症18例,胸骨哆开3例,快速房颤15例,经治疗后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疗效满意。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术期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OPCAB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翀  倪一鸣  金涛  马量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35-1036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1年至今本科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44~78岁;左主干病变6例,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6).结果常规正中胸骨切口共行冠状动脉搭桥90支,其中单支6例,双支15例,3支14例,4支3例,乳内动脉桥数为27支,大隐静脉桥数为63支.2例术后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1例,37例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出入液量的变化,总结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4例OPCAB及17例CCABG手术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后出入液量的变化。结果OPC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CABG组;术后引流液量与CCABG无明显差别;OPCAB组术后输血率明显少于CCABG组。OPCAB组术中入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术后当天及第1天入液量均多于CCABG组。OPCAB组术中、术后当天出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而术后第1、2、3天出液量与CCABG组相当。结论OPCABG与CCABG相比,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术后输血率;同时术后不需要刻意利尿及补液,在出入液量护理方面有着不同于CCABG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C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由股动脉途径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测定连续心输出量(C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利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结果: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SABP、MABP、CCO、CI及SvO2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PCW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下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三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损伤左心室功能)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1]。手术可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须使用体外循环,也就是传统的冠脉搭桥术;也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即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Off-Pump CABG, OPCABG)。目前国内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例数超过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例数[2]。随着OPCABG手术例数的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危重患者在病情稳定转出ICU后仍存在很大风险,甚至须重返ICU救治,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大幅提高。现对我院心脏外科监护室近两年收治的31例OPCABG术后重返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重返原因、探讨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之一,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缺血心肌的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1],对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合并低心排(射血分数(EF)〈0.30)或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能有效减轻心脏泵血负荷,同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病人进行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2~2004-10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34例OPCAB病人行旁路移植2~5支,平均3.4±0.7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8例,其中16例均在手术中安放,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9%,于术后29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有2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结论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病人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积极的术前准备,IABP的应用,完全的再血管化及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而长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功能严重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共有37例射血分数(EF)〈30%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7—76(平均61.6±7.8)岁。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例,多支病变35例,左主干病变10例。术前射血分数0.18~0.29(平均0.24±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22例,支架植入治疗史6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3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11例,合并室壁瘤5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mm,平均(61.3±4.2)mm。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1±15)min,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治疗期间病死2例,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1例,肺梗死1例。在出院后随访2—21个月中,有3例病死。3例慢性心衰需长期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能避免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术中的缺血损害,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我院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手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时机选择.方法 总结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31例术前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3例死亡,6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危重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体外循环的建立,增加动脉移植血管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注意心电图监测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效果的观察,掌握停用指征,做好拔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时间48~96h,均顺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护理治疗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共行冠状动脉搭桥192支(3.2支/例)。经过术后监测与护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外,其余59例痊愈出院。结论确保冠脉桥血管通畅、良好心肌保护及围术期精心护理,是OPCA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