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已诊断1年以上,空腹血糖≥9 mmol/L、餐后2 h血糖≥12 mmol/L,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受损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各时点血糖、C肽、胰岛素水平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及餐后各时点血糖明显降低,餐后各时点胰岛素、C肽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很好地控制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改善其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对38例空腹血糖(FBG)≥10 mmol·L-1,餐后2 h血糖(PG2h)≥13mmol·L-1的初发2型糖尿病,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比较,用胰岛素治疗后,比较2组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结果 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7例仪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格列比嗪、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 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空腹血糖(FPG)≥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4mmol/L的2型糖病患者35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后FPG及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C肽(c-p)、血脂及体重变化。结果: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无论2型糖尿病的病程如可,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作为治疗组;另选取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口服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个月后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强化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lc等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组(治疗组)40例; 口服降糖药物组(对照组)40例,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C肽、体重指数指标的变化.结果 胰岛素强化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和体重指数下降,空腹 c肽水平升高,而且脱离胰岛素治疗后监测血糖控制满意.口服降糖药物组空腹血糖等各项检测指标有改善,但与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能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39例空腹血糖(FBG)≥10mmol/L,餐后2h血糖(PG2h)≥13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比较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结果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7例仅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格列比嗪、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建议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欣荣  于梅 《河北医药》2007,29(12):1330-1331
目的 观察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 治疗组3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进行2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 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在治疗的(3±1.8)、(7±2) d达到控制目标;3个月时HbA1c达标,对照组HbA1c不达标,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自身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短时间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尽早控制病情,改善及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周伟荣  常文阁 《中国医药》2011,6(5):547-548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对胰岛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1例,口服二甲双胍片和格列吡嗪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和胰岛功能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由(8.8±1.0)%降低至(5.9±0.8)%,达标率为87.8%(36例);空腹血糖由(9.4±1.6)mmol/L降低至(5.7±0.9)mmol/L,达标率为92.7%(38例);餐后2 h血糖(2 h PG)由(14.2±2.9)mmol/L降低至(8.7±1.9)mmol/L,达标率为80.5%(33例).治疗12周后HbAlc、空腹血糖和2 h P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由(7.5±1.1)降低至(4.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B细胞功能由(55±9)升高至(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治疗后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早期联合强化治疗,不但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达标率,亦可改善胰岛功能,体现了口服药物早期联合干预的重要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遴选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接受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则采取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 PG、HOMA-IR、HOMA-β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BG、2h PG、HOMAIR、HOMA-β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FBG、2h PG、HOMA-IR水平明显降低,HOMA-β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FBG、2h PG、HOMA-IR降低与HOMA-β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有助于快速稳定地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且能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作为早期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周严格血糖控制。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75g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结果经短期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4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lns)、餐后2hC肽(2hC-P)、餐后2h胰岛素(2hln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ic显著下降,而FC-P、2hC-P、Flns、2hlns显著上升。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DM2)患者,短期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针注射法强化治疗,三餐前给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标,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达到强化降糖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血糖长期达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19例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空腹C肽及餐后2h C肽水平,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 PG、TG、TC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 C肽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出现恶心等轻度胃肠道反应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3%。结论艾塞那肽可持续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细胞功能,且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及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胰岛素泵对3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1年后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C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HOMA—IR和HOMA—β明显改善(P<0.05)。结论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β细胞功能后,给予每日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空腹C肽与空腹血糖的比值。结果共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FCP,PC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很快控制高血糖,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变化,并记录患者体重的变化、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患者FBG、睡前血糖、2hPG、HbA1C、FCP和PCP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发生轻度低血糖2次。治疗12周后FBG、2hPG、睡前血糖和HbA1C达标率分别为97.5%(39例)、65.0%(26例)、77.5%(31例)和80.0%(32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且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素组,各40例,分别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以甘精胰岛素组为对照,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和餐后2 h C肽、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空腹水平(P<0.05或P<0.01),且利拉鲁肽组餐后2 h C肽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和2 h PG、FMN和Hb 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拉鲁肽组治疗后的FMN降低幅度大于甘精胰岛素组。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恢复,治疗T2DM的短期临床疗效可能优于甘精胰岛素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法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另一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治疗2周,随后门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均明显升高(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DI组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161次/人)低于MDI组(0.387次/人)(P〈0.05)。门诊治疗6月后,CSII组的HbAlc下降值较MDI组显著,未服口服降糖药血糖达标率较高(P〈0.05);CSII组的血清空腹c-肽及餐后2hc一肽增加较MDI组显著。结论2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能尽快使血糖达标,低血糖发生较少,中长期血糖控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后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 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个体日间血糖波动<5.0mmol/L)2周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β-arrestin2水平,并计算各组样本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血清β-arrestin2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β-arrestin2水平显著升高,可有效缓解胰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0mmol/L的35例住院初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及治疗血糖达标后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检测;对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HbAlc、OGTT各时点血糖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OGIRT各时点胰岛素(Ins)、HOMA-β和△I30/△G30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是既安全又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低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