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虹膜后粘连小瞳孔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自 1994年 9月以来对伴有虹膜后粘连小瞳孔不同类型的白内障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法 ,对 36例 4 0眼实施了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4年 9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伴有虹膜后粘连、瞳孔直径小于 3mm、应用散瞳剂不能散大的白内障患者 ,共 36例 4 0眼。其中男 2 8眼 ,女 12眼 ,年龄 38~ 82岁。并发性白内障 2 0眼 ,外伤性白内障 12眼 ,行滤过性青光眼手术后发生的白内障 8眼。视力光感~眼前数指。虹膜前后均粘连者 9眼 ,单纯前粘连者 1眼 ,后粘连者 30眼 ,其…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彩红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2,26(1):5-9
白内障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提高白内障患视力,故手术日益普及,但其并发症亦增多,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为其中并发症之一。本着重对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的定义,发生率,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双眼无痛性视物不清1a于1999年5月10日入我院眼科治疗。入院时视力右眼0.04,左眼数指/10cm。双眼球前段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双眼晶状体混浊,以左眼为重,无虹膜投影。双眼底窥不进。第2天在局麻+球后麻醉下为患者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常规处理,5d检查术眼视力0.5,前房深浅正常,瞳孔圆,直径3.0mm,对光反应正常,IOL位置好,无前倾及偏斜,瞳孔区极少残留皮质,无虹膜后粘连及渗出。患者痊愈出院。2000年2月患者因咳嗽后突发左眼视物不清来诊。检查:IOL光学部全部脱人 相似文献
4.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6年 12月~ 2 0 0 2年 10月共观察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瞳孔挟持 2 2例 (2 2只眼 ) ,其中男 9例 ,女 13例 ,年龄 8~ 78岁 ,平均 5 6 .5岁。外伤性白内障 5例 (其中儿童外伤性白内障 2例 ) ,先天性白内障 2例 ,老年性白内障 12例 ,并发性白内障 3例。2 .手术方法 :12例采用大切口开罐式截囊压迫娩核 ;5例小切口开罐式截囊碎核器碎核后注水晶状体线环娩核 ;4例小切口开罐式截囊针吸术 ;1例行连续环行撕囊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完整 ,无玻璃体脱出 ,均为 IOL睫状沟固定。3.瞳孔挟持发生的时间 :术后 … 相似文献
5.
华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4):409-410
目的 探讨三种类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发生固定性瞳孔夹持原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原因进行分析。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处理。术后随访3-12月。结果 固定性瞳孔夹持主要见于小儿外伤性白内障及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小儿组矫正视力≥0.3者10眼(58.82%)。成人组矫正视力≥0.3者5眼(83.33%)。老年性白内障0.41例,0.61例。结论 固定性瞳孔夹持3月后,经手术可以复位,获得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瞳孔全后粘连并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虹膜下囊袋内操作,娩出晶状体核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7眼无一例出现角膜线状浑浊,丁达尔征(+-+++)33眼,薄膜性渗出2眼,较厚的膜性渗出2眼,术后视力0.5-1.0不等。结论:采用虹膜下前囊切开娩核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剪除前囊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角膜和虹膜的损伤,术后反应轻微,是一种值得引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瞳孔夹持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31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及后发性白内障,其中9只眼后发性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撕囊口位置居中、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和术后缩小瞳孔、控制虹膜炎症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瞳孔夹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实施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有时会遇到瞳孔缩小不能散大的病例。特别是长期葡萄膜炎所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 ,由于虹膜瞳孔区与晶状体囊形成粘连或瞳孔区有机化膜粘附 ,不能用药物使瞳孔散大 ,给手术带来困难。我院曾采用自制虹膜钩对这类特殊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例 ,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例 1,男 ,67岁 ,因右眼反复红痛 5 0年 ,视物不见 8年而于1999年 12月 10日入院。曾于 5 0年前行左眼球摘除术 (病因不详 )。体检 :右眼视力 ,颞侧手动 / 30cm ,鼻侧光感 ,7点近角膜缘处角膜见一直径 1mm白色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例(15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前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其中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拟合方程。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周较术后1d略有改善,术后1个月后趋于稳定。术前裸眼视力≤0.2,中位数为0.04;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8,其中裸眼视力≥1.0者4只眼(26.7%),裸眼视力≥0.5者11只眼(73.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3~1.0,中位数为0.6;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9,其中最佳矫正视力≥1.0者4只眼(26.7%),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只眼(86.7%)。术后15只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3.410, 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3.035,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932~3325个/mm2,术后1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24.3±746.1)个/mm2,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14.9±742.1)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02.4±743.9)个/mm2,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64.9±724.4)个/mm2,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38±715.3)个/mm2,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23.6±712.3)个/mm2。术后各时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76,-3.27,-3.00,-3.52,-3.11;P<0.05)。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方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12):856-856
目的 探讨粘连性瞳孔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1例(21眼)行6mm巩膜隧道切口,虹膜放射状剪开后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21眼中有3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恢复圆形瞳孔,术后1月裸眼视力0.1~0.2.5者2眼,0.3~0.4者3眼,≥0.5者16眼。结论 小切口虹膜放射状剪开缝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12.
曹征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21(3):227-228
110例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异常19例,占17.27%,其中瞳孔移位16例,不可逆性散瞳3例。上方虹膜萎缩,虹膜前,后粘连是引起瞳孔移位的主要原因。术前强力散瞳,术中瞳孔括约肌机械性损伤,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是引起不可逆性散瞳的主要原因。并就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587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并发症为后囊混浊、虹膜粘连、玻璃体脱出、后弹力层脱离;术后并发症为手术性散光、继发青光眼、后囊增厚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各类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45例术后瞳孔膜形成进行观察。Ⅰ级膜96眼,采用地塞米松眶内注射联合散瞳治疗。Ⅱ级膜49眼采用5-FU联合地塞米松眶内注射及散瞳,随访3~12月。结果 瞳孔膜1周内大部分吸收,5例15天吸收,除拒绝治疗的3例外,无1例复发。结论 瞳孔纤维膜的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5-FU联合地塞米松眶内注射及散瞳治疗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合并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后发性白内障合并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合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岁以下发生严重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中合并人工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伴有严重的虹膜后粘连或瞳孔膜闭的12只眼进行后发性白内障切除、人工晶状体复位术,部分病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虹膜后粘连或瞳孔膜闭者同时进行粘连分离或瞳孔成形术。结果12只眼成功分离虹膜与囊膜粘连并进行后发性白内障切除和人工晶状体复位。其中2只眼行瞳孔成形术,8只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伴有严重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和虹膜粘连或瞳孔膜闭的儿童严重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后发性白内障并进行人工晶状体复位。 相似文献
16.
前瞻性研究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在实验基础上,临床对39眼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0.1,其中0.5以上者22眼,占56.4%。术中并发症以后囊破裂稍多见;术后并发症以虹膜炎、角膜水肿最常见。重点讨论了手术时间及开罐截囊方法。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无晶体限矫正屈光不正的合理方法,可迅速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后房型人工晶体前囊夹持固定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中后囊不完整时的人工晶体前囊夹持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对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64眼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前囊夹持固定术。结果:64眼均获得满意的人工晶体前囊夹持固定,没有一例发生人工晶体从前囊环上脱落。随访1-54个月,62眼恢复到0.5以上的视力,1.0以上者40眼。未发现其他与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果:完整的前囊环行切开口是后囊不完整时夹持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位置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术.方法 对68例白内障施行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56例撕囊一次成功,10例在囊膜剪辅助下完成,2例人工晶状体前囊孔夹持.术后1周平均眼压15.31±5.6 mmHg.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58眼占85.3%,瞳孔区透明,无明显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眼底异常改变.结论 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后囊浑浊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凯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10)
目的探讨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32例(38眼)瞳孔不能散大的白内障分别采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例,26眼)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例,12眼)。术后观察6~18个月,平均9.5月。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04者1眼(2.63%),0.05~0.25者12眼(31.58%),0.3~0.8者14眼(36.84%),≥1.0者11眼(28.95%)。术后瞳孔形状呈圆形者17眼,近圆形者21眼。瞳孔直径较术前扩大。结论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较为复杂,病例筛选、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白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及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4例外伤后不同时期施行人工晶体植人术后眼部的反应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人工晶体植入对视力预后无明显差异.Ⅰ期和Ⅱ期人工晶体植人术包括睫状沟固定术同样可取得良好的视力,但植入手术一般选择在外伤3月炎症反应完全消失以后较好.对于无后囊、后囊破裂较大的病例施行Ⅱ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