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MCTD一例报告刘仕群,汪吉仪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广州市,510515关键词甲状腺炎,结缔组织病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合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临床上不多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39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肺功能的改变,本文对我院1994年2月至1999年4月诊断明确的CTD患者中行肺功能测定的61例住院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小气道功能降低为著。其次为气道阻力升高,而弥散功能改变不显著。提示小气道功能及气道阻力测定在结缔组织病肺功能早期改变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例误诊分析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华,闫密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系Sharp1972年首先报道的结缔组织病中的特殊类型,临床上以SLE、PSS和DM高滴度的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4.
结缔组织病患者抗ENA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28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抗ENA抗体,阳性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2%(P〈0.01)。在各种CTD中,系统性红斑疮抗ENA抗体阳性率为67.6%。结果表明,抗ENA抗体的检测对CT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28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抗ENA抗体,阳性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P<0.0l)。在各种CTD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阳性率为67.6%。结果表明:抗ENA抗体的检测对CT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血清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34例CTD患者ENA抗体,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76.12%,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各类CTD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阳性率为78.95%。结论;抗ENA抗体的检测对CTD的诊断,分型,治疗和估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清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NP)抗体,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他结缔组织疾病(CTD)以及非CTD对照组各30例中,阳性率分别为90.0%,66.7%和13.3%,30例正常人均阴性。活动期SLE抗体水平明显高于CTD组,治疗后则明显降低或阴转。本方法简便快捷,可作为SLE初筛指标,其强阳性结果有助于病情活动状况观察及与其他CT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子生物学PCR-SSCP法对正常足月新鲜胎盘30例,葡萄胎(HM)终止后发展成持续性滋养细胞病(PTD)30例,未发展成持续性滋养细胞病(非PTD)30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30例C-Ha-ras基因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足月胎盘无C-Ha-ras基因点突变;在恶性GTD中C-Ha-ras基因突变的阳性率36.7%,PTD中阳性率43.3%,非PTD中阳性率16.7%。提示:C-Ha-ras基因点突变与GTD的发生、发展和恶性演变有关;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差而升高,反映恶性GTD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分别检测了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PB)中神经髓鞘素,髓鞘素碱性蛋白(MBP)才含脂质蛋白(PLP)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IgG,IgA和IgM非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结果发明SLE和其他CTD患者的3种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均呈增高趋势,与健康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LE患者尤为明显,临床不伴有中枢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生物学PCR-SSCP法对正常足月新鲜胎盘30例,葡萄胎(HM)终止后发展成持续性滋养细胞(TPD)30例,未发展成持续性滋养细胞病(非PTD)30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30例C-Ha-ras基因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足月胎盘C-Ha-ras基因点突变;在恶性GTD中C-Ha-ras基因突变的阳性率36.7%,PTD中阳性率43.4%,非PTD中阳性率16.7%。提示:C-Ha  相似文献   

11.
唇腺病理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本院100例活检唇腺标本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SS)组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2°SS)组比较除纤维化在后者较多见外,腺体萎缩、导管扩张及淋巴细胞浸润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燥综合征(SS)组与非结缔组织病(NonCTD)组比较,上述各种病变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1°SS组中78.57%达到Chisholm分度的Ⅳ度,2°SS组中65.22%达到Ⅳ度,而非CTD组仅22.22%有类似病变。按此标准,唇腺病理对S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8%和77.1%。  相似文献   

12.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组综合征,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混合表现为特点,兼有滴度很高的抗rRNP抗原的抗体[1],对MCTD的诊断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由于在SLE,PSS,PM/DM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都可找到对诊断有高度特异性的自身抗体。若能在MCTD中找到这类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为此我们应用免疫印迹技术(IBT)对361例各种风湿性疾病进行ENA多肽抗体检测,对分子量为28.5KD、18.5KD、11.5KD、20KD、18KD、13.4KD…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采用念珠菌直接镜检和培养的方法将156例患者中阳性者分为RVVC组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克霉唑乳本配方阴道栓和制霉菌毒素不治疗RVVC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是RVVC的危险因素,克霉唑乳酸配方阴道全可有效预防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血管性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并伴有血清狼疮抗凝因子(lupusanticoagulantLA)阳性、和(或)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中度或高度阳性。本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Crohn's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肿瘤等疾病。1发病机制本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  相似文献   

15.
鸡卵核提取物中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特异性抗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鸡卵核提取物中检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特异性抗原成份。方法:应用SDS-PAGE及考马斯亮兰染色技术对鸡卵核提取进行蛋白组份分析;应用Western-blot技术对鸡卵核蛋白抗原进行免疫识别分别。结果:鸡卵核提取物中可见13个蛋白成份,分子量分别为78,76,72,64,57,55,50,48,46,42,3,32和24KD。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及硬皮病(PSS)病  相似文献   

16.
T细胞亚群异常对Graves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60例Graves病(GD)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变化。设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显示ATD治疗前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TD控制甲亢病情后多数患者CD4/CD8恢复正常,少数仍显异常,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临床缓解的GD存在两种不同免疫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44例系统性红班狼疮1:2病例对照研究叶冬青,张丽华,琚学农,王华伟系统性红班狼疮(SI,E)是女性结缔组织病中常见的一种,病死率较高。国内对SIE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本次调查试图筛选出合肥市SLE的危险因素,为SLE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1材...  相似文献   

18.
研究颅内肿瘤对颅内主要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用彩色经颅多普勒(CTD)对40例颅内肿瘤摘除前、后颅内主要血管的血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手术前、后CTD频谱的变化规律,术前脑血管阻力明显增高,术后脑血管阻力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量增加。结论:CTD可监测颅内肿瘤脑血流的改变,术前了解脑肿瘤的血供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彩色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CDTDE)测定36例冠心病人的左室局部功能,燕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研究。结果表明,CDTDE检出左室局部部功能异常区域与冠脉造影狭窄段以下支配区完全一致,局部功能出现负值提示心肌梗塞后室壁瘤形成。因此CDTDE左室局部功能测定对冠心病诊断是一种既可定性又可定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传统上主要是作为消耗性凝血病的诊断指标,但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浆Fg水平增高与缺血性心脏病(IHD)又称冠心病(CHD)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其他危险因素对IHD的危险均与高水平的Fg介入有关[1]。国外曾报道,高Fg血症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Fg增加是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栓形成前状态的重要因素。为观察CHD早期Fg水平变化,我们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直接推算衍生的PT-der法,计算Fg含量,对62例CHD患者的血浆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