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环背心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1位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前先行头环背心撑开复位、固定。术中、术后仍用其固定。结果;术中、术后仍用其固定。结果:2例I度滑脱、1例2度滑脱的病人椎体复位;6例爆裂骺的、5例压缩骨折病人的椎体基本恢复了其高度,骨折复位明显。结论:头环背心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固定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下基椎骨折、脱位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稳定问题,提高了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头环石膏背心 ,报告应用其治疗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头环石膏背心治疗 18例颈椎外伤性脱位患者 ,其中单侧脱位 14例 ,双侧脱位 4例 ,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 :18例完全复位 ,植骨融合。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该固定器操作简单 ,固定牢靠 ,易于调整 ,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Xia L  Wang YS  Zhai FY  Li J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60-1662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67例X线片显示颈椎不稳定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前路融合手术,其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3岁。颈椎不稳的X线判定标准为颈椎最大前屈和最大后伸侧位X线片测量相邻节段水平位移超过3.5mm或相邻椎体间成角大于11°者。手术方法为椎间植骨+钢板固定或融合器植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不稳椎节均得到融合稳定。大部分患者的术前症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0.15增至术后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术后钢板螺钉松动拔出2例,行翻修手术后恢复满意。结论对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合理选择颈椎前路融合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科治疗颈椎不稳定所致眩晕的中期随访效果。[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6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颈椎不稳定所致眩晕的28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女21例,男7例;平均年龄42.5岁(30~56岁)。颈椎不稳定节段包括C3、4单节段12例,其中6例合并脊髓损伤;C4、5单节段8例,其中4例合并脊髓损伤;C5、6单节段合并脊髓损伤1例;C3、4和C4、5双节段合并脊髓损伤例;C4、5和C5、6双节段合并脊髓损伤例。手术方法为不稳定节段的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或椎间植骨4钢板内固定。采用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3个月(30~60个月),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头晕及颈肩部不适等主要症状缓解满意。至最后随访时,22例患者术前眩晕和颈椎不适症状完全缓解,无复发;4例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减轻后又出现症状复发,但较术前症状减轻;2例患者头晕症状改善不甚满意。脊髓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平均10.10分增加至术后平均14.90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3例患者出现融合临近上方节段的不稳定,但无明显眩晕症状。[结论]对颈椎不稳定所致的颈源性眩晕患者,在确定其关系的前提下,根据影像学上的不稳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头胸背心(Halo-Vest)治疗颈椎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James首次应用HaloVest治疗颈椎损伤以来,它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外科[1]。近年来颈椎内固定器取得新的进展,成为治疗颈椎损伤一种新的选择[2]。然而,依据颈椎损伤类型正确选择应用HaloVest[3],包括单独应用HaloVest保守治疗或联合应用手术治疗,仍是急性颈椎损伤安全有效和实用易行的治疗方法。1 操作方法11 术前准备头环背心的准备:HaloVest包括头环、支架和背心三部分(图1),头环背心有2种规格。头环大小应在固定平面距头皮平均距离1~2cm为佳,头环和颅钉应消毒备用;背心按胸围选择。患者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术前应用头环背心(Halo vest)复位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我院23例术前行头环背心复位固定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1例,年龄39~64岁(53.0±7.4岁)。患者损伤平面C2/3 1例,C4/5 5例,C5/6 13例,C6/7 1例,跨椎节斜形骨折3例(C4-C5椎体2例,C5-C6椎体1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4±7.7个月。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后采用头环背心进行复位、固定,直至手术结束。固定前后行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复位效果,记录术前术中有无骨折断端再脱位、继发性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后行单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并记录椎体融合时间。结果:应用头环背心17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4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失败,复位失败患者手术前全身麻醉状态下再次进行复位获得解剖复位。固定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骨折断端再脱位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 Orion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16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颈椎病5例,颈椎骨折11例。行颈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并采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14例中12例获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移植骨均完全愈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 Orion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外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头环石膏辅助行颈椎融合的临床结果。方法 :用本法治疗 2 1例创伤性颈椎不稳定病例。结果 :经临床观察和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 10例伴有神经损伤 ,其中 9例获得完全恢复 ,另 1例显著改善。在应用头环石膏背心固定器过程中 ,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 :根据临床需要 ,该器械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该固定器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宜在颈椎不稳定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叙述三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CSCP、Orion和国产颈椎前路自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颈椎肿瘤等共33例,随访3.5~14个月。结果 33例患者均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钢板螺钉无松动,植骨块无移位。手术总有效率95%。结论 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病变情况和手术减压是否彻底有关,与采用何种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11.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目的 研究和评估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6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ACLPS内固定。结果 16例中13例获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网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ACLPS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适用于颈椎失稳、颈椎外伤国、肿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其中急性损伤9例,陈旧性损伤14例。所有患者均有颈部症状。17例有神经损害。X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ADI)为6 ̄14mm。本组有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余18例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结果:随访1 ̄17年(平均7年),5例接受保守治疗患者中有4例出现寰枢椎不稳及迟发性脊髓损害,1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4例完全恢复正  相似文献   

13.
使用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常耕町  王超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44-546,I001
介绍一种在头环背心保护下用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对34例寰枢椎不稳的病人施行了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用头环背心维持寰椎的复位,将颗粒状的自体松质骨植于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背面,不用内固定,直至植骨融合。31例病人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其中29例融合成功,术后头不背心固定时间平均为13周,有3例出现了寰椎再移位。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比块状的全层骨更有利于融合。用头环背心的外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单节段椎体自发性融合(SLVSF)所致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LVSF患者(SLVSF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前路手术,其中Ⅰ型(椎体、椎板和棘突全部融合)11例、Ⅱ型(椎体和椎板融合,棘突各自独立)5例。记录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治疗方法、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并与38例退变所致CSM患者(退变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VSF组中13例存在融合节段头端水平不稳,但无成角不稳;融合区椎管指数大于其他节段的椎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Nurick评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VSF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上述临床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VSF患者颈椎长度正常,可与Klippel-Feil综合征相鉴别;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受累节段椎体和椎间盘发育不良、融合节段头侧水平不稳和颈部疼痛症状较重。前路手术效果良好,但需要注意椎体次全切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融合术中植入骨长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颈椎前路融合术中,植入骨长度对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路环锯截骨、长窗减压,在牵引下植入自体长条形髂骨。结果在前路环锯截骨植入自体髓骨手术中,截骨节段在2个或以上的病例,植入植长度和骨槽长度之差作出调整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植入骨长度比骨槽长1-2mm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节段性不稳定在颈椎病性脊髓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复习100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正常成人49例作为对照,在颈椎侧位及伸、屈位X线片上测量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功能Ⅰ径、功能Ⅱ径,颈伸位时椎体后滑距离,椎体后缘骨刺。将颈椎管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作为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判断标准,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为椎管狭窄组(A组),其余为非狭窄组(B组),将正常成人组定为C组。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JOA法对脊髓病患者(A、B组)的颈脊髓功能做出评估。结果显示:A、B组中节段性不稳定(segmentalinstability,S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不稳定程度(颈椎后滑)无明显差异。脊髓病损程度A组重于B组,在A组中与滑移程度正相关。A组功能Ⅰ径<Ⅱ径,B组功能Ⅰ径>Ⅱ径,提示节段性不稳定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时具有致病作用。颈伸位时椎体后滑使功能Ⅰ径小于12mm为脊髓受压的临界标准。  相似文献   

17.
自的 探讨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11例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交通事故9例,跌伤1例,头部砸伤1例,病程2 h~14 d,伤后经临床及MRI检查,确诊为颈部中央型脊髓损伤,伴颈椎间盘突出9例,颈椎管狭窄1例,C_6椎体骨折1例。MRI显示:脊髓单处损伤9例,二处损伤2例。伤后4~20 d手术治疗,9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钢板内固定,2例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11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平均肌力恢复2~5级,复查内固定牢靠、在位,植骨愈合良好。结论 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是一种以上肢重于下肢为临床特征的颈段脊髓损伤,多见于有颈椎管狭窄等病理基础,临床体检和MRI影像上有表现,一旦确诊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手术尽可能去除致病因素,其他辅助措施则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退行性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手术治疗退行性颈椎不稳.观察其疗效,并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 自1998年4月~2001年4月,对15例影像学上有颈椎不稳、伴体位性症状、经1年以上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9例;年龄44~65岁.平均55.2岁。病程1.5~4年.平均28个月,体位性症状主要包括:随颈椎屈伸或旋转出现的神经根型、交感型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样症状,所有病例均采取前路颈椎不稳节段融合加铁板内固定术。自体髂骨植骨7例,其中单节段3例;双节段4例,双节段者行开槽植骨。应用椎间融合器(钛网)8例.其中单节段2例,植骨取自异体骨;双节段6例,行开槽植骨.植骨取自椎体切除部分,结果 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5个月。15例患者症状均获明显改善.12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偶有颈背部酸胀感。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影像学上出现退行性颈椎不稳同时伴有颈椎体位性症状,且两者可相互解释者.通过行不稳节段的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退行性颈椎不稳有良性转归的可能,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于正常成人颈椎标本上观察侧块的解剖特点,测量侧块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临床应用 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 22例。结果进针点宜选在术中可视侧块中点内下 1~ 2 mm处;进针角度分别为 :矢状面 36°~ 54° (平均 45° );水平面 23°~ 35° (平均 29° );进针深度为 10.8~ 17.5 mm(平均 14.5 mm)。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 22例平均随访 10个月,未见钢板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 19例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除 2例按 ASIA分级为 A级者术后无改善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XIS颈椎侧块钢板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需后路减压的下颈椎不稳患者的治疗。侧块固定有一定风险,但只要熟悉其解剖特点,正确选择进针点、角度和深度,规范操作,此技术是安全的,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