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脊柱脊髓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原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60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11例,C级19例,D级12例,E级18例,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潜伏期延长不超过70%;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潜伏期延长不超过50%。结果:45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15例,其中13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2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确定脊髓损伤的临界值及有效的评价预后,采用30只中国家犬,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术中CSEP动态监测,并观察伤后1—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脊髓损伤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P_1潜伏期较术前延长不超过1.5倍。波幅下降〈50%;波幅变化灵敏,其恢复早于形态学及功能变化。临床应用35例,结果表明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皮层体感诱发是民位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确定脊髓损伤的临界值及有效的评价预后,采用30只中国家犬,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术中动态监测,并观察伤后1-3个月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应用35例,结果表明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牵张性脊髓损伤脊髓SCEP监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脊髓皮层诱发电位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监护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CEP)波幅下降30%组(B组)、SCEP波幅下降50%5min组(C组)和10min组(D组)。通过对脊髓SCEP监测、动物脊髓功能评定、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脊髓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牵张性脊髓损伤。结果:随着牵开负荷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脊髓微血管发生充盈缺损、痉挛直至破裂出血;C组及D组脊髓功能下降,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CEP波幅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脊髓功能状况,波幅下降50%持续10min脊髓将出现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5.
脊髓急,慢性损伤CSEP的变化:(附12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1992年9月对127例急、慢性脊髓损伤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急性脊髓损伤77例,全瘫39例,不全瘫38例,伤后2周内做减压复位及内固定。术后1~12个月作CSEP检查与术前对比,39例全瘫中的26例CSEP完全消失,瘫痪也无恢复;13例术前有严重异常的CSEP,7例CSEP及部分皮肤感觉有恢复,余6例无变化。38例不全瘫,术前有异常的CSEP,术后瘫痪及CSEP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慢性脊髓损伤50例,术前CSEP均有异常改变,治疗后除2例颈椎病的症状及CSEP无变化外,其余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者还分析了在急、慢性脊髓损伤者检测CSEP中一些不可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颈椎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71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5例,C级24例,D级27例。E级15例,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结果:39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32例,其中31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创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创伤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关系,了解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对39只猫采用脊髓Alen损伤模型和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结果:脊髓轻度打击伤时,MEP潜伏期即有明显延长,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潜伏期延长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大部分动物MEP不能引出,至24h不能恢复。MEP的改变与后肢功能变化及镜下脊髓病理改变一致。TMS-MEP对脊髓前索和外侧索的损伤敏感,并可间接反应脊髓柱后索损伤。结论:TMS-MEP经脊髓前索和外侧索传导,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功能改变,是一种有效的监测脊髓功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甲基强的松龙预防牵张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甲基强的松龙(MP)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选用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B)、实验组(C、D)。实验组于伤前30分钟一次静脉缓慢推注MP30mg/kg;伤后15分钟开始,每1小时静脉滴注MP5.4mg/kg,持续5小时。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CEP)监护、组织形态学、脊髓组织生化测定、运动功能评定等方法评价。结果表明,C组、D组较A组、B组SCEPP1波波幅恢复快速、稳定;伤后8小时及14天运动功能评定其障碍率低于A组、B组(P<0.05);脊髓前角灰质神经元体积密度及100μm白质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数高于A组、B组(P<0.05);丙二醛含量低于A组、B组,过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于A组、B组(P<0.0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坏死,灰质出血范围及脊髓微血管痉挛程度明显轻于A组、B组。认为,在脊柱畸形矫正术前应用大剂量MP,具有预防牵张性脊髓损伤的作用;伤后及时给予MP,可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运动诱发电位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 Z  Liu Z  Dang G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17-619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 方法 对26 只大鼠腰骶段脊髓缺血前、缺血15、25 、40 分钟及再灌注后5、15、30 分钟、1、2 和24 小时MEP变化进行监测。 结果 在缺血15 分钟时MEP潜伏期明显延长(P< 0.01) ,波幅在缺血25 分钟时明显减小( P< 0-01) ,缺血40 分钟时波形消失;再灌注后5 分钟时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大于正常(P<0-01) ,波幅小于正常(P<0-01);再灌注后15 分钟至2 小时波幅恢复正常(P> 0-05),潜伏期无恢复;再灌注后24 小时潜伏期虽然呈恢复趋势,但与再灌注早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时波幅又明显下降低于正常(P<0-01) ,再灌注后24 小时双下肢运动功能比再灌注早明显降低( P< 0-05) 。 结论MEP能够准确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使血压下降至30mmHg维持30min后再灌流,让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观察缺血再灌流期 SCBF和 SEP变化。缺血期平均动脉压 30~40mmHg,脊髓 T12及Ll节段灰质血流量减少57%~64%,白质血流量减少32%~50%;SME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各波的波幅降低并有25%~67%的波幅消失。再灌流期当血压回升到90~130mmHg时,灰质血流量仍低于伤前(P<0.01),白质血流量无显著差异.SMEP潜伏期仍明显延长(P<0.05),除Pl波波幅下降有统计意义外,其它各波幅无差异,波幅消失占25%~33.3%。光镜下见脊髓存在损伤性病理变化,显示缺血再灌流后脊髓组织仍然存在继发缺血性病理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临护胸椎及胸椎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 ,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 ,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  4 6例手术患者按 Frankel分级术前属 B级 6例 ,C级 14例 ,D级 15例 ,E级 11例 ,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监护临界值为 :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 4 0 %。结果  2 5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 ,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 2 1例 ,其中 2 0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 ,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 ,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监护脊柱手术的监测技术。方法:采用皮层体感秀发电位(CSEP)监测90例手术,记录每个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CSEP,观察基分析原因。结果;麻醉深度与麻药咱类对CSEP有影响,其中以异氟醚为明显。脊柱手术中的操作均可引起CSEP改变。1例CSEP波形离散持续5min的患者术后出现可逆性脊髓损伤。结论:CSEP有简便、灵敏和及时监护等特点,波幅下降50%,潜做期延长10%是术中监护的预警值,对同时出现波形了散2min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时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测评价脊髓功能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术中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皮层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把相对于基准值的潜伏期延长超过10%和(或)波幅峰值下降50%定为异常判断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神经功能检查及JOA评分。结果:CSEP真阴性37例,手术操作完成后其中35例患者波幅升高和(或)潜伏期缩短,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无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余2例神经功能与术前无明显变化。CSEP真阳性2例,其中1例术者停止正在进行的寰椎后弓减压,麻醉医生给予甲强龙40mg,5min后潜伏期及波幅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1例出现波幅降低60%,停止螺钉置入操作后波形有所恢复,术后出现右上肢麻木。CSEP假阴性1例,此患者术中波形未见异常,术后出现右下肢肌力减弱,JOA评分较术前降低。CSEP假阳性2例,1例麻醉师给予升高血压后波形恢复正常;1例未查明原因,伤口关闭后波形恢复正常;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损,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2%。结论:术中CSEP能较好地反映脊髓功能状态,对预防寰枢椎脱位手术术中脊髓发生不可逆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诱发电位时频参数在监护大鼠脊髓压迫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护脊髓损伤新的参数.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0只,建立大鼠脊髓压迫模型,分别记录压迫前后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获得时频域的峰时间、峰频率和峰功率三个新的参数,并与诱发电位传统时域分析狭得的参数峰幅值、潜伏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脊髓压迫30%时,时域峰幅值平均降低35.5%,峰潜伏期平均延长8.6%,与压迫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用时频分析获得的3个参数与压迫前比较,峰时间延长36.0%,峰功率降低32.5%,峰频率增高53.9%,与压迫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诱发电位时频参数比时域参数能更灵敏地反映大鼠脊髓压迫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阻断与左心转流技术在胸降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缺血损伤的影响,评价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单纯阻断和左心转流组.均采用左胸肋间入路开胸,在左无名动脉以远阻断降主动脉.术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仪连续监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脊髓功能变化.术后每日记录动物行为学评分.术后7 d处死动物,观察脊髓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单纯阻断组中2头动物后肢轻瘫,其余后肢均截瘫.左心转流组动物恢复顺利,无截瘫发生.单纯阻断组CSEP波幅降低达50%以上,潜伏期延长10%以上,变化与行为学评分一致.阻断平面以下脊髓的超微结构显示,单纯阻断组脊髓髓鞘板层结构破坏严重,线粒体肿胀,破坏.左心转流组与阻断平面以上脊髓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动物模型中,CSEP对脊髓缺血状况的监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8只正常家犬进行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测定,其正常值为:P_1潜伏期12.0±1.7ms,N_1潜伏期20.7±1.4ms,P_2潜伏期33.8±3.4ms,P_1—N_1波幅1573.85±735.61nV。比较两侧肢体诸波潜伏期及P_1N_1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9)。为脊髓损伤实验中CSEP检测提供正常数据。  相似文献   

17.
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假阳性、假阴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脊柱手术监护中CSEP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方法本组63例,分成三组:脊柱畸形组,脊柱骨病并脊髓损害组,臂丛神经根损伤组。分别施以手术治疗,术中测定CESP来监测脊髓功能。结果术中诸多因素可引起CSEP变化,其中麻醉因素包括不同麻醉方法、不同麻醉药物和不同的药物浓度,而非手术操作因素包括血压变化、不同肢体神经记录、手术室周围电器干扰、刺激器无效,记录电极故障及麻醉不全致病人躁动。结论脊柱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7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94次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根据CSEP各波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变化将结果分为四类,与Frankel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对脊髓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作出精确判断,客观定量评价了脊髓功能.此外,作者提出CSEP检查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