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兔脊髓缺血再灌流后腰髓血流的动态性变化,讨论腰髓血流的动力学特点。方法:通过阻断腹主动脉,造成脊髓腰尾段缺血。按缺血和再灌流各时间段分别连续测定腰髓血流变化。取缺血前、缺血40分钟、再灌流4小时局部脊髓行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在缺血40分钟腰髓局部血灌流量迅速下降至基线值的-81.57%(P值=2.01E-17)。再灌流时,局部血流迅速增高并超过基线水平。再灌流10分钟,局部血灌流量与基线的百分比变化值为57.98%(P值=3.3E-07)。随后逐渐降低,再灌流1小时后,局部血灌流量基本恢复基线水平(3.97%,P值=0.557899)。以后血灌流量低于基线水平,出现缺血后延迟性低灌流。直至再灌流4小时(-23.5%,P值=1.84E-03)低灌流保持相对稳定,血流未见恢复。缺血40分钟,有明确病理学改变;再灌流4小时后,病理学改变明显进一步加重。结论:上述结果对于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继发性功能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大鼠周围神经后腰髓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后肢周围神经电刺激后腰髓血流的动态性变化。在保持刺激电压3.0V、频率50Hz、脉冲时间1.0ms的实验条件下,腰髓血流迅速增加。电刺激1分钟时,腰髓局部血灌流量由原基线值264.6±17.1PU增加到317.5±35.4PU(P值<0.001);持续刺激15分钟,血灌流量增加到平均高峰值366.0±35.7PU(P值<0.001);血流速度由基线值76.4±16.1VU增至平均高峰值111.1±23.4VU(P值<0.001)。停止电刺激后,腰髓血流逐渐减少并回复至基线水平。神经电刺激时间越长,腰髓血流返回至基线水平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腰髓血流的增加与动脉血压的变化无关。刺激主要含运动纤维的胫后神经,其腰髓血流的增加明显低于对混合性神经坐骨神经和腓神经的刺激结果。上述结果对于临床上经皮电刺激缓解疼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吸烟前后腰髓血流的变化。28只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均分成两组: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局部腰髓血灌流量的平均值在吸烟组为350.7±32.7PU,明显高于非吸烟组均值264.6±17.1PU,增加了32.51%(P值<0.001)。腰髓流动血细胞浓度在吸烟组平均为519.3±32.4CU,非吸烟组为358.7±29.1CU,增加了44.79%(P值<0.001)。但腰髓血流速度在吸烟后并不增加,反而下降了6.04%。腰髓血流的上述变化与吸烟后动脉血压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推测上可能归因于吸烟对组织血流影响的部位差异性即机体对吸烟诱至的血管活性激素的复杂反应,或吸烟对血液内有形成分影响的病理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4.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运动诱发电位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 Z  Liu Z  Dang G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17-619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 方法 对26 只大鼠腰骶段脊髓缺血前、缺血15、25 、40 分钟及再灌注后5、15、30 分钟、1、2 和24 小时MEP变化进行监测。 结果 在缺血15 分钟时MEP潜伏期明显延长(P< 0.01) ,波幅在缺血25 分钟时明显减小( P< 0-01) ,缺血40 分钟时波形消失;再灌注后5 分钟时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大于正常(P<0-01) ,波幅小于正常(P<0-01);再灌注后15 分钟至2 小时波幅恢复正常(P> 0-05),潜伏期无恢复;再灌注后24 小时潜伏期虽然呈恢复趋势,但与再灌注早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时波幅又明显下降低于正常(P<0-01) ,再灌注后24 小时双下肢运动功能比再灌注早明显降低( P< 0-05) 。 结论MEP能够准确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颈髓慢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颈髓慢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兔颈髓慢性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脊髓减压再灌注前给予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照组不做预处理。两组兔在减压前和减压后2h、8h、24h,7d、21d分别进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在减压后即刻、0.5h、1h和以上时间点分别进行脊髓血流测定。处死动物取脊髓(C1~T1)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于再灌注8h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脊髓组织丙二醛含量于再灌注8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再灌注后脊髓血流均显著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示对照组神经元呈缺血改变,白质水肿、脱髓鞘;实验组病理改变轻微。实验组热休克蛋白70表达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脊髓慢性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兔颈髓牵张性损伤早期脊髓血流变化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颈髓不同程度牵张性损伤早期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特点和意义。方法 构建颈髓牵张性损伤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按不同时相点检测颈5、6段脊髓血流变化,同时取相同节段颈髓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A脊髓血流量平均基线值和B组、C组、D组牵张前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牵张距离的不断增加,颈髓血流量呈进行性下降。当颈髓牵张损伤程度超过脊髓微血管自我调节能力时,则脊髓血流不能恢复。各组颈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相应的颈髓血流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脊髓血流量的降低是颈髓牵张性损伤继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基础,与颈髓的牵张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验性兔腰髓缺血40min和再灌流4h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病理学改变。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丝(neurofilaments,NF)抗体特异标记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并对其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缺血40min,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内神经丝反应异常增强,胞体内神经丝分布紊乱聚集。再灌流4h,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内神经丝反应阳性,胞体内神经丝散乱、稀疏、崩溃和溶解,轴突肿胀、扩大、消失。图像分析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内神经丝的面积、灰度和脊髓前索内轴突的数量,其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更清楚地显示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病理学改变,脊髓损伤后细胞骨架紊乱在神经元的病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9的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脊髓神经细胞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按缺血和再灌流各时间段分别阻断开放腹主动脉,造成脊髓腰尾段缺血,假手术组不阻断腹主动脉,取缺血前、缺血30min、缺血60min,缺血30min再灌注2、6、10h后,分别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个时相点5只.对局部脊髓逆转录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缺血前)脊髓可见少量MMP-9表达,而实验组(缺血30min、缺血60min)MMP-9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6、10h,MMP-9mRNA表达逐渐增加,且MMP-9的基因表达较缺血期明显增加,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MMP-9在脊髓缺血再灌注中起一定作用,再灌注期细胞内MMP-9基因表达明显多于缺血期,MMP-9与缺血再灌注时间之间存在时效关系,表明MMP-9可能参与脊髓再灌流损伤,是脊髓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环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Nystrom脊髓后路压迫模型(35.0g/10min)造成脊髓中度损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了大鼠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及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0.15mg、1.5mg三组动物伤后局部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并评定了伤后4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L-NAME0.15mg短时间内抑制了脊髓血流,而L-NAME1.5mg较长时间抑制了脊髓血流。4周后L-NAME0.15mg组脊髓功能优于盐水组,而L-NAME1.5mg组脊髓功能较盐水组差。结果提示,适量的L-NAME由于短时间限制了一氧化氮(NO)的释放,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大剂量的L-NAME由于持续抑制了NO释放而致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0.
颈髓血流障碍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阻断对颈髓血供、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变化,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家兔为实验模型,阻断C2段脊髓前动脉,在术后6h、24h、72h采用改良Tarlov法对动物行为学评级以及检测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颈髓血流灌注量,并观察兔颈髓组织细胞形态学、相关免疫组化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相点神经功能减退,血流量下降明显,神经元骨架结构紊乱,细胞器破坏,出现急性缺血性改变。结论脊髓前动脉血流障碍可导致颈髓缺血性病变,引起脊髓的梗死,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其治疗应注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1.
兔脊髓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和缺血60min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5、10min、再灌注15、30min、1、2、24和48h监测SEP。于再灌注6、12、24和48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h进行脊髓病理学观察。结果 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45和60min后开放分别表现为轻、中、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学改变特点。脊髓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于再灌注15和30min时恢复至缺血前水平(P〉0.05);脊髓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于再灌注30min和再灌注1h恢复至缺血前水平(P〉0.05);脊髓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明显下降和延长,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较潜伏期恢复迅速。术中SEP监测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功能的变化,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及其受体(GluR)在脊髓缺血过程中的量变特征在继发损伤中的作用及2氨基膦酸基戊酸(APV)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25kg的日本大耳白家兔70只,用腰动脉分支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模型,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脊髓缺血损伤后05~24h期间及在缺血60min时用APV处理后脊髓神经细胞膜的GluR活性(Bmax,KD)。结果:缺血60min后GluR的最大结合量降低,亲和力升高,开始再灌流后最大结合量迅速升高,至2h到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至再灌流4h降至最低,此后缓慢回升,而亲和力在再灌流05h时继续升高,然后下降,再灌流2h降至最低,此后趋势与最大结合量变化相反。APV在再流灌早期使受体活性增高,再灌流4h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lu通过其受体中介参与了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但在缺血再灌流过程中GluR活性的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效应,同时也说明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单以Glu兴奋性损伤是解释不了的。  相似文献   

13.
低温生理盐水与腺苷局部灌注对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温生理盐水和腺苷对兔主动脉阻断致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A组:作为缺血对照:B组,用低温生理盐水局部灌注;C组:用低温生理盐水和腺苷局部灌注。通过阻断兔贤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60分钟建立兔脊髓缺血损伤模型。观察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脊髓自由基含量、术后Tarlov评分和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3组心率比较均无差异,C组血压于阻断腹主动脉20分钟时下降(P<0.05);A组丙二醛增加,超气门物歧化酶减少,而B组和C组变化较轻;A组大部分发生截瘫,B组后肢功能部分恢复,C组后肢功能恢复良好;病理检查示A组中央灰质聚集性坏死,巨噬细胞浸润,尼氏小体消失,核仁模糊,B组和C组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 低温生理盐水和腺苷局部灌注具有良好的脊髓保护作用,其方法简便。腺苷可减少三磷酸腺苷(ATP)的耗竭,促进其恢复,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病变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验性兔腰髓缺血40分钟、再灌流4小时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抗体特异标记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其结果进行了图像分析。结果缺血40分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州轴突内NSE反应异常地增强,胞体内NSE分布紊乱聚集。再灌流4小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完胞体和轴突内NSE反应阳性,胞体内NSE散乱、稀疏和溶解,轴突肿胀、扩大、消失。图像分析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内NSE的面积、发度和脊髓前索内轴突的数量,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可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脊髓髓外冲击负荷对脊髓血流及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与诱发电位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为假手术组,B、C、D为实验组,在大鼠T10椎板处分别给予10、15、20 N的椎板外冲击负荷.术后0 min,1、6 h,1、6、12、24 d时间点测量冲击负荷位置的脊髓白质、灰质血流以及SEP、MEP测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脊髓内灰质白质的血流表现出随冲击负荷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A组脊髓血流及SEP、MEP无明显变化,B组脊髓血流及SEP、MEP出现一过性降低然后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D组脊髓血流及SEP、MEP均表现为持续下降后再缓慢的回升的规律性变化,其中C组在24 d恢复正常,D组在24 d时仍然低于正常,经统计学分析脊髓血流与诱发电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椎板外冲击负荷通过改变脊髓血流来影响脊髓的功能,并且脊髓血流和诱发电位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使血压下降至30mmHg维持30min后再灌流,让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观察缺血再灌流期 SCBF和 SEP变化。缺血期平均动脉压 30~40mmHg,脊髓 T12及Ll节段灰质血流量减少57%~64%,白质血流量减少32%~50%;SME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各波的波幅降低并有25%~67%的波幅消失。再灌流期当血压回升到90~130mmHg时,灰质血流量仍低于伤前(P<0.01),白质血流量无显著差异.SMEP潜伏期仍明显延长(P<0.05),除Pl波波幅下降有统计意义外,其它各波幅无差异,波幅消失占25%~33.3%。光镜下见脊髓存在损伤性病理变化,显示缺血再灌流后脊髓组织仍然存在继发缺血性病理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头部低温对再灌流下丘脑神经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兔脑缺血后再灌注时神经肽分泌的变化和观察再灌注后实施头部重点低温对这些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56只,8只为常温对照组(Ⅰ组),其余动物先用“四血管”式造成缺血30分钟,再分成常温再灌注和头部重点低温组。两组均分再灌注30、180和360分钟三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头部低温在再灌注开始后一分钟开始实施,脑组织中神经肽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与非缺血组比较,Ⅱ组三种神经肽含量在所测的再灌流的三个时段均明显下降(P<0.01),而低温组加压素(AV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无明显下降(P>0.05),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在再灌注30和180分钟有明显下降(P<0.01);与常温再灌注组相比,头部低温治疗后三种神经肽的含量均有明显回升(P<0.01)。结论:再灌流时兔脑神经肽分泌紊乱,再灌流后实施低温仍能有效地减轻这种紊乱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部脊髓前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阻断对颈髓血流量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阻断脊髓前动脉组与阻断脊髓前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组,术后6h、24h、72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检测颈髓血流灌注量,电镜观察颔髓组织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神经丝的变化。结果:脊髓前动脉阻断后颈髓血流量下降1/2,随后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低灌注状态;阻断脊髓前动脉和双侧椎动脉后.其血流量下降更为湿著,为对照组的1/3,电镜及免疫组化显示两组均出现了缺血性改变,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每一时相点的血流量和神经丝表达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髓前部血流量除与脊髓前动脉有关外.前根动脉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脊髓前动脉或根动脉的损伤均可能导致颈髓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脊髓继发性损害过程中一氧化氮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  贾连顺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1):706-709
目的:探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闭合性液压损伤装置致大鼠脊髓(T9)中度损伤后早期,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精氨酸(300mg/kg)及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8mg/kg,40mg/kg)。监测平均动脉压、软脊膜小动脉直径、局部血流量、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点脊髓诱发电位、损伤后早期局部组织含水量、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并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L-精氨酸可增加血流,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小剂量L-NAME对大鼠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局部血流量略有降低,也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大剂量L-NAME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收缩软脊膜小动脉(90分钟、直径减少10%)、减少局部血流量(90分钟、减少22%)、加重局部组织损害,神经功能障碍不能恢复甚至加重,体重进行性减轻、死亡率增加。结论:表明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一氧化氮既有保护作用又有破坏作用,适当选择性控制一氧化氮生成,有利于组织保护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主动脉转流压力控制对犬脊髓血流影响。方法 18条杂种犬随机分为转流1组、转流2组、阻断组(阻断主动脉30rnjn),每组6条。转流1组控制脊髓灌注压为140mmHg、100mmHg、60mmHg、50mmHg;转流2组为40mmHg。同步记录脊髓灌注压、脊髓血流灌注量。术后3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L3节段尼氏小体灰度半定量分析。结果 转流1组各压力点脊髓血流灌注量没有明显变化,转流2组有2条犬血流灌注量下降,阻断组则全部下降。转流1组无截瘫发生,转流2组有2条犬发生轻瘫,阻断组全部截瘫。结论 主动脉转流时脊髓灌注压50mmHg以上才是安全的,术前高血压者应适当提高脊髓灌注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